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 一节、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与目的. 鉴别的定义 - 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别药物的真伪。就是以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依据,对其结构明确的也就是贮藏在有标签的容器中的药物进行结构确证。不是鉴别未知物。. 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仅反映该药物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性质的特征,不完全代表对该药物化学结构的确证。.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一、性状( description ) 包括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等。 二、一般鉴别试验( 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wan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一节、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与目的 鉴别的定义-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别药物的真伪。就是以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依据,对其结构明确的也就是贮藏在有标签的容器中的药物进行结构确证。不是鉴别未知物。

  2. 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仅反映该药物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性质的特征,不完全代表对该药物化学结构的确证。

  3.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一、性状(description) 包括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等。 二、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三、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4. 一、性状 (一)外观:聚集状态、晶型、嗅味 (二)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是指药品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药典中的溶解度是指在各品种项下选用的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5. (三)物理常数 1. 熔点-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融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同时分解的样品应同时采用热分析法测定。 2. 比旋度-反映手性药物特征及其纯度的主要指标,可区别药品、检查纯度、测定制剂含量。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型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6. 3. 吸收系数- --给定波长、温度、溶剂,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下药品的吸光度。中国药典---百分吸收系数,E既可以考察原料质量,亦可作为含量测定的依据。

  7. 二、一般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通过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例如:钠盐的焰色试验,不能辨认是氯化钠、苯钾酸钠或者是其它某一种钠盐药物。 必须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属鉴别试验。

  8. 常见有机官能团一般鉴别试验 1、有机氟化物-氧瓶燃烧后硒素氟蓝、硝酸亚铈反应显蓝紫色 2、水杨酸盐-弱酸性下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色 3、酒石酸盐-中性溶液加氨制硝酸银产生银镜 4、芳香第一胺类-芳伯胺酸性下加亚硝酸钠与β-萘酚产生橙红色沉淀 5、苯甲酸盐-中性下与三氯化铁反应褐色沉淀 6、托烷生物碱-莨菪酸结构加发烟硝酸黄色,冷后加氢氧化钾醇溶液显紫色

  9. 常见无机离子一般鉴别反应 1、钠盐-火焰焰色黄色,醋酸氧铀锌黄色沉淀 2、钾盐-火焰焰色紫色,四苯硼钠白色沉淀 3、铵盐-分解氨臭,使石蕊试纸变蓝 4、钙盐-火焰焰色砖红色,草酸铵白色沉淀 5、钡盐-火焰黄绿色,与硫酸根白色沉淀 6、亚铁盐-与铁氰化钾成深蓝色沉淀,沉淀在氢氧化钠中显棕色。 7、铁盐-与亚铁氰化钾成深蓝色沉淀,沉淀在氢氧化钠中显棕色。 8、银盐-与氯离子反应白色沉淀,沉淀溶于氨试液

  10. 无机酸根离子反应 1、氯离子:硝酸银反应白色沉淀 二氧化锰反应氯气湿润碘化钾蓝色 2、硫酸根离子:氯化钡反应白色沉淀 醋酸铅反应白色沉淀,溶于醋酸铵或氢氧化钠 3、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棕色环反应 硫酸-铜丝,加热红棕色蒸气

  11. 三、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以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

  12. 第三节 鉴别方法 呈色反应鉴别法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荧光反应鉴别法 鉴别方法 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测定生成物的熔点 紫外、红外、近红外、 光谱鉴别法 原子吸收、质谱、核磁、X-射线 薄层色谱鉴别法 HPLC、GC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纸色谱鉴别法 显微鉴别、生物学法、指纹图谱

  13. 一、化学鉴别法 1.呈色反应鉴别法: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 (1)三氯化铁呈色反应:用于含酚羟基药物 (2)异羟肟酸铁反应:多用于芳酸及其酯类、酰胺类 (3)茚三酮呈色反应:用于氨基醇或氨基酸结构药物 (4)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用于芳伯氨基药物

  14. 对乙酰氨基酚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 芳香第一胺的重氮化反应

  15.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1)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2)与生物碱沉淀剂的沉淀反应-多用于生物碱及其盐,具有芳香环的有机碱及其盐。 (3)丙二酰脲类的硝酸银反应

  16. 3.荧光反应鉴别法 常用的荧光发射形式: (1)药物溶液加硫酸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2)药物和某些试剂反应后,于可见光下发射出荧光。

  17. 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1)大多数的胺(铵)类药物、酰脲类药物以及某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胺)气。 (2)化学结构中含硫的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发生硫化氢气体。 (3)含碘有机药物,经直火加热,可生成紫色碘蒸气; (4)含醋酸酯和乙酰胺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加乙醇可产生醋酸乙酯的香味。

  18. 5、使试剂褪色的鉴别法 (1)维生素C的二氯靛酚反应; (2)司可巴比妥钠的碘试液反应 6、测定生成物的熔点 繁琐,较少用

  19. 二、光谱鉴别法 1. 紫外光谱鉴别法 ① 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 ② 规定一定浓度供试品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 ③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④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比值法 ⑤ 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20. 2.红外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的分析方法。 中国药典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 USP 采用对照品法 JP 规定对照品法、对照谱法、吸收波数法 试样制备方法:溴化钾或氯化钾压片法(最常用);糊法;膜法;溶液法

  21. 原料:注意晶型,可对照品比较或溶液法测定 • 制剂鉴别:一般提取分离,适当干燥后再压片绘制图谱。注意溶剂选择,防止晶型转变。 • 辅料无干扰:标准谱图 • 辅料无干扰,晶型转变:对照品比对 • 晶型不变,辅料干扰:指纹区选择35个辅料无干扰的待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作鉴定。 • 晶型、辅料均干扰:不宜用IR法

  22. 常见的制剂中采用红外光谱鉴别方法: • 1)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主成分,去除辅料干扰后作红外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 • 2)有机酸的碱盐或有机碱的酸盐,采用酸或碱沉淀后分离干燥测定,或者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后干燥测定; • 3)主成分为有机酸的,先加碱使主成分溶解后过滤,再加酸沉淀分离,干燥测定; • 4)未加辅料或辅料干扰较小,可直接取样品作红外图谱,与对照图谱比对。

  23. 注意事项 : 1)压片法影响因素较多,注意制备条件对图谱形状及各谱带相对吸收强度的影响;若样品与KBr间有离子交换,改用KCl; 2)供试品制备时研磨程度差异或吸水程度不同等原因,均会影响光谱形状,注意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干扰; 3)仪器间分辨率差异及不同操作条件的影响,采用聚苯乙烯薄膜光谱图进行仪器校正; 4)对于存在多晶现象且无可重复转晶方法的药物不适用; 5)对照图谱指所有的《药品红外光谱集》,后版优于前版。

  24. 3. 近红外光谱法 被测物质在近红外谱区750  2500nm (128004000cm-1) 特征光谱的并利用适宜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相关信息后,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

  25. 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近红外光谱; 2、将测量的光谱和基础数据,用适当的化学计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 3、未知样品组分或性质的测定。 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

  26. 优点:快速、无需前处理、不破坏样品 对于经常的质量监控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但对于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用。因为建立近红外光谱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

  27. 4. 原子吸收法 利用原子蒸气可以吸收特征谱线的特性,根据供试溶液在特征谱线处的最大吸收和特征谱线的强度减弱进行定性、定量。 5. 核磁共振 通过测定基团上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进行药物的鉴别。

  28. 6、质谱法 将被测物质离子化后,在高真空状态下按离子的质核比大小分离,而实现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7、X射线粉末衍射法 化合物的晶型-特定X射线衍射图,衍射极大点间的距离及其相对强度可用以进行结晶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9. 三、色谱法鉴别法( HPLC GC TLC) 适用于复杂环境下药物有效成分及杂质的鉴别,具有分离、分析同时进行的特点. (1)薄层扫描法(TLC):对照品比较法 薄层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检测灵敏度(显清晰斑点)、比移值(0.20.8之间)、分离效能(清晰分离的斑点)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 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

  30. 四、显微鉴别法 适用于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通常采用显微镜对药材的(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以及含饮片粉末的制剂中饮片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五、生物学法 利用微生物或实验动物进行鉴别的方法。

  31. 六、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鉴别法 通过对所得到的能体现中药整体特性的图谱识别,提供一种能够比较全面的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从化学物质基础的角度保证中药制剂的稳定和可靠。 采用指纹图谱模式,将中药内在物质特性转化为常规数据信息,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

  32. 特征和指纹图谱技术 • 定义:生药经过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 特性:系统性—包含主要成分或指标成分 特征性—高度选择性,能区分真伪与优劣 重现性—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 目的、作用:能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变化和均一程度,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较全面控制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符合中医理论的整体观。

  33. 特点: 1)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的特异性,能有效的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 2)通过主要特征峰的含量或比例,能有效的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质量的相对稳定。 常用方法:光谱、色谱、波谱、核磁、X-射线衍射

  34. 人参总皂苷【特征图谱】 • 鉴别 峰保留时间 或 相对保留时间 • 定量 峰1 人参皂苷Rg1 峰2 人参皂苷Re 峰7 人参皂苷Rd 对照特征图谱 峰1:人参皂苷Rg1;峰2:人参皂苷Re; 峰3:人参皂苷Rf;峰4:人参皂苷Rb1; 峰5:人参皂苷Rc;峰6:人参皂苷Rb2;峰7(S):人参皂苷Rd

  35. 银杏叶药材、注射用中间体和注射剂指纹图谱 B 注射用中间体 A 银杏叶药材 C 银杏酮酯注射剂 S 芦丁

  36. 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及方法验证 一、溶液的浓度:主要指被鉴别药物的浓度,加入的各种试剂一般是过量的。 二、溶液的温度: 三、溶液的酸碱度:大多鉴别试验需要一定的酸碱性条件。 四、试验时间:

  37. 五、鉴别方法的验证 1、专属性:其他成分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鉴别方法能否准确鉴别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2、耐用性: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受到的影响程度。如果有变动需限定相应的条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