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第十一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十一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第二节 核苷酸生物合成. 第十一章、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磷酸单酯酶或核苷酸酶可催化核苷酸的水解,而特异性强的磷酸单酯酶只能水解 3’-Nt 或 5’-Nt 。 催化核苷水解的酶有 2 类,即核苷磷酸化酶和核苷水解酶 Ns phosphorylase Ns+Pi  Pu or Py+pentose-1-P Ns hydrolase Ns+H 2 O  Pu or Py+pentose

wal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第二节 核苷酸生物合成

  2. 第十一章、核苷酸代谢

  3. 第一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磷酸单酯酶或核苷酸酶可催化核苷酸的水解,而特异性强的磷酸单酯酶只能水解3’-Nt或5’-Nt。 催化核苷水解的酶有2类,即核苷磷酸化酶和核苷水解酶 Ns phosphorylase Ns+PiPu or Py+pentose-1-P Ns hydrolase Ns+H2OPu or Py+pentose Ns phosphorylase存在广泛,反应可逆 Ns hydrolase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只对核糖核苷起作用,对脱氧核糖核苷无作用。

  4. 核酸酶(Nuclease) 核酸酶是作用于核酸磷酸二酯键的水解酶,包括:1、核糖核酸酶(RNase),2、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其中能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又称为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从核酸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的酶称为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5. 食物核酸与蛋白结合为核蛋白体(Nucleoproteins)的形式,在胃中受胃酸作用水解为NAs和Proteins,NA在小肠被胰nuclease(包括DNase、RNase)降解为Pu-Nt、Py-Nt和Oligonucleotide。肠黏膜释放的phosphodiesterase并协同胰核酸酶进行消化,水解为单核苷酸肠黏膜细胞中还有nucleotidase (phosphomonoesterase),水解Nt为Ns和Pi。脾、肝等组织中的nucleosidase进一步水解Ns为戊糖和碱基。

  6. 一、核苷酸分解

  7. 二、核苷酸三级水平的降解

  8. 三、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三级脱氨

  9. (一)、嘌呤碱的分解 不同生物嘌呤碱的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也不同,人和猿类及一些排尿酸的动物(鸟类、某些爬行类和昆虫)嘌呤的代谢产物为尿酸。

  10. 1、嘌呤分解中的脱氨作用 嘌呤碱的分解首先在各种脱氨酶的作用下水解脱氨,脱氨作用也可以在核苷或核苷酸的水平上进行。动物组织腺嘌呤脱氨酶含量极少,而腺嘌呤核苷脱氨酶及腺嘌呤核苷酸脱氨酶的活性较高,因此腺嘌呤的脱氨分解主要在核苷或核苷酸水平上进行。鸟嘌呤脱氨酶分布广,脱氨分解主要在该酶的作用下进行。

  11. (1)、鸟嘌呤脱氨

  12. (2)、黄嘌呤的分解

  13. (3)、尿酸生成

  14.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15. 1、不同生物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产物不同 鸟、昆虫、人类 非灵长类哺乳动物 硬骨鱼 鱼、两栖类 甲壳类、无脊椎

  16. 2、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催化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氧化生产尿酸。酶为复合黄素酶,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分子量260,000,每个亚基含一个FAD、一个钼原子和一个Fe4S4中心。反应要求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还原产物是H2O2,进入尿酸的氧来自水。底物与酶结合后,Mo(VI)被还原为Mo(IV),电子经黄素、铁硫中心等传给O2,与氢离子生成H2O2,Mo(IV)氧化为Mo(VI)。

  17. 3、痛风(Gout) 嘌呤碱分解代谢产生过多的尿酸,由于其溶解性很差,易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男性的关节部位引起疼痛或灼痛――痛风和肾结石。

  18. 痛风的尿酸钠晶体

  19. 4、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

  20. (1)、别嘌呤醇的作用 别嘌呤醇 别黄嘌呤

  21. (2)、别嘌呤醇的作用机理

  22. (3)、自杀底物(Suicide Substrate) 结构与次黄嘌呤很相似的别嘌呤醇(allopurinol),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为别黄嘌呤(alloxanthine),后者与酶中心的Mo(IV)牢固结合,使Mo(IV)不易转变成Mo(VI)而成为酶的灭活物,这种底物类似物被称为自杀作用(底)物,这种作用被称为自杀作用。

  23. 四、嘧啶碱的分解 不同生物嘧啶碱的分解过程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含氨基的嘧啶要先水解脱去氨基,脱氨基也可以在核苷或核苷酸水平上进行。

  24. (一)、嘧啶还原途径的分解

  25. (二)、嘧啶氧化途径的分解

  26. 1、尿嘧啶、胞嘧啶分解

  27. 2、胸腺嘧啶的分解 返回

  28. 第二节、核苷酸生物合成 可以通过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进行,1、从头合成途径:由磷酸戊糖先和尚未完成的Pu或Py环结合,在未完成的环上添加必要的部分,然后闭合成环。 2、补救途径:由现成的Pu,Py,Pentose及Pi在酶的作用下直接合成核苷酸(Nt——Salvage Pathway);

  29.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碳14标记的HCOOH和氮15标记的氨基酸与鸽肝匀浆物共培养,得到Pu各元素的来源,1950s由J.Buchanan和G.Robert Greenberg提出Hypoxanthine de novo synthesis假说,并证明Hypoxanthine Nt是Ade-Nt及Gua-Nt合成的前体。

  30.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合成所需物质: -D-ribose-5-P, ATP, Gln, Asp, GTP, N5,N10-methylene THFA, CO2。 另需辅助因子: Mg2+, Mn2+, NAD+, THFA-CHO 合成中先生成IMP,然后转变为AMP和GMP。

  31. 1、嘌呤环元素的来源

  32. 2、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总图

  33.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1) 5-磷酸核糖焦磷酸 5-磷酸核糖胺

  34.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2) 5-磷酸核糖胺 甘氨酰胺核甘酸

  35.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3) 甘氨酰胺核甘酸 1 甲酰甘氨酰胺核甘酸

  36.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4) 甲酰甘氨酰胺核甘酸 甲酰甘氨咪唑核甘酸

  37.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5) 甲酰甘氨咪唑核甘酸 5-氨基咪唑核甘酸

  38.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6) 5-氨基咪唑4-羧基 核甘酸 5-氨基咪唑4-N琥珀酸氨甲酰核甘酸

  39.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7) 5-氨基咪唑4-N琥珀酸氨甲酰核甘酸 11 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甘酸

  40.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8) 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甘酸 5-甲酰胺基咪唑-4-氨甲酰核甘酸

  41. 嘌呤核苷酸的全程合成(反应9) 5-甲酰胺基咪唑-4-氨甲酰核甘酸 次黄嘌呤核甘酸

  42. 3、由IMP合成AMP和GMP

  43. 磷酸核糖基焦磷酸(PRPP)

  44. 5、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45. (1)、大肠杆菌腺苷酸和鸟苷酸合成的调节

  46. (2)、氨甲蝶呤

  47. (3)氮丝氨酸等Gln类似物

  48. 二、补救途径 利用现成的嘌呤、嘧啶碱基、核甘通过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APRT)及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GPRT)实现AMP、IMP、GMP的补救合成。 人体细胞大多为全程合成,但脑中多通过补救途径合成。

  49. (一)、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50. (二)、Lesch-Nyhan Syndrome(自毁容貌综合症) 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陷的男性儿童表现为一种自毁容貌综合症,为先天性遗传疾病(缺乏HGPRT),行为对立,侵略性强,自咬手指、脚趾、嘴唇等,智力低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