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第六章民國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六章民國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節服飾. 民國建立以後,輿論普遍認為「民國新建,亟應規定服制,以期整齊劃一。今世界各國,趨用西式,自以從同為宜」 實際狀況為:當時社會「 西裝東裝漢裝滿裝 ,應有盡有,龐雜至不可名狀」. 民初政府對服裝之規定. 民初政府也想統一服制,並曾仿照西方服飾,頒布了「服制條例。但由於不合中國國情,而未能實行下去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頒布了新的「服制條例」,兼顧中西服飾,規定男禮服為長衫、馬褂,女禮服為上衣下裙,公務人員需著中山裝 對於平日所著便服,則未具體硬性規定. 1929 年,民初北京女知識青年的服裝

walt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民國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民國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 第二節服飾 • 民國建立以後,輿論普遍認為「民國新建,亟應規定服制,以期整齊劃一。今世界各國,趨用西式,自以從同為宜」 • 實際狀況為:當時社會「西裝東裝漢裝滿裝,應有盡有,龐雜至不可名狀」

  3. 民初政府對服裝之規定 • 民初政府也想統一服制,並曾仿照西方服飾,頒布了「服制條例。但由於不合中國國情,而未能實行下去 •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頒布了新的「服制條例」,兼顧中西服飾,規定男禮服為長衫、馬褂,女禮服為上衣下裙,公務人員需著中山裝 • 對於平日所著便服,則未具體硬性規定

  4. 1929年,民初北京女知識青年的服裝 資料來源:中國全紀錄,頁273,台北錦繡

  5. 民國男子的服裝 • 主要有長衫、馬褂、中山裝、西裝等 • 這些衣服在款式、尺寸、顏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格式 • 例如長衫,多用藍色,為大襟右衽,長至腳踝上,袖與馬褂齊長 • 馬褂多用黑色衣料製成,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有5顆扣子

  6. 有關中山裝 • 中山裝據說是孫中山先生改造英國式獵裝所製 • 中山裝很受新派人士歡迎。「無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為非此不能側身新人物之列」 • 中山裝有4個口袋,這在當時被中小學校教育者說成代表國之四維;前襟5個扣子代表五權憲法,袖口3個扣子代表三民主義。以示教育學生穿衣不忘「愛黨愛國」

  7. 1921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孫中山 資料來源:中國全紀錄,頁150,台北錦繡

  8. 民國女子的服裝 • 在 20世紀20年代以前,女子的服裝一般是上衣上裙。 • 20年代以後,因受西方服飾及生活方式的影響,穿衣方日趨時髦,當時最為時髦的女服是旗袍 • 另外尚有大衣、西裝、長裙、圍巾、手套、耳環、手鐲、戒指等

  9. 民國最受歡迎的女服-旗袍 • 民國婦女的旗袍是以西式服裝的風格來改造傳統旗袍的基礎上形成的 • 民初旗袍的特點:袖口縮小、滾邊變窄、長度縮短、腰身縮緊,充分突出了女性的曲線 • 到了30年代,又改流行高領長袖旗袍。後又改為低領短袖。 • 40年代旗袍式樣才固定下來:袖子、長度縮短、領高減低,使旗袍輕便適體

  10. 電影花樣年華中穿旗袍,飾演民初演員的張曼玉電影花樣年華中穿旗袍,飾演民初演員的張曼玉 資料來源: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323217,引用時間:95.10.19

  11. 帽子 • 民國時期人們所戴的禮帽「分冬夏二式,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絲葛。其制多用圓頂,下施寬闊帽檐。穿著中西服裝都可戴此帽」 • 時人所戴便帽,則依各人的身份地位、職業、性別而定,無一定樣式,自瓜皮小帽、草帽到鴨舌帽,應有盡有

  12. 鞋子 • 民國時對鞋子並無統一定制,布鞋、膠鞋、皮鞋均有,洋式皮鞋尤為城市民所喜愛 • 中國女子在穿洋皮鞋的初期,尚不太「懂行」,許多人所穿的洋皮鞋很狹小,而後跟甚高,以所以如此,是當時婦女雖不再裹腳,但受傳統審美觀影響仍以「腳小」為美,而選擇鞋上便看重「小」,而不惜「削足適履」了

  13.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朱漢國,中國社會通史:民國卷,山西教育 • 熊月之,1995,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 • 熊月之,2005,制度文明與中國社會 • 王介南,2004,中外文化交流史,山西書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