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859 Views
< 槍炮、病菌與鋼鐵 > 第十六章 中國:東亞之光. 民族大熔爐. 筆者住在加州。所以,以加州為例。 加州一直以來都是引人爭議法案之訂定先驅,主張撤銷那些當年頗為激進法案亦不落人後。 訂定之法案,例如「移民」、「保護弱勢族群條款」、「多元文化」、「族群共生」。 而移民不過恢復美洲這塊土地上的 「族群成份」. 民族大熔爐. 議會中之抽象辯論化為有血有肉的說明: 洛杉磯公校的孩子們的面孔 就讀學生在家中說的語言超過 80 種 世界人口最多的六大國之五 皆在近代才完成政治上的統一 美國 俄羅斯 印度、印尼、巴西
E N D
民族大熔爐 • 筆者住在加州。所以,以加州為例。 • 加州一直以來都是引人爭議法案之訂定先驅,主張撤銷那些當年頗為激進法案亦不落人後。 • 訂定之法案,例如「移民」、「保護弱勢族群條款」、「多元文化」、「族群共生」。 • 而移民不過恢復美洲這塊土地上的「族群成份」
民族大熔爐 • 議會中之抽象辯論化為有血有肉的說明: • 洛杉磯公校的孩子們的面孔 • 就讀學生在家中說的語言超過80種 • 世界人口最多的六大國之五 • 皆在近代才完成政治上的統一 • 美國 • 俄羅斯 • 印度、印尼、巴西 • 三個國家境內個別有850、670、210種語言
中國 – 語言 • 世界人口最龐大的國家,相較於上述五國,是個例外。 • 政治上,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王政統一天下。至今,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 • 歐洲,拼音系統同出ㄧ源,今日卻有成打的現代系統,互不相通,而中國數千年來卻維持單一的書寫系統。 • 北京話被8億人所使用,另有3億人使用方言。
中國 – 遺傳學 • 體質人類學向來把中國人歸入蒙古人種,這個人種類目蘊含的歧異成分,大於歐洲瑞典人、義大利人、愛爾蘭人之間的差異。 • 特別是,華南與華北的人群,在遺傳上、體質上都頗不相同:華北人與西藏人、尼泊爾人最親近;華南人與越南人、菲律賓人比較接近。 • 華南人與華北人體質特徵有明顯不同:華北人個子比較高、體型較大、皮膚較白、鼻子較高、眼睛較小,
愛爾蘭人,狹義上指愛爾蘭共和國的公民,廣義上來講是自古居住在愛爾蘭島上的人們。愛爾蘭人,狹義上指愛爾蘭共和國的公民,廣義上來講是自古居住在愛爾蘭島上的人們。 • 廣義的愛爾蘭人屬於凱爾特(Celtic)人種。 • 瑞典人(Svenskar)指的是居住在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一個民族。以瑞典語為母語。 • 瑞典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除了瑞典本國外,也有瑞典人分布在芬蘭及愛沙尼亞。
中國 – 環境 • 華北、華南還有環境與氣候的差異。華北較乾燥、寒冷;華南潮濕、炎熱。 • 這兩個不同環境中的遺傳差異,顯示南北族群各有各的遺傳歷史,沒有太大交流。 • Q:這些中國人語言與文化的ㄧ致與ㄧ貫是如何維持的?
中國 – 語言 • 大約六千到八千年前,印歐民族定居西歐,至今有四十多種語言流通,包括英語、芬蘭語、俄語,它們有的是早期語言分化的產物,有的是後來由外來族群帶進來的。 • 然而,化石證據顯示在百萬年前就有人類定居。 • Q:中國成千上萬的語言都到哪去了?
中國「華化」的故事 • 本地統一 -> 殖民東南亞 -> 對日韓產生影響 • 在中國地區除了八大語言之外,還有130多種「少數民族」語言,其中最多只有幾千個用語人。 • 整個來說,中國地區的語言可以分成四大語族,地理分布有很大差異。
圖16.1 中國的四大語族 圖片來源: 【槍炮、病菌與鋼鐵】ISBN 978-957-13-2730-3 Page358
圖16.1 中國的四大語族 圖片來源: 【槍炮、病菌與鋼鐵】ISBN 978-957-13-2730-3 Page358
圖16.2 東亞與東南亞的 現代政治面貌
三種推論撥回語言時鐘 • 第一,可從最近1000年已知的語言擴張事件 • 第二,某ㄧ語言和有親源關係的語言,若連續分布在一大片土地上,是它們才剛完成一次擴張的證據。因為任何ㄧ片土地上的語言,通常都會在在歷史過程中分化成好幾個語言。 • 第三,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想,若ㄧ大片土地上呈現高度的語言歧異現象,可是所有語言都屬於同ㄧ語族,表示這個語族很早就在這個地區落戶。
東亞 – 語言大變動 • 運用三種推論撥回語言時鐘得出結論 • 華北原來由漢語族群和其他和藏語族群佔居 • 華南分布著苗傜語系、南亞語系、傣 - 佧岱語系的族群 • 華北的漢藏語族南向擴張,驅趕或同化了說其他語言的土著。
東南亞語言代換事件的提示 • 東南亞發生的語言代換事件,提醒我們歐洲語言(尤其是英語、西班牙語)進入美洲的過程。 • 「發現新大陸」前,美洲有上千種土著語言。 • 語言代換的過程,涉及戰爭、謀殺、傳染病、移民直接、間接的殺戮土著,迫使土著不得不採用新出現的優勢語言 – 英語 • 語言代換的近因,是歐洲移民比美洲人擁有優勢的技術與政治組織,追根究底,關鍵在於糧食生產在舊世界出現得比較早。
技術、政治和農業方面的證據 • 考古證據顯示:這裡絕大部分的人類歷史是狩獵—採集族群的業績。 • 考古遺址中出現穀物遺蹟、畜養動物的骨骼、陶器、打磨過的石器、大約在西元前7500年前,距離肥沃月彎農業開展時間不過1000年。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糧食的地區之ㄧ,可能有兩個甚至更多獨立發生農業的中心。可能華北與華南可能各有個獨立的農業中心。
技術、政治和農業方面的證據 • 遺址出土之考古證據 • 家豬、狗、家雞的骨骼 (最早遺址) • 水牛、蠶、鴨、鵝 (後期遺址) • 大豆、麻、橘、茶、杏、桃、梨 • 西亞傳入的動、植物 • 小麥、大麥 • 牛、馬、綿羊、山羊
圖片來源: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list/html/king.htm
傳染病 • 羅馬帝國和中世紀史料之記載,黑死病(腺鼠疫)和天花是從東方傳播到地中海地區的,因此有可能緣自中國或遠東。 • 感冒(源自豬感冒病毒)更有可能是從中國發源的,因為中國很早就馴養了豬,而且自古即為重要的餐食肉。
中國地理環境對農作物傳播之影響 • 第一,中國南北距離環境較短 • 其次,中國南北並無難以踰越的地理屏障。例如,沙漠,非洲與墨西哥就有大漠隔絕;例如狹窄的地狹,中美洲地狹構成南、北美洲的交通瓶頸。 • 另ㄧ方面,橫貫中國東西向的河流,黃河與長江,使沿海與內陸農作物、技藝交流方便。 • 同時,東西坡度緩和,有利於南北向交流。
中國與西歐文字發展差異 • 中國與歐亞大陸西部的文明中心不同,那裏發明了好多種早期書寫系統,例如、蘇美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西台特文、邁諾安文、閃美文字等等。 • 中國只發展出一種文字,在華北完成,流傳各地,所向披靡,所有書寫系統都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中國人的華夏優越感 • 中國戎夷 . 五方之民 . 皆有性也 . 不可推移 . 東方曰夷 . 披髮文身 . 有不火食者矣 . 南方曰蠻 . 雕題交趾 . 有不火食者矣 . 西方曰戎 . 披髮衣皮 . 有不粒食者矣 . 北方曰狄 . 衣羽毛穴居 . 有不粒食者矣 . (<<禮記>> <王制>) •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文化統一,焚書,非秦記皆燒之。
糧食、工藝、文字、國家體制 • 東南亞的貨平文化 • 以越南貨平遺址命名 • 西元前4000至3000年之間,土著仍過著狩獵-採集生活,使用以礫石、石片製作的工具。 • 後來,源自中國華南的農作物。新石器工藝、農莊聚落、陶器傳入東南亞。 • 在歷史時期,緬甸、老鐹、泰國的南向擴張,完成了熱帶東南亞的擴張。
最後三個倖存的族群 • 馬來半島的賜芒族 • 孟加拉灣中的安達曼居民 • 斯里蘭卡的味朵族 • 他們都是海洋黑種人,與現在的新幾內亞居民較相像,而不像淺膚色、直髮的中國華南人,以及其旁支—現代的中南半島居民。
本章結論 • 中國對日本與朝鮮之影響 • 中國不是東亞文明之唯一起源。 • 中國扮演了歷史火車頭的角色,己立立人,各地的居民踵事增華,精益求精。 • 中國之歷史角色,舉例來說,日文即便因夾雜漢字不便書寫,日本人至今仍不願放棄漢字。韓國在二次大戰後才全面改用系統書寫韓話。 • 二十世紀中國漢字仍在日本與韓國通行,這個事實彰顯的,是ㄧ萬年前在中國發生的生計革命。 • 中國的歷史仍在發光發熱。
参考資料與圖片來源 •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9-03/23/content_558321.htm • http://zh.wikipedia.org/zh-tw/Category:%E7%91%9E%E5%85%B8%E4%BA%BA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1%9E%E5%85%B8%E4%BA%BA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6/22/c_12248109_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