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483 Views
加大优化专业结构力度 促进专业设置科学合理 切实抓好特色专业建设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甘肃省教育厅 孙 杰. 引 言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趋势 三、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四、对我省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结束语. 1.
E N D
加大优化专业结构力度 促进专业设置科学合理 切实抓好特色专业建设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甘肃省教育厅 孙 杰
引 言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趋势 三、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四、对我省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结束语 1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3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载体 专业 是服务区域经济的纽带 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 重要地位
数量 空间 层次 途径 质量 速度 规模 科技 服务 • 专业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合理化的问题 主要是产业间转换和产业内升级 主要是调整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提出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 产业间调整 提出 • 产业结构调整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趋势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趋势
1. 紧跟行业发展建设专业、扩展专业 2. 瞄准岗位变化更新专业、改造专业 加大生产性实训比重 3. 增加企业实训时间 4. • 高职专业建设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5. 专业建设、技术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公司一体化建设趋势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6. 7. 推进专业教师的聘任和培养机制改革 • 高职专业建设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高职高专院校 占全省普通高校比例 59% 22所 高职高专在校生 占总在校生比例 37% 14.96万人 占总专任教师比列 高职高专专任教师 7005人 32% 国家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111门 4门 省级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 2项 49项 国家级教学名师 省级教学名师 1名 16名 省级教学团队 国家教学团队 1个 25个 国家示范性高职 省级示范性高职 5所 7所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院校。 背靠行业企业的院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学院等院校。 类似社区性质的多科性院校 甘肃联合大学、陇南师专、定西师专、张掖医专、平凉医专等院校。 师范、医学类院校 • 主要成绩和经验 1.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
高职高专教育设置专业点 871个 涵盖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19个大类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0个 • 主要成绩和经验 2.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教育厅、财政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5所 7所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专项经费 1.5亿元 • 主要成绩和经验 3.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强化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紧贴甘肃支柱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以“质量”和“特色”为抓手,“做优、做强、做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炼油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等品牌专业。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紧贴甘肃支柱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以“质量”和“特色”为抓手,“做优、做强、做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炼油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等品牌专业。 • 主要成绩和经验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甘肃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性,依托甘肃实施林业六大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建设林业类特色优势专业。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甘肃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性,依托甘肃实施林业六大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建设林业类特色优势专业。 • 主要成绩和经验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煤炭、气象为主体,构建了11个与我省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的资源环境类专业群,专业特色鲜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煤炭、气象为主体,构建了11个与我省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的资源环境类专业群,专业特色鲜明。 • 主要成绩和经验
武威职业学院成功进入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争取项目,出面协调。武威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的支持。 • 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们应当首先建设一个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谋发展的好班子:确定一个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适合国情、省情、院情和未来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 • 2.我们应当进一步充分认识专业建设对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要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掌握专业发展和特色建设的基本规律。 • 3.我们应当始终保持能够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应当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推进专业建设。 • 新的启示:
4.我们应当既要充分依靠行业背景、发挥行业优势,又要积极拓宽专业建设,寻求更广泛的办学资源。 • 5.我们应当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常规性的重要工作来抓。 • 6.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各项制度建设,包括教学管理、实习实训、师资队伍、思想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 7.我们应当积极主动争取学院所在地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力支持。 • 新的启示: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专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缺乏十分明显的特色,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仍然存在“盲点”。
重复设置相同专业的院校 15家 会计及电算化 13家 计算机应用 10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9家 建筑工程、物流管理
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 课程结构 错位 产业技能结构 产业集群区域分布 高职教育专业布局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2.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仍然存在错位现象
专业设置陈旧 与本科专业存在明显的重复 一味追求学校的综合性和专业的多样性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高职专业的设置和社会行业的需求不能有效地进行衔接,还没有建立起高职教育专业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预警机制。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人优我新 人新我精 (一)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特殊性 一般性 原则一 (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原则二 科研工作 教学工作 (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积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可得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可得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既能 原则三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又能 (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必需、够用”为度 理论课程 尽量仿真实际的工作过程 实践课程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1.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 确定各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 校企研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 开发专业岗位职业标准 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1.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开发特色课程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9 1 2 4 3 5 6 7 10 8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特色课程标准 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提高优质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2.要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 教育部提出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特色专业应体现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3.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二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四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4.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内实训室 校外实习基地 综合实训基地 实践训练体系 校内生产性 实训基地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5.要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调动 建立 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 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6.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
重要目标 工作重点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本质要求 重要特点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 推动和引导相结合 (三)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7.全面把握、正确理解“2011计划”精神实质,进一步促进全省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和主要抓手,各院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推动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