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52 Views
4.1 生产其它助剂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项目四 生产其他助剂与催化剂. 4.1 生产其它助剂. 4.1.1 抗氧剂 ( 1 )抗氧剂的含义及性能要求 1 )抗氧剂 —— 一类化学物质,当其在聚合物体系 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 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 命,又被称为“防老剂”。. 4.1.1 抗氧剂. 2 )理想抗氧剂应具备的条件 ①应具有高的抗氧化能力; ②与树脂的相容性好,不析出; ③加工性能良好; ④耐抽出性好,不溶于水和油中; ⑤本身颜色最好为无色或浅色; ⑥无毒或低毒; ⑦价格低廉。.
E N D
4.1 生产其它助剂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项目四 生产其他助剂与催化剂
4.1 生产其它助剂 4.1.1 抗氧剂 • (1)抗氧剂的含义及性能要求 1)抗氧剂——一类化学物质,当其在聚合物体系 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 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 命,又被称为“防老剂”。
4.1.1 抗氧剂 2)理想抗氧剂应具备的条件 ①应具有高的抗氧化能力; ②与树脂的相容性好,不析出; ③加工性能良好; ④耐抽出性好,不溶于水和油中; ⑤本身颜色最好为无色或浅色; ⑥无毒或低毒; ⑦价格低廉。
4.1.1 抗氧剂 高分子材料用抗氧剂性能要求: • (1)抗氧化性好; • (2)与材料的相容性好; • (3)稳定性好; • (4)无毒、无刺激、无异味、无污染。
4.1.1 抗氧剂 • 抗氧剂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用于橡胶、 塑料等高分子材料领域以外,在石油、油脂 及食品工业的应用也很普遍,可以防止燃料 油、润滑油酸值和黏度的上升以及油脂、肉 类和饲料的酸败。
4.1.1 抗氧剂 • (2)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 1)使用断链式抗氧剂的聚合物的稳定性 • 2)使用预抗氧剂的高聚合物的稳定性 • 3)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
4.1.1 抗氧剂 (3)主要产品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 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 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 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 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 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4.1.1 抗氧剂 (3)主要产品 2)抗氧剂1076 3)抗氧剂CA 4)抗氧剂164 5)抗氧剂DNP 6)抗氧剂DLTP 7)抗氧剂TNP 8)抗氧剂TPP 9)抗氧剂MB 10)抗氧剂264
4.1.1 抗氧剂 (4)使用 1)抗氧化剂的选用——不同的抗氧化剂在同一种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不一样,抗氧化效果以发挥不同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和使用增效剂为最好;另外,抗氧化剂在不同的油中也显示出不同的抗氧化效果。 2)使用事项 • ① 添加时机 • ② 适当的使用量 • ③ 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 • ④ 溶解与分散 • ⑤ 金属助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增效剂 • ⑥ 避免光、热、氧的影响
4.1.1 抗氧剂 (5)生产防老剂4010工艺 • c)合成路线 • d)工艺过程 • e)产品性质
4.1.1 抗氧剂 (5)生产防老剂4010工艺 • a)主要原料及规格 环己酮:含量≥97.5%;4- 氨基二苯胺:凝固点68℃;甲酸:含量≥85%; 溶剂汽油:120号。 • b)消耗定额(按生产一吨产品计) 环己酮: 0.62 t;4-氨基二苯胺:0.93 t;甲酸:0.274 t;溶 剂汽油:0.45 t。
生产工艺 1)间隙工艺 2)连续工艺
4.1.2 热稳定剂 (1)定义及其作用 热稳定剂——塑料加工助剂中重要类别之一,热稳定剂 与PVC树脂的诞生和发展同步,主要用于PVC树脂加工 中,因此热稳定剂与PVC树脂、PVC中软硬制品的比例有 密切关系。 定义——广义上讲,凡以改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为目的 而添加的物质,都称为热稳定剂。 近年来,随着聚合物稳定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聚 烯烃的热稳定也很重视,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并开发出 了一些用于聚烯烃的热稳定剂。
4.1.2 热稳定剂 (2)热稳定剂的分类及其特点 理想的热稳定剂条件: (1)能置换高分子链中存在的活泼原子,以得到更为稳 定的化学键和减小引发脱氯化氢反应的可能性; (2)能够迅速结合脱落下来的氯化氢,抑制其自动催化 作用; (3)通过与高分子材料中所存在的不饱和键进行加成反 应而生成饱和的高分子链,以提高该合成材料热稳定性; (4)能抑制聚烯结构的氧化与交联; (5)对聚合材料具有亲和力,而且是无毒或低毒的; (6)不与聚合材料中巳存在的添加剂发生作用。
4.1.2 热稳定剂 特点——各类稳定剂有其自身的特点。简单来讲,铅盐 类热稳定性较好,价格便宜,绝缘性好,但有毒性,透明 性不好,主要用于电线电缆、厚壁管材等;有机锡类性能 极佳,透明性好,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无毒透明制品; 有机锑类性能不及有机锡,但价格稍低,在某些应用中可 替代有机锡;稀土类价格便宜,稳定性优良,但润滑性较 差;金属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理想的稳定效果,复配的通 过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可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应用范围 广;有机辅助稳定剂主要配合金属皂使用,以改善初期着 色性和长期稳定性能。
4.1.2 热稳定剂 (3)热稳定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低毒、无毒、高效、复配多功能一直是PVC热稳定剂的开发、 生产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要求 日益严格化,限制重金属热稳定剂法规的压力日益加剧,使得热稳 定剂的开发进一步向无毒、高效、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无镉、低铅 无粉尘化已成为世界热稳定剂品种开发的重点。 我国今后热稳定剂的发展应以改造铅盐、解决粉尘污染、生产 无尘复合铅盐为重点,限制镉盐、保护环境,并积极开发替代铅、 镉盐产品的代用品;努力发展高效低毒的复合型及有机锡类稳定 剂,提高其在消费中的比例。
4.1.2 热稳定剂 (4) 三碱式硫酸铅生产 • a)主要原料及规格 • 氧化铅 ≥99.5% • 硫酸 92.5% • 冰醋酸 >98% • b)消耗定额(按生产每吨三碱式硫酸铅计) • 氧化铅 900kg • 硫酸 101kg • 冰醋酸 5kg
4.1.2 热稳定剂 (4) 三碱式硫酸铅生产 c)制法 d)工艺流程
4.1.2 热稳定剂 • e)产品规格 • 氧化铅含量,% 88~90.1 • 三氧化硫,% 7.5~8.5 • 水分,% ≤0.4 • 细度(200目筛余物),% ≤0.5 • 外观 白色粉末 • f)用途 本品是聚氯乙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稳定剂,有优良的耐热性和电绝缘性、耐光性尚好。广泛用于电绝缘料和聚氯乙烯硬质管、板,也可用于人造革等软质品。本品还可作为涂料的颜料,对光稳定,不变色。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1)热熔融法 热熔融法是制备某些催化剂较特殊的方法。适用于少 数必须经熔炼过程的催化剂,为的是要借高温条件将多组 分混合物熔炼成为均匀分布的混合物,甚至氧化物固溶体 或合金固溶体。配合必要的后续加工,可制得性能优异的 催化剂。特别是所谓固溶体,是指几种固体成分相互扩散 所得到的极其均匀的混合体,也称固体溶液。固溶体中的 各个组分,其分散度远远超过一般混合物。由于在远高于 使用温度的条件下熔炼制备,这类催化剂常有高的强度、 活性、热稳定性和很长的寿命。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本法的特征操作工序为熔炼,这是一个类似于平炉炼 钢的较复杂和高能耗工艺。熔炼常在电阻炉、电弧炉、感 应炉或其它熔炉中进行。显然,除催化剂原料的性质和助 剂配方外,熔炼温度、熔炼次数、环境气氛、熔浆冷却速 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性能都会有一定影响,操作时应予 以充分注意。可以想像,提高熔炼温度,一方面可以降低 熔浆的粘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各个组分质点的能量,从 而加快组分之间的扩散,弥补缺乏搅拌的不足。增加熔炼 次数,采用高频感应电炉,都能促进组分的均匀分布。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 1)合成氨熔铁催化剂的制备 • 合成氨是众所周知的重要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催化 剂,以四氧化三铁为活性组分,成品催化剂组成例如为: Fe2O3(66%)、FeO(31%)、K2O(1%)、Al2O3 (1.8%)。 • 向粉碎过的电解铁中加入作为促进剂的氧化铝、石灰、 氧化镁等氧化物的粉末,充分混合,然后装入细长的耐火 舟皿中,在900~950℃温度下置于氢或氮的气流中烧结。 再向这种烧结试样中,按需要量均匀注入浓度20%的硝酸 钾溶液,吹氧燃烧熔融。这种制法在实验室比较容易进行。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 2) 骨架镍催化剂的制备 • 1925年雷尼提出的骨架镍催化剂制备方法,通过熔炼 Ni-Si合金,并以NaOH溶液沥滤出(溶出)Si组分,首次 制得了分散状态独具一格的骨架镍加氢催化剂。1927 年,改用Ni-Al合金又使骨架镍催化剂的活性更加提高。这 种金属镍骨架催化剂,具有多孔骨架结构,类似海绵,呈 现出很高的加氢脱氢活性。后来,这类催化剂都以发明者 命名,称雷尼镍。相似的催化剂还有铁、铜、钴、银、铬、 锰等的单组分或双组分骨架催化剂。 • 目前工业上雷尼镍应用最广,主要用于食品(油脂硬 化)和医药等精细化学品中间体的加氢。由于其形成多孔 海绵状纯金属镍,故活性高、稳定、且不污染其加工制 品,特别重要的是不污染食品。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加氢用骨架镍催化剂的工业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其 流程包括了Ni-Al合金的炼制和Ni-Al合金的沥滤两个部 分,少数用于固定床连续反应的催化剂还要经过成型工序。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按照给定的Ni-Al合金配比(一般Ni含量为42%~ 50%,Al含量为50%~58%),首先将金属Al(熔点 658℃)加进电熔炉,升温加热到1000℃左右,然后投入 小片金属Ni(熔点1452℃)混熔,充分搅拌之。由于反应 放出较多的热量(Ni的熔解热),炉温容易上升到1500℃。 熔炼后将熔浆倾入浅盘冷却固化,并粉碎为200网目的粉 末。如要成型,可用SiO2或Al2O3水凝胶为粘结剂,混合 合金粉,成型,干燥,并在700~1000℃下焙烧,得丸粒 状合金。称取合金重量1.3~1.5倍的苛性钠,配制20%的 NaOH溶液,温度维持在50~60℃充分搅拌30~100min, 使Al溶出完全。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 最后洗至酚酞无色(pH≈7),包装备用。长 期贮存,适于浸入无水乙醇等惰性溶剂中加以保护。 • 在该过程中除去了大部分铝,同时产生活泼氢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然后将催化剂在液体保护下保 存,也可以在使用时活化。 • 为了适于固定床操作,还可制备夹层型与薄板 型的雷尼镍催化剂。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1)热熔融法 3) 粉体骨架钴催化剂的制备 4) 骨架铜催化剂的制备 与骨架镍催化剂的制法相近,还可以制 备骨架铜、骨架钴等以及多种金属的合金。 这些催化剂可为块状、片状,亦可为粉末状。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2) 离子交换法 • 某些催化剂利用离子交换反应作为其主 要制备工序的化学基础。制备这类催化剂的 方法,称为离子交换法。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离子交换过程: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 得到的催化剂经还原后所得的金属微粒 极细,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极高。例如, Pd/SA催化剂,当钯的含量小于0.03mg/g硅 酸铝时,Pd几乎以原子状态分布。离子交换 法制备的Pd/SA催化剂只加速苯环加氢反 应,不会断裂环己烷的C=C双键。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 Na型分子筛和Na型离子交换树脂常通过 离子交换反应来制得所需的催化剂。例如, 氢离子与Na型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反应, 得到的氢型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作些酸、碱反 应的催化剂。用NH4+、碱土金属离子、稀土 金属离子或贵金属离子与分子筛发生交换反 应,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分子筛催化剂。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2) 离子交换法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沸石分子作为 无机交换物质,在催化反应中得到越来越多 的应用。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现有机强酸 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后发现强碱性阴离子 交换树脂后,近三、四十年来,有机离子交 换树脂渐渐应用于有机催化反应中。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4.2.2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新进展 • 以催化剂制备方法为核心的催化剂技 术,在不断地发展,从而形成了与前述几大 传统制备方法有原则区别的许多新的方法和 技术。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1) 纳米材料与催化剂 • 在近一、二十年涌现出的无机新材料, 是发展很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无机新 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方面,超细微粒新材料, 即纳米(nm)材料,其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这种新材料的主要特征是,其基本构成是数 个纳米直径的微小粒子。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构成固体材料的微粒,如果在充分细 化,由微米级再细化到纳米级别之后,由量 变到质变,将可能产生很大的“表面效应”, 其相关性能会发生飞跃性突变,并由此带来 其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物理化学的诸多性 能的突变,因而赋予材料一些非常或特异的 性能,包括光、电、热、化学活性等各个方 面。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图4-5 铜粒子粒径与表面原子比例的关系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2) 凝胶法与微乳化技术 1)凝胶法 凝胶法在新型无机新材料制备中 也有广泛应用。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2)微乳化技术 图4-7 微乳化技术制备Rh/ZrO2催化剂流程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3) 气相淀积法——利用气态物质在一 固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后,在其上生成固态 淀积物的过程。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3) 气相淀积法 第一,它可以制超细物,其它种分子不可能在完全相同的 条件下正好也发生淀积反应,于是可以超纯; 第二,它是在由分子级别上淀积的粒子,可以超细。沉积 的细粒还可以在固体上用适当工艺引导,形成一维、二维 或三维的小尺寸粒子、晶须、单晶薄膜、多晶体或非晶形 固体。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视为是纳米级的小尺寸 材料。
4.2 生产其它催化剂 • SiH4(气) Si↓ + 2H2 • Pt(CO)2Cl2(蒸气) Pt↓+ 2CO + Cl2 • Ni(CO)4(蒸气) Ni↓+ 4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