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09 Views
农民晒粮食为什么要将粮食 摊开 在 向阳 、 通风 的地面上 ?. 答:这样做是为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因为将其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向阳是为了提高液体的温度,通风加快了粮食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所以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民利用处于 地下 很深的 暗渠道 输水,这种办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答:这样可以减少因水分的过度蒸发而导致水分的流失,因为深暗的渠道既降低了水的温度、减小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又阻碍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的蒸发。. 夏天在水里游泳并不怎么感到凉快,但当上岸后一阵风吹过却感到特别凉爽,这是为什么?.
E N D
农民晒粮食为什么要将粮食摊开在向阳、通风的地面上?农民晒粮食为什么要将粮食摊开在向阳、通风的地面上? 答:这样做是为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因为将其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向阳是为了提高液体的温度,通风加快了粮食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所以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 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民利用处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这种办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答:这样可以减少因水分的过度蒸发而导致水分的流失,因为深暗的渠道既降低了水的温度、减小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又阻碍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的蒸发。
夏天在水里游泳并不怎么感到凉快,但当上岸后一阵风吹过却感到特别凉爽,这是为什么?夏天在水里游泳并不怎么感到凉快,但当上岸后一阵风吹过却感到特别凉爽,这是为什么? 答:风吹过时加快了人体上水分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带走了人体的热量,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 夏天开启电扇后人为什么感到凉快?有人说这是因为电扇扇来的是“冷风”.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扇扇子时空气的温度并不改变。而人感到凉快是因为当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使人感到凉快。
考考你 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放在密封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 C
实验 :“观察水的沸腾” (1) 实验装置 (2) 实验中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水的温度变化 水中气泡的变化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此时水中气泡____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此时水中气泡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观察水的沸腾” (1) 实验装置 (2) 实验中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水的温度变化 水中气泡的变化 升高 (3)水沸腾前吸热,温度______ 不变 上升,在上升过程中 逐渐变大升至水面破裂 (4)液体沸腾的特点: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00 100 90 90 80 80 70 70 不变 上升 水沸腾前温度______气泡_____________ 水沸腾时温度_____ 气泡___________ 上升由大变小 上升由小变大
想一想: 因酒精的沸点是78℃,凝固点是-117℃。所以高于78℃的温度它就不能测定了。 酒精温度计能比水银温度计测更低的温度,水银的沸点是357℃,凝固点是-39℃。水银温度计能比酒精温度计测更高的温度。 1、 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2、食物在水中煮怎么煮也煮也不会发黄,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这一现象说明 油的沸点比水高
1.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条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用电风扇扇风 B 2.有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裹有酒精棉球,将它置于同一干燥环境中( ) A.两温度计的示数一样大 B.包有酒精棉球的温度计示数大 C.包有酒精棉球的温度计示数小 D.都有可能 C
3.在20℃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温度计示数上升 B.温度计示数下降 C.温度计示数不变 D.示数先下降再上升 D 4.如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水,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则在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 B.试管中的水会逐渐沸腾 C.试管中的水会不断汽化 D.试管中的水会逐渐减少 B
B 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蒸发是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沸腾只发生在液体的内部 C.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汽化方式 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6、 喝开水时,常常用口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由于( )A吹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制冷作用 B向水面吹气,加快气体的流动速度,从而蒸发加快,蒸发要吸热,所以凉的快.C吹出来的气温度低,混合后水就凉了.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1、牙科医生常用一面小镜子,利用光的反射观察口腔内的病情,冬天常见医生先把这面小镜子在火上烤一烤,然后伸人口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不使病人感到冷 B、消毒,防止病菌带到口腔中 C、其道理超出目前所学内容,无法判断 D、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内水蒸气液化,使观察清楚 2、夏天,在搪瓷杯里装上冰水,为什么杯子的外表面会“出汗”?
3、下列现象中,与蒸发无关的是( )A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 C用电吹风把潮湿的头发吹干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水降温 4、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同的水,观察水的蒸发情况。 这个实验中该同学是研究水蒸发快慢跟( ) A、水的温度的关系 B、水的表面积的关系 C、水的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D、水的质量的关系
实例剖析 •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读数及温度计算问题: • 1、支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在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示数分别是95℃和5℃。现把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求教室内的实际温度。 • 【分析】考查要点:①对摄氏温度的规定;②不准确的温度计读数计算方法。第一步,温度计上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90格 = (10/9)℃ /格;第二步,求出室内温度的格数,为32-5 = 27(格)。 • 得: t = 27×10/9℃ = 30℃
实例剖析 • *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问题: • 2、用电热水器烧开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 • 【分析】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先是水汽化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从而成“白气”。所以这一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实例剖析 • *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问题: • 3、在冲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为什么?请作解释。 • 【分析】这是物态变化的缘故。刚洗过澡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后,镜面上的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又使镜面变得清晰起来。
实例剖析 • *物态变化的应用问题: • 4、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应采取的方法是( ) A.减小气压,降低沸点 B.增大气压,升高沸点 C.微火加热,缓慢沸腾 D.尽量缩短加热时间 • 【分析】为除去糖汁中的水分,又使糖不致温度过高而变质,应使糖汁中的水在低于100℃时沸腾。由于沸腾的温度与液面上的气体的压强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如果增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会高于100℃,糖就会变质;若减小气压,水就有可能在低于100℃时沸腾,这样可糖汁中的水迅速汽化,而糖又不会变质。 •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