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 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文东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 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文东. 一、微型课题的概念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判断,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1. 小,即微小。 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 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文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 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文东

  2. 一、微型课题的概念 •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判断,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3.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可以说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4. 3.实,即实在。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3.实,即实在。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 4.短,即周期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 6.快,即见效快。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 微型课题强调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微型课题看似“微不足道”,反过来就是“道不足微”。 • 研究的指导思想:切口小、选题准、研究实。

  6.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 1.问题即课题 • 从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教育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7. 案例 1 一个教学情境:黑板上是一个大圆圈 1. 老师问幼儿园小朋友:这是什么? 七嘴八舌:太阳!月亮!铁环!足球!鸡蛋!西瓜!大眼睛 2. 老师问中学生:这是什么? 思考后回答:是数字“零”和字母“O” 3. 老师问大学生:这是什么? 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回答说:“可能是零”。 为什么举手和提问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而减少?

  8. 案例 2: 一小学语文老师问学生: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水”,老师说是对的;有的学生说是“春天”,却挨了老师一顿批。 教师究竟该怎样的评价才到位?

  9. 案例 3: 快下课时,老师问:“都懂了吗?” 学生:“都懂了。”老师再问:“还有问题没有?”学生:“没有。”所有问题都在课堂内解决是“好课”吗?

  10. (2)如何从问题到课题 理清发现问题的思路 • 清晰地描述问题 • 分析问题、形成课题

  11. 第一,理清发现问题的思路 我一直就想解决………问题 我希望发挥我的………优势 ………时让我感到烦躁不安/困惑 我希望改进……… 学生对………不满意,我怎样才能改进呢? 我常常会为………生气,怎么办呢?

  12. 第二,清晰地描述问题 在科学课的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而有的学生有“话语霸权”,并不能真正地合作,为什么?我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在数学课上,当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有一些学生不认真倾听,为什么?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在遵守学校规则方面遇到困难,我该怎样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呢?

  13. 第三,分析问题、形成课题 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 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检测。 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含混笼统。

  14. 从问题到课题的例举 • 问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不好? • 对问题的分析:就我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动机、方法、行为等因素哪个对他们影响最大? • 确立的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分析及提升研究

  15. 从问题到课题的例举 • 问题:几位英语老师议论课堂上该如何保持好的氛围 • 对问题的分析:保持课堂好的氛围与哪些因素有关? • 确立的课题: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意识及调控行为研究

  16. 2.对策即研究 •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路径 • 确立课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 ——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17. 3.收获即成果 •   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 • 要求研究者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和课题报告等。

  18. 四、微型课题的管理 形成学校的课题收集整理机制 课题申报、论证的管理 过程研究(活动、资料)的管理 结题、评估管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