180 likes | 396 Views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以农业生产为例. 厦门一中 杨洁. 环. 人类社会 (发展). 废弃物. 资源. 境. 区域内的资源. 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物种资源等 劳动力、科技、资金、交通、政策以及 法律法规等.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土壤. 地形. 河流. 海洋. 矿产. 气候. 动物. 植物. 农业资源. 农业布局: ①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 ②滨海平原发展种植业; ③ 沿海发展渔业. 描述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评价福建省农业开发条件。
E N D
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例 厦门一中 杨洁
环 人类社会 (发展) 废弃物 资源 境
区域内的资源 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物种资源等 劳动力、科技、资金、交通、政策以及 法律法规等 • 自然资源 • 社会资源 土壤 地形 河流 海洋 矿产 气候 动物 植物 农业资源
农业布局: ①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 ②滨海平原发展种植业; ③沿海发展渔业 • 描述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 评价福建省农业开发条件。 • 结合材料,分析福建省适宜的农业发展方向。(侧重农业结构和农业布局) 下
与50年代相比,70年代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与50年代相比,70年代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2. 与70年代相比,90年代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 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某区域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考察日志中记录到:“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
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 • 如何制定适宜的开发方向 • 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 •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农业开发方向 • 以资源为本 • 因地制宜 (制定或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水热充足的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地形较陡的山地发展林业、林果业,退耕还林; ——水热充足、水网稠密地区,发展基塘农业; ——光热充足,有水源灌溉的干旱地区,发展瓜果、葡萄等绿洲农业和节水农业; •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优势区位;改善不利条件+解决存在问题) 幻灯片 3回
关于农业生产过程 • 提高农业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发展。) • 确定适当的生产规模(对于商品性农业基地,适宜发展规模化经营 、牧业制定合理载畜量等) • 发展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注重生态建设。(山区注重森林保育,草原退耕还草,沼泽地退田还湿等)
高度(米) 500 1500 2500 材料一: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材料二: • 宁夏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南部山区年降水量270~680mm,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 • 宁夏有“五宝”之一的发菜,产于宁夏南部山区一带荒漠、半荒漠地区。由于搂发菜、滥挖甘草和麻黄草,破坏草原面积总计800多万亩,导致草原风灾和旱灾程度加重、沙尘暴加剧。
材料三: •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西北端,属于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农业发展模式仍然属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那里人口增长过快,虽然劳动力总数较多,但劳动力素质不高,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不但没有给宁夏南部山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材料出自《宁夏农林科技》2009第一期
高度(米) 500 1500 2500 材料一: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问题一: 宁夏平原是我国西北主 要的商品粮基地,简析 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高度(米) 500 1500 2500 贺兰山 参考答案: • 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广阔;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黄河从中穿过,提供丰 富的灌溉水源; • 西北部的贺兰山削弱了 冬季风,又阻挡了腾格 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 为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
参考答案: (1)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生产投入少,粗放经营;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问题二:说出宁夏南部山区现有的农业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会产生什么生态问题?请你为该区域的农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2)植被破坏、草场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干旱加剧等。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当增加农产品加工工业比重(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控制人口增长;
关于农业生产过程 • 提高农业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发展。) • 确定适当的生产规模(对于商品性农业基地,适宜发展规模化经营 、牧业制定合理载畜量等) • 发展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注重生态建设。(山区注重森林保育,草原退耕还草,沼泽地退田还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