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630 Views
成衣制作基础 --- 手缝. 手缝. 手工艺是制作服装的一项传统工艺,随着缝纫机械的发展、运用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革,手工工艺不断被取代,但就目前缝制服装的状况看,尤其是缝毛料服装,很多工艺过程仍依赖手工工艺来完成,另外,有些服装的装饰仍离不开手工工艺,手工工艺是项重要的基本工艺。. 绷针缝(平缝). 一、绷针缝(平针针法) 1 . 特点:自右向左,先下后上,针脚相等,向前缝的一种针法。是各种手缝的基础。针码线迹一般上长下短,线迹明显,平展,针距根据需要而定。.
E N D
手缝 • 手工艺是制作服装的一项传统工艺,随着缝纫机械的发展、运用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革,手工工艺不断被取代,但就目前缝制服装的状况看,尤其是缝毛料服装,很多工艺过程仍依赖手工工艺来完成,另外,有些服装的装饰仍离不开手工工艺,手工工艺是项重要的基本工艺。
绷针缝(平缝) 一、绷针缝(平针针法) 1.特点:自右向左,先下后上,针脚相等,向前缝的一种针法。是各种手缝的基础。针码线迹一般上长下短,线迹明显,平展,针距根据需要而定。
2.作用:①部件的临时结合。②衣片定位(打线丁)。③机器不能结合地方(如里布与表布缝头的固定)、使两层以上衣片固定在一起,不易移动,便于下步加工。 3.用途:用途广泛。常见的有寨缝、敷衬、吃丝(抽袖包)、捏褶、定位。 4.针法:如图所示。(图1-a)(图1-b)
下面,再介绍平针的一种针法——吃丝(抽袖包)(图2)下面,再介绍平针的一种针法——吃丝(抽袖包)(图2)
吃丝又叫缝针,是针距相等的一种针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吃丝又叫缝针,是针距相等的一种针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左手拇指和小指放在布料上面,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下面,拇指、食指捏住布料,无名指、小指夹住布料。(2)右手无名指、小指夹住布料,中指用顶箍顶住针尾,先在布料上挑起一针接着将食指移到 布下隔夹住针杆,一针一针从右向左顺序向前缝,左手向后退,两手捏住布应配合针的上下而有规律移动。 (3初学手缝要进行纳布头缝针训练,纳布头时,手臂要悬空,手肘不能靠在桌面上,这样比较灵活。选用6号针,针距0.3cm,连续进5-6针后拔针。 (4)要求: 针距均匀,线路直顺,拉线松紧适。
二、钩针缝 是缝纫机未问世以前,用来作为服装加工的一种针迹,现在的缝纫机线迹就是仿造钩针缝。 1.特点:表面针码排列整齐,反面针码很粗糙,粗看起来 与缝纫机针迹相似。 2.作用:永久性结合缝,抗伸拉强度大,缝合弹性好。 3.用途:用于衣片之间结合缝。如:合肩缝、合裤中缝。 4.针法:(1)一边将针回到原来针眼位置,一边缝下去 的方法。(钩针缝)(2)一边将针回到原来的1/2或1/3处,一边缝下去的方法。(半钩针) 5.要求:正面线迹排列整齐,针距相等,拉线松紧适当。 钩针缝又叫环针缝(日译),半钩针又叫半环针
三、扦缝(缲针) 扦缝是毛料加工中常用的一种针法,扦缝又分明扦和暗扦。明扦:线迹略露在外面的针法。(直插针) 暗扦:线迹在底边缝口内针法。(斜插针) 1.特点:缝口光结,无毛茬,反面不露针脚。 2.作用:永久性的结合缝。用于衣片上下层的结合。如 :“三边”底边、袖口边、脚口边。 3.用途:明扦多用于西服、的袖口、袖窿;裤垫底、膝盖绸等。 暗扦多用于西服、半大衣的里布下摆处理,裙子的下摆处理。 4.针法:明扦—多采用直针针法,正面只能挑1-2根纱,不可有明显针迹,针距0.3cm。 暗扦—多采用斜针针法,由于缝的针迹是倾斜的,针距为0.3-0.5cm. 5.要求:针脚整齐细小,拉线松紧适度。
四、三角针 用于毛料服装的毛边处,使毛边不脱纱,也有使部件结合作用。是由左向右操作的一种针法。 1.特点:缝合无毛茬,线迹排列整齐,美观,正面不透针脚。 2.作用:永久性结合缝,结合处平展,美观。 3.用途:主要用于西服下摆、袖口、裤脚口等缝头处理。 4. 针法:从左上到右下,交叉地小针缝,上针缝在面料的反面,离折边0.1cm,挑1~2根纱,正面不能露针迹。下针缝在折边正面,距边0.7~0.8cm ,针距离0.7~0.8cm左右,缝线不松不紧。如图所示。 5.要求:针距均匀,针脚大小相同,拉线松紧适度,正面不露针脚,线与面料同色。
五、拱缝 是由钩针缝派生出来,用于外部对内部进行加工的一种针法。 1.特点:正面为暗针,微露小针脚,反面为明针,针码一般为1cm.。 2.作用:永久性的结合缝,起定型、定位的作用。 3.用途:一般用于不在压明线的领面、直口、驳头等部位。防止夹层扭动。 4.针法:是暗针,向前走一针为 0.8~1cm,再退0.1cm扎下一针,距直口0.5m。 5.要求:针码大小均匀,线路顺直,拉线松紧适度。
六、杨树花针 是用来作为装饰的一种针法. 1.特点:线迹杨树枝形,正面排列整齐,非常美观,反面透针整齐. 2.作用:永久性的结合缝,起装饰和结合作用。1.用途:一般用于女装\童装的领子、袖口、底边等部位,起装饰作用。 3.针法:在起针的垂直上方0.3~0.4cm 插入第一针,然后水平向前0.3~0.4cm,以此向上三针,然后把线甩向前左下方,再继续下0.3~0.4cm,向前0.3~0.4,反复向下三针. 4.要求:用丝线,针脚排列一致,大小均匀,图案直顺,最好用丝线,颜色与材料同色或对比色。 单杨树花针:一上一下,一针为一个花形,针距为0.6-0.7cm 双杨树花针: 三上三下,三针为一个花形。针距为 0.3~0.4cm
七、扣环(拉线绊) 1.特点:是模仿钩针针法。 2.作用:用于面料与里布下摆的连接,起固定作用,也可用衣领下角作领袢。 3.用途:用于活里下摆与面料结合。如西服、大衣,风衣。 针法:首先将线牢牢固定在布上,然后用左手套住线圈,左手中指钩住缝线,放开左手套住的线圈,右手拉线,形成线袢,如此循环往复至所需长度,将针通过线圈,牢牢固定,在里面做个线结。
八、锁扣眼 • 手工锁眼,在服装生产中已被各种型号的锁眼机所代替,但对于一个服装技术人员来说,对手工锁眼应具备一定的技术。 • 手工锁眼时,一般使用30号的棉或涤纶线、丝线。线的长度,大约是眼孔的30倍,在锁眼途中,注意不要让线劈开。
将扣眼大小确定,一般宽0.4cm,长是扣子直径+扣子的厚度(0.3cm),然后机缝。容易毛边的布料,在扣眼中要来回进行几道机缝,防止脱纱。将扣眼大小确定,一般宽0.4cm,长是扣子直径+扣子的厚度(0.3cm),然后机缝。容易毛边的布料,在扣眼中要来回进行几道机缝,防止脱纱。
(2)在扣子中央剪开切口。 (3)在扣眼周围 扦上一圈芯线,然后如图3那样,一边结球,一边锁下去。
(4)一侧眼锁完后,在角的地方成放射状,然后同上次一样,一边结球,一边锁。(4)一侧眼锁完后,在角的地方成放射状,然后同上次一样,一边结球,一边锁。 (5)如图5那样,锁到最后,将针插入最初锁眼的那根线。
(6)将线横方向缝两针。 (7)在纵方向缝两针。
(8)在里侧来回两次穿过锁眼针目,不用做线结直接将线切断。(8)在里侧来回两次穿过锁眼针目,不用做线结直接将线切断。 (9)锁眼完毕后,注意不要忘记将最初做的线结切去。
、 九、钉扣(有线足的情况) 线足的长,比上前布的厚度稍长,最初与最后所做线结, 不要留在里侧。 (1)做线结,在布的表面缝成十字形。如图1 (2)如图2
(3)将线穿2~3回,使线足长比需要的厚度稍长。(3)将线穿2~3回,使线足长比需要的厚度稍长。 (4)从上向下将线绕几圈。 (5)打一个线套,将线拉紧。 (6)来回穿二针,将线穿到里面。
(7)在里面做一个线结,然后,将线结拉到布间或线足的间隙中,齐根断去多余的线。(7)在里面做一个线结,然后,将线结拉到布间或线足的间隙中,齐根断去多余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