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客体有变化,主体要适应,这是通俗的哲学概念。古人云:“举措应变而不穷”,意乃如此;应变一说,亦源于此。常言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以至“以不变应万变”等,其实质均在于对这个“变”字的辩证理解。 所谓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人们之所以要如此去做,无非是感到客观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中,不舍旧求新是要落伍的。来自多方面的信息业已证明,处在新经济时代的业界主管者已对如下两点构成共识:其一,作为当今主旋律的创新精神已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不去适应将被淘汰;其二,创新失败不是耻辱,不创新才会抱憾终身。.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客体有变化,主体要适应,这是通俗的哲学概念。古人云:“举措应变而不穷”,意乃如此;应变一说,亦源于此。常言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以至“以不变应万变”等,其实质均在于对这个“变”字的辩证理解。 所谓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人们之所以要如此去做,无非是感到客观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中,不舍旧求新是要落伍的。来自多方面的信息业已证明,处在新经济时代的业界主管者已对如下两点构成共识:其一,作为当今主旋律的创新精神已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不去适应将被淘汰;其二,创新失败不是耻辱,不创新才会抱憾终身。

  2. 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 • 一、创新的概念 • 1.创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 创新这一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系统地定义的,其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

  3. 2.创新概念的管理学解释 • 创新是指从新思想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直至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是发明、发展和商业化的聚合,在这一复杂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短缺,都不能形成最终的市场价值,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连接,都会导致创新的滞后。

  4. 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两者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互相包容,互相替用,但又有区别。 创造的本质内涵是:“首创性”、“独特性”,创新也具有这样的内涵 但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而创造的标志是专利和首创权;创新还具有价值性、实践性,此外创新还强调商业化的首次运用。

  5. 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两者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互相包容,互相替用,但又有区别。 创造的本质内涵是:“首创性”、“独特性”,创新也具有这样的内涵 但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而创造的标志是专利和首创权;创新还具有价值性、实践性,此外创新还强调商业化的首次运用。

  6. 二、创新的类型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时期 1.技术创新 2.市场创新 3.管理创新 4.制度创新

  7. 技术创新 •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 分类: •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 突破型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 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8.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 产品创新:改善或创造产品,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或开辟新的市场。如一款新的手机、电脑。 • 工艺创新:改善或变革产品的生产技术及流程,包括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变革。如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都是的工艺创新。

  9. 突破型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 产品用途及其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者可称为突破型创新。突破型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做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比如手机附带收音机、照相机功能。

  10. 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11.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12. 市场创新 • 人们一般把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和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归纳为市场创新。事实上,市场创新,完整地说,企业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 •   市场创新不同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属于较为广义的创新范畴。在现实生活中,创新一词常被人们理解为某项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这种把“创新”仅限于技术范畴的狭隘理解,妨碍了人们运用“创新”这一锐利武器。因此,我们应该拓宽创新的视野,将创新理解为一个远远超出“技术”范畴的、综合性的经济概念。

  13. 如在销售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分期付款方式的发明,就是经济意义的创新。分期付款,也就是用未来的收人购买现在的商品。这种购买方式,使目前暂元购买力的人有了购买力;使看似“没有购买力”的商品有了巨大的购买力。它加速了商品的实现过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实现了经济类型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整个经济的面貌。因而,分期付款这一“创新”意义重大。如在销售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分期付款方式的发明,就是经济意义的创新。分期付款,也就是用未来的收人购买现在的商品。这种购买方式,使目前暂元购买力的人有了购买力;使看似“没有购买力”的商品有了巨大的购买力。它加速了商品的实现过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实现了经济类型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整个经济的面貌。因而,分期付款这一“创新”意义重大。

  14. 1973年至l984年,美国遇到了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犹如股级之马,尤其是房价上涨速度比其它任何东西都快得多。同时,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扶摇直上。而此时正是美国“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孩子中的头几批达到25岁左右,即达到第一次成家买房子的年龄。因此,美国的大批住房建筑商便专门为他们设计建造了一种小型的廉价住宅,称为“基本住宅”。这种房子比起已成为标准住宅的房屋来,面积要小一些,结构也简单一些,价格也便宜一些。但是,它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而且价格也完全能够为初次购买住宅的人所承受。然而,市场上的滞销证明这种住宅是一次严重的失败。建筑商想方设法试图予以挽救,如低息赊售并延长还款期等,可是仍无济于事。1973年至l984年,美国遇到了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犹如股级之马,尤其是房价上涨速度比其它任何东西都快得多。同时,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扶摇直上。而此时正是美国“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孩子中的头几批达到25岁左右,即达到第一次成家买房子的年龄。因此,美国的大批住房建筑商便专门为他们设计建造了一种小型的廉价住宅,称为“基本住宅”。这种房子比起已成为标准住宅的房屋来,面积要小一些,结构也简单一些,价格也便宜一些。但是,它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而且价格也完全能够为初次购买住宅的人所承受。然而,市场上的滞销证明这种住宅是一次严重的失败。建筑商想方设法试图予以挽救,如低息赊售并延长还款期等,可是仍无济于事。

  15. 正在大多数住宅建筑商自认倒霉、收缩和退出“基本住宅”市场的时候,有人却发现了机会。一位当时经营规模还很小的建筑商面对这种失败,苦苦地思索这一反常事件的症结所在。这位建筑商通过探究发现,人们的购房观念已经变化了,特别是美国的年轻夫妇购买第一所住宅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这所房子不再像他们祖父母时那样,是这个家庭的永久住宅,也不再是这对夫妇打算住一辈子或者至少是长期居住的房子。他们购买第一所住宅,购买的不是一种“价值”,而是两种“价值”。他们购买它,一来是为了暂时住上一阵子,二来则是购买了一种“选择权”,即购买一种在几年之后购置他们“真正的”住宅的选择权,这所“真正的住宅” 要位于较好地段,有较好的学校,且要宽敞舒适。然而他们在为以后购买的这所昂贵得多的永久住宅第几次付款时,将需要利用第一所房子积存起来的资产。

  16. 现在, “基本住宅”暂时住可以,但将来能以适当的价格转售出去吗?如果不能转售出去,它就不仅不是以后购置“真正的住宅”的一种选择权,倒反而会成为实现他们真正的住房需要和要求的障碍和负担。担心将来不能按适当的价格转售出去,担心不能得到以后购买“真正的住宅”的选择权,这就是人们不买“基本住宅”的症结所在。当时一般住宅建筑商只考虑到住房只是“住”,买房在于价格的高低,而不知道购房者的真正用意。

  17. 于是他毅然进行了市场创新。他将“基本住宅”改变成为“第一幢住宅”,然后再改造成“永久性住宅”。他是在听取了住宅购置者的意见后作了这种改变的。在出售时,他向购房的年轻夫妇保证,今后按一定的价格帮助他们出售现在他们所购买的“第一幢住宅”,其条件是必须在5到7年内向他们公司购买“永久性住宅”。事实上,这种“永久性住宅”是在“基本住宅”的基础上改建成的。于是他毅然进行了市场创新。他将“基本住宅”改变成为“第一幢住宅”,然后再改造成“永久性住宅”。他是在听取了住宅购置者的意见后作了这种改变的。在出售时,他向购房的年轻夫妇保证,今后按一定的价格帮助他们出售现在他们所购买的“第一幢住宅”,其条件是必须在5到7年内向他们公司购买“永久性住宅”。事实上,这种“永久性住宅”是在“基本住宅”的基础上改建成的。

  18. 探究了问题的原因,通过采用与众不同的营销方法,这位建筑商不仅销售了他的‘“基本住宅”,而且在短短的5年中,将原来经营范围仅限于一个大城市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业务遍及7个大城市的大公司,并且在每一个城市它都是数一数二的。从1978年至1982年,是建筑业的萧条期,美国的一些较大的建筑商在整整一个季节里连一所房子也没有售出去。然而,前面介绍的这位住宅建筑商却仍然继续得到了发展。探究了问题的原因,通过采用与众不同的营销方法,这位建筑商不仅销售了他的‘“基本住宅”,而且在短短的5年中,将原来经营范围仅限于一个大城市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业务遍及7个大城市的大公司,并且在每一个城市它都是数一数二的。从1978年至1982年,是建筑业的萧条期,美国的一些较大的建筑商在整整一个季节里连一所房子也没有售出去。然而,前面介绍的这位住宅建筑商却仍然继续得到了发展。

  19. 管理创新 • 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 管理创新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20. 制度创新 •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

  21.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22. 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的政府,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目前科技创新存在和面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拿出创新型的新思路,同时政府从经济活动的主角转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努力创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执行好已出台的政策,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的政府,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目前科技创新存在和面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拿出创新型的新思路,同时政府从经济活动的主角转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努力创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执行好已出台的政策,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23. 三、创新的模式 • 1.线性模型 线性创新模式是对创新过程的一种描述观点。它认为,创新过程是一个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设计试制→制造→销售的单向的、逐次渐进的过程。 这种模型又有两种不同形式: 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拉动型

  24. 线性模型的两种不同形式: 技术推动型 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 市场拉动型 营销——研究开发——生产——客户

  25. 过去很长时期里,这种简单的线性模式在人们对创新过程的认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后来人们对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某个国家由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所体现出来的科研潜力与其创新能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与它们国内新创造的知识即在基础研究中的“创新”并无直接联系,从而证明创新的线性模式与实际创新过程不相符合。由于创新线性模式忽视了创新过程的开放性、创新各阶段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反馈等因素,后来它逐渐被更加全面的创新系统方法所取代。过去很长时期里,这种简单的线性模式在人们对创新过程的认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后来人们对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某个国家由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所体现出来的科研潜力与其创新能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与它们国内新创造的知识即在基础研究中的“创新”并无直接联系,从而证明创新的线性模式与实际创新过程不相符合。由于创新线性模式忽视了创新过程的开放性、创新各阶段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反馈等因素,后来它逐渐被更加全面的创新系统方法所取代。

  26. 2.同步耦合模型 生 产 营 销 研 发 同步耦合模型表明企业内部三大基本职能的相互耦合作用促进了创新的产生,同时创新的起点不能预知。

  27. 3.相互作用模型 技术推动 最新科技的进展 思想 研发 生产 营销 商业产品 社会和市场需求 市场拉动 相互作用模型是同步耦合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将线性模型融合进来。

  28. 相互作用模型认为创新来源于市场、科学基础与组织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模型认为创新来源于市场、科学基础与组织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 整个模型中贯穿一条逻辑主线: 创新过程由一些列边界清晰的功能组成,同时这些功能又相互作用。 • 模型的中心是组织4大职能:研究与发展、制 造准备与设计、市场制造以及市场营销。

  29. 四、创新过程 一般分为3个阶段: 发明阶段:也即获得设想 实施阶段:也即将设想在公司内进行转化 市场渗透阶段:也即将新产品、新设想、新材 料等首次商业化运作的过程。

  30.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内涵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31.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 创新能力的构成五个阶段 (1)确认机会阶段 (2)思想形成阶段 (3)解决问题阶段 (4)试制生产 (5)技术应用扩散

  32. 确认机会 • 只有在特定的创新战略环境和市场驱动背景下才能捕捉创新的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 • 铱星计划革命性的想法从何而来?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巴里·伯蒂格来说,它来自于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时的抱怨,说她无法用手机联系到她的客户。回到家以后,巴里和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工作的卫星通信小组的另外两名工程师想到了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由于金属元素铱有 77 个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了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 66 个。

  33. 铱星计划,是在十分鲜明的技术、经济和市场背景下产生的。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对通信的需求也呈现日益增强的势头。然而当摩托罗拉公司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98年11月1日正式将铱星系统投入使用时,命运却和摩托罗拉公司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传统的手机已经完全占领了市场。由于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使铱星公司亏损巨大,连借款利息都偿还不起,摩托罗拉公司不得不将曾一度辉煌的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只好宣布即将终止铱星服务。

  34. 思想形成阶段 • 思想形成阶段,是创新人员知识结构和创造技能综合作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创新人员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如著名的建筑大师米克•皮尔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从白蚁利用气孔来调节蚁穴温度而使其恒温得到启示,从而在炎热的津巴布韦建立了一座不用空调设备的写字楼,开创了建筑设计的新领域:自然拟态工程。

  35. 解决问题阶段 • 这个阶段要求创新人员将创新思想逐步实现,因而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获取、整理、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 在科学史上,不乏依靠团队合作取得科学创新成果的例子。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集聚过一大批杰出的研究者,培养出了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其中有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尔,有发现中子的查德威克,有建立相对论量子力学、正电子的预告言论者狄拉克等人。玻尔领导的丹麦哥本哈根研究所,不但以出色的科学成就为人所知,而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哥本哈根精神在科学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成了物理学家眼中的“麦加圣地”。

  36. 试制生产与技术应用扩散 • 这个阶段是创意产生到最后走向市场成功商业化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创新人员不但要具备研究开发能力,而且要能够实现商品的市场化。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很重要,市场创新也同样重要。无法走向市场的产品,永远只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

  37. 第四节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 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 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 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 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38. 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 • 人们最初发现企业的无形资产跟人有关,人力资本便应运而生,但后来人们发现人力资本远远不能解释企业无形资本的内涵,于是在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提出了“智力资本”的概念。 •   此后,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真正开创了智力资本领域,被视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而这定义更广为现今企业研究所采用。 • 智力资本正是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核心支柱,对其日益深入的研究也极大启发了众多国际企业的管理创新。

  39. 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 • 创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变革,各个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每一因素都可能会对总体创新效果及其它因素产生波及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创新过程的阶段性的特点,使得各因素间的联系和影响也呈现阶段性的动态特征,并随着创新的阶段发展而不断变化。因而对创新过程进行周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失败的可能,降低变革风险。

  40. 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 • 创新人员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所谓创新人员,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而所谓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创新型人员与通常所说的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等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而产生的不同分类。无论是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技艺型人才,都需要有创造性,都需要成为创新人员。

  41. 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42.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原则:战略、理论联系实际、全员开发和重点提高相结合、 注重投入。 (2)模式:激励、配置、培养、综合作用。 (3)方法:在职、模拟式、学校培训式、项目锻炼新人

  43.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创新概念?它与发明、创造等概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自主创新的3中模式?你从事的创新活动接近那种创新模式? 3、影响创新推进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看待创新能力在这一系统中的作用? 4、请结合实际工作,理解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构成。 5、请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创新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