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六章 卤代烃. 【 本章重点 】.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 必须掌握的内容 】. 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 S N 1 、 S N 2 ) 及影响因素。. 2. 消除反应历程 ( E1 、 E2 ) 及影响因素。. 一、分类 1 . 按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数目,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2 . 按分子中卤原子所连烃基类型,分为:. 卤代烷烃. R-CH 2 -X. 乙烯式. 卤代烯烃. R-CH=CH-X. 烯丙式. R-CH=CH-CH 2 -X.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卤代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卤代烃

  2. 【本章重点】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SN2)及影响因素。 2. 消除反应历程(E1、E2)及影响因素。

  3. 一、分类 1.按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数目,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4. 2.按分子中卤原子所连烃基类型,分为: 卤代烷烃 R-CH2-X 乙烯式 卤代烯烃 R-CH=CH-X 烯丙式 R-CH=CH-CH2-X R-CH=CH(CH2)n-X ≥2 孤立式 卤代芳烃 乙烯式 烯丙式

  5. 3.按卤素所连的碳原子的类型,分为:

  6. 二. 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活泼,主要发生在C—X 键上 ① 分子中C—X 键为极性共价键,碳带部分正电荷,易受带负电荷或孤电子对的试剂的进攻。

  7. ②分子中C—X 键的键能(C—F除外)都比C—H键小。 键 C—H C—Cl C—Br C—I 键能KJ/mol 414 339 285 218 故C—X 键比C—H键容易断裂而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8. 亲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亲核试剂 (Nu):带负电荷的离子如(-OH,-OCH3等) 或带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2O,NH3,ROH,RNH2等)。 底物:反应中接受试剂进攻的物质。 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离去的分子或负离子。

  9. 1. 水解:

  10. 2. 与醇钠的作用 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称为 Williamson (威廉逊)合成法。

  11. 3. 与氨作用: 因为生成的伯胺仍是一个亲核试剂,它可以继续与 卤代烷作用,生成仲胺或叔胺的混合物,故反应要在过 量氨(胺)的存在下进行。

  12. 4. 与氰化钠作用: 该反应的重要意义除可增长碳链外,还可以通过氰 基转化为―COOH官能团。

  13. 5. 卤离子交换反应: NaBr与NaCl不溶于丙酮,而NaI却溶于丙酮,从而 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14. 6. 与硝酸银作用: 活性顺序:RI > RBr > RCl 溶度积:AgCl>AgBr>AgI

  15. 三、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CH3Br的碱性水解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动力学 级反应。 二 其反应速率与溴甲烷和碱的浓度成正比。

  16. (CH3)3CBr的碱性水解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动力学级 反应, 一 其反应速率只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有关。 为什么? 英国伦敦大学的休斯和英果尔德教授

  17. 1.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18. SN2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在SN2反 应中,新键的形成和旧键 的断裂是同时进行的,是 一个一步完成的反应。

  19. 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反应机理: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第一步: 过渡状态 中间体 第二步: 过渡状态

  20. SN1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1. SN1反应的一个特点:反应伴有重排。

  22. SN1反应与SN2反应的区别 SN1 SN2 双分子反应 单分子反应 V = K [ R-X ] 两步反应 V = K [ R-X ] [ Nu:] 一步反应 有中间体碳正离子生成 形成过渡态 有重排产物 无重排产物 产物发生构型转变 产物为外消旋体

  23. 四.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 1.卤代烷的结构 2.离去基团 3.亲核试剂 4.溶剂

  24. 1.烃基结构的影响 A. 对SN2反应的影响: SN2反应的特点是亲核试剂从 C―X 键的背后接近反应中心碳原子的,显然,α- 碳上连有的烃基越大,亲核试剂越难以接近反应中心,其反应速率必然下降。因此,在SN2反应中,卤代烷的活性次序应该是:

  25. B. 对SN1反应的影响: SN1反应的难易取决于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生成,一个 稳定的碳正离子,也一定是容易生成的碳正离子。因此, 在SN1反应中,卤代烷的活性次序应该是:

  26.  从烷基结构看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

  27. 下列每一对化合物,哪一个更易进行SN1反应? (B) (A) 讨论  下列每一对化合物,哪一个更易进行SN2反应? (B) (B)

  28. 2. 离去基团的影响 无论SN1反应,还是SN2反应,在决定反应的关键步 骤中,都包含C―X键的断裂,因此,离去基团X―的性质 对SN1反应和SN2反应将产生相似的影响,即卤代烷的活 性次序是:

  29. 这一活性次序可从C―X键的离解能、可极化性、离这一活性次序可从C―X键的离解能、可极化性、离 去基团的碱性等方面来说明。

  30. 3. 亲核试剂的影响 由于在SN1反应中,决定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只与卤 代烷的浓度有关,故亲核试剂对SN1反应的影响不大。 但对于SN2反应,由于反应速率既与卤代烷的浓度有 关,又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有关,因此,亲核试剂的影响 是至关重要的。 显然,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浓度↑,反应υ↑。

  31. 试剂亲核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a. 试剂的碱性 (即给电子性);b.试剂的可极化性(即极化度或变形性)。 (1)试剂的碱性: 试剂的碱性与亲核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关 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32. A. 亲核性与碱性一致: a. 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亲核试剂 b. 同周期中的同种原子形成的不同亲核试剂

  33. B.亲核性与碱性不一致(亲核试剂体积大小的影响):

  34. (2)试剂的可极化性 可极化性是指分子中周围电子云在外电场的影响下 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易变形者,可极化性大。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可极化性大的原子或基团,因形 变而易于接近反应中心,从而降低了达到过渡状态所须 的活化能,故亲核能力增强。

  35. 显然,同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对核外电显然,同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对核外电 子的束缚力↓,可极化性↑,亲核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亲核性 是指在质子 性溶剂(如:H2O、ROH)中的次序。若在非质子性溶剂 中[如:(CH3)2SO、HCON(CH3)2],其亲核能力刚好相反。

  36. 由此可见,I-既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又是一个好由此可见,I-既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又是一个好 的亲核试剂。因此,这一特性在合成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37.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试剂亲核能力的大小: 对于同周期元素或同种原子形成的亲核试剂,可用 其碱性的强弱来判断; 对于同族元素形成的亲核试剂,可用可极化性的大 小来判断。

  38. 4. 溶剂的影响 A. 对SN1反应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有利于SN1反应的进行。这是因为该 反应在过渡状态已出现了部分正负电荷的高度极化状态, 而极性溶剂的存在,有利于过渡状态的形成和进一步的 离解。

  39. B. 对SN2反应的影响: 溶剂对SN2反应的影响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是增强 溶剂的极性对反应不利。 反应前后没有电荷变化,过渡态也没产生新的电荷, 只是电荷有所分散,因此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不大。但溶 剂极性↓,还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溶剂极性↑,反而 会使极性大的亲核试剂溶剂化,使反应速度有所减慢。

  40. 1.写出CH3CH2CH2Br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产物 (1)NaOH(H2O) (2)NaOC2H5 (3)NaI(丙酮)(4)NH3(过量) (5)NaCN(乙醇) 2.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C2H5I (2)CH2=CHCH2Cl (3)C2H5Br

  41. 五、消除反应 卤代烷分子中消除HX生成烯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烃 的消除反应,也称 E 反应( Elimination )。 又因消除的是β- H 和卤原子,故又称β- 消除反应。

  42. 六、消除反应机理 1. E2机制 反应速率=[RX][B-] C-H键和C-X键的断裂、键的形成协同进行,经过渡态一步完成。底物与试剂参与形成过渡态。双分子消除。

  43. 2. E1机制 反应速率=[RX] 反应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伴有重排发生。

  44. 七、消除反应的取向 (1)是Saytzeff(查依切夫)取向 (2)是Hofmann(霍夫曼)取向 在通常情况下将遵循Saytzeff规则

  45. 1.E1消除: 易于形成。 不易形成。

  46. 2.E2消除:

  47. 然而,当消除的β- H所处位置有明显的空间位阻或碱的体积很大时,其主要产物将是Hofmann产物。 例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