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798 Views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树德 2012.07. 内 容. 一 .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二 . 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要求 三 . 评估指标 KPI 、 KSF 分析. 第一部分 .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 . 回眸第一轮 1. 应该肯定的成绩 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的步伐; 规范了学校管理; 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 关于特色 ). 2. 应该正视的问题 评估的主体单一 评估指标刚性过大 评估方法刻板 信息缺乏即时性. 3. 我省评估情况
E N D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树德 2012.07
内 容 一.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二.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要求 三.评估指标KPI、KSF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回眸第一轮 1.应该肯定的成绩 • 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 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的步伐; • 规范了学校管理; • 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关于特色)
2.应该正视的问题 • 评估的主体单一 • 评估指标刚性过大 • 评估方法刻板 • 信息缺乏即时性
3.我省评估情况 • 1)汽车高专03年06.06 优秀 2)电子信息 05.12 优秀 • 3)交通 06.12 优秀 4)辽源 06.12 良好 • 5)吉林工业 07.02 优秀 6)长医专 07.05 优秀 • 7)长职院 07.09 优秀 8)经干院 08.03 优秀 • 9)公安专科08.04 优秀 10)白城医专 08.09 优秀 • 11)金融专科 08.12 通过 12)司法警官 09.03 通过 • 13)吉林铁道 09.06 通过 14)四平职大 09.12 通过 • 15)松原职院 09.12 通过 16)农业工程 10.07 通过 • 17)长春信息 10.09 通过 18)白城职院 12.07 通过 19东方职院2000年;20长白山2009年;21吉林科技2010年; 22延吉职院2011年;23吉林城市2012年 • 03版方案:评估10所院校 9所优秀 1所良好 • 08版方案:评估8所院校 8所通过
二.08方案要点 1.08方案的目标 :(三个字) • “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 • “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 “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8方案思路
评估的主体是:各利益相关方如学生、教职工、用人单位、家长、社会、举办方评估的主体是:各利益相关方如学生、教职工、用人单位、家长、社会、举办方 • 利益最小的是谁?专家组。专家组不是主要的主体。 • 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 “果—因—效”逻辑 • 果---重点考察内容(KPI) • 因---关键要素(KSF) • 效---主要评估指标(KRA)
4.08方案的方法 • 果切入——根据平台做分析判断 • 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 • 点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 • 多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
5.08方案配套的数据平台 • 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 • 学校从规范管理(PDCA)转向知识管理(CCDU) • 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 • 利于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实时、准确、更加有效的监督 问题:不会或不知道运用平台进行管理 平台的可靠性、真实性
第二部分.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本要求(细则)第二部分.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本要求(细则) 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5个促进) • 促进学校举办者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 促进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对接产业,办出特色; • 促进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 促进办学行为的规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 • 全面了解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情况,总结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和特色 • 发现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找准症结所在,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促使学校明确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 首轮评估在03方案基础上适度关注规范 • 第二轮评估根据08方案,主要是“动态诊断”
三、评估原则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 5.平等交流、公平公正。 6. 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四、申请评估的条件与要求 • 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原则上必须接受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此后每五年须接受一次评估。申请评估院校须符合以下条件: • 1.达到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 • 2. 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 • 3.学校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达到下表要求:
财经、政 法类 院校 体育、艺术类院校 综合、师范、民族 类院校 工科类 院校 农林 类 院校 医学 类 院校 学 校 类 别 生 均 面 积 5.30 8.30 8.80 9.00 1.05 1.85 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
五、评估组织 1.评估工作由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负责组织。 2.省教育厅在学校自评基础上,充分依靠专家实施评估工作 3.评估学校要根据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省教育厅在征求评估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对评估学校的整改方案备案。 4.省教育厅依据评估学校整改方案,在整改期(时间为1年)内对学校整改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5.省教育厅对每个年度已评院校评估结论和全省评估工作总结于当年年底前上报教育部备案。 6.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将接受教育部不定期的检查。
六、评估程序及实施 (一)学校自评 1.把握20字方针,不造假。把评估作为提高内涵建设水平的载体,重在过程。 2.寻找差距,评前整改。重要的是软件建设。 3.自我评价,确定结论。组织校内专家和干部、教师,按评估指标和关键要素进行自评。
(二)提交材料: ①自评报告 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③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④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⑤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三)确定专家组成 教育教学人员 行业企业人员 一线专任教师 省教育厅确定专家组成员名单,并对社会公布 专家组人数一般为7—8人(含秘书),其中,外省专家2至3名。
(四)现场考察 1.专业剖析 2.说课 3.深度访谈(座谈会)
1.专业剖析要点 ◆关键要素: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 ◆重点考察:专业设置、特色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 ◆参照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指标的相关内容要求
2.说课 说一门课 • 提供:教材 教案 课程标准 等教学文件 说一门课的提纲: • 在专业中的定位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关系、职业背景) • 课程的设计,如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情况 •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手段 • 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确定,包括实验(训)项目的确定 • 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教学资源、网络资源) • 教学效果 • 今后改革的思路(工学结合) 注意:没有规定的提纲,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上述只是参考
说课逻辑 (注意4个方面): (1)课程地位(如何建设、如何改革的思路) (2)如何做?(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改革?) (3)效果如何?(前后对比) (4)总结了没有?(对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3.深度访谈 • —田园式访谈工作方式深入工作场所,以平等交流的方法进行,主要是自身的工作,成绩与问题
(五)评估结论 (六)回访(评后30天报整改方案,半年报整改情况报告,组织回访)
第三部分.评估指标KPI、KSF分析 一.领导作用 二.师资队伍 三.课程建设 四.实践教学 五.特色专业建设 六.教学管理 七.社会评价
利用数据采集平台进行学校管理,学会对平台数据的分析,介绍三种分析方法利用数据采集平台进行学校管理,学会对平台数据的分析,介绍三种分析方法 1.达标分析(法定标准达成分析)相关指标达到法定标准或准法定标准的情况分析。如实验实训室生均面积,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生师比、达到学校规划目标的标准等。 2.结构分析包括结构分布情况分析、结构变化情况分析、结构符合度分析。
一.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如何评价? 紧紧围绕关键评估要素,结合相应的数据采集信息,通过单一或组合的具体数据,找出主要表现指标(KPI);根据相应的评估说明,根据16号文等相关文件,通过理念、组织、机制、队伍、过程管理、资源配置等信息连结起来查找原因(KSF)。
领导作用应体现在所有工作中,(平台) 体现在:三个评估要素 ①学校发展规划 ②目标定位 ③人才培养 从三个方面: ①建设②改革③发展 看 一是领导作用在数据平台上直接或间接表现出来的相关数据(KPI); 二是领导作用在数据平台上不能够直接表现,也不能间接表现,但能直接或间接说明表现指标形成主要影响因素(KSF)。
二.师资队伍 • 采用“果-因-效”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解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 从师资队伍建设的宏观和微观出发,分为整体状态、专业教师状态、基础课教师状态、兼职教师状态等模块,在模块中进一步细化出主要表现指标(KPI)、主要影响因素(KSF)。
三.课程建设 • 以状态数据平台展示的信息为基础,对状态数据平台展示的全部数据,特别是课程建设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以专业为单位,采取动态数据静态分析,离散数据统计分析,运用重组法,比较法,定量定性相结合,获取表现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信息,并将其聚焦为主要表现指标(KPI);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依据“果—因”的逻辑思路,确定主要影响因素(KSF)
四.实践教学 • 依据: •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 •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2008](5号文) • 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新高职发展理念。 • 逻辑:“果、因、效”。 • 起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设计、课程设置。 • 路径:考察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师、实践基地情况,考察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