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66 Views
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崇义县金坑中学 魏冬华.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水平 直觉兴趣 操作兴趣 认识兴趣 概括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 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整体性 综合性 辨证性 有序性.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 使教育思想“物化”为教学行为 使学生与教师作用共同得到发挥 确保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相关性.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目标(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方法和过程 教学评价.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E N D
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崇义县金坑中学 魏冬华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 •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水平 • 直觉兴趣 • 操作兴趣 • 认识兴趣 • 概括兴趣 •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
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 整体性 • 综合性 • 辨证性 • 有序性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 • 使教育思想“物化”为教学行为 • 使学生与教师作用共同得到发挥 • 确保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相关性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 教学目标(目的) • 教学内容 • 教学策略、方法和过程 • 教学评价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 教学任务和学习需求分析 • 选择恰当的策略、方法和教学过程 • 建立教学评价的方式、手段和标准
化学教学目标体系 •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 认知领域 • 情感领域 • 动作技能领域 •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分类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性学习目标 • 1.氧化物 • 《课标》: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 《大纲》: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 2.常见化学反应 • 《课标》: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来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 《大纲》: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够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技能性学习目标 • 1。溶液的配制 • 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 • 例 • 1。铁的化学性质 • 2。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 • 例 • 1。体验科学探究 • 2。关注社会现实 • 3。发展对化学的兴趣
设计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 • 一致性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层次性原则 • 具体性原则 • 难度适中性原则
课时目标的设计 • 过程: • 分解单元教学目标 • 分析学习任务 • 分析学生起点 • 原则: •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 表述完整、内容齐全、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利于评价
化学教学策略设计 • 情意策略 • 问题作为出发点 • 面对适宜的困难 • 根据结果调整学习 •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化学教学策略设计 • 序进策略知识结构化知识呈现序列知识呈现形式
化学教学策略设计 • 活动策略提出问题提出假设 • 形成概念 • 运用新概念
化学教学策略设计 • 反馈策略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 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 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
化学教学策略设计 • 化学知识内容教学策略 • 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策略 • 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 • 指导性策略 •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 • 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相结合 • 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
化学教学方法设计 • 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 必须符合化学的教学原则 • 必须符合化学的课程目标 • 必须符合教学策略 • 必须符合学生的特征 • 符合现有的条件和时间 • 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 • 符合教师的特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以学生的学习作为立足点,发挥教对学服务的功能 • 以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 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作为目标 • 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使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使学生整体协调发展 • 合理地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最佳教学法的十二条准则 • 1.成功的教学应能使学生意识到所陈述的问题是重要的、不容忽视的 • 2.成功的教学能诱发学生产生探索差异的欲望 • 3.成功的教学应赋予学生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 4.成功的教学应教会学生作周密的计划
最佳教学法的十二条准则 • 5.成功的教学应促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付诸于现实生活中 • 6.成功的教学应使学生树立积极地参与意识 • 7.成功的教学应赋予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然的契机 • 8.成功的教学应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同样的交往机会,即尽可能地扩大其交往层次范畴
最佳教学法的十二条准则 • 9.成功的教学应给予学生一种思维胆略,即对已约定俗成的公理、法则敢于怀疑,敢于提出挑战 • 10.成功的教学应培养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件,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11.成功的教学应培养学生很高的灵敏度,尤其是信息灵敏度 • 12.成功的教学应赋予学生时时自省自悟的能力
化学教学评价设计 • 知识与技能评价设计 • 过程与方法评价设计 •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设计
优质的课堂教学 • 1.一堂有效的课——“互动”为标志 • 2.一堂优秀的课——“五有”为标志 • 3.一堂有独特风格的课——教学模式为标志
一堂有效的课——“互动”为标志 • 1.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在特定学习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 教师的人格非常重要,包括: • 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 • 思想、品德、性格 • 知识、能力、智力、智慧
一堂有效的课——“互动”为标志 • 2.“互动”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互动包括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等。 • 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 • 通过互动进行交流,依靠经验; • 通过互动进行碰撞,深化思维; • 通过互动进行回归,促进发展; • 通过互动进行反馈,提高效益。
一堂有效的课——“互动”为标志 • 3.多样化教学 • 首先,要理解你的学生和学生差异; • 其次,应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直接教学策略和间接教学策略; • 再次,培养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一堂优秀的课——“五有”为标志 • 有效——师生互动 • 有质——回归学生(关于对话的三个层次) • 有度——活动量、思维量、节奏、负担等,调节适度; • 有变——预设性、生成性、机智应变 • 有神——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
一堂有独特风格的课——教学模式为标志 • 教学目标 • 教学理论 • 教学结构 • 教学策略 • 教学评价 • 形成教学模式的方法: • 归纳法(实践中来,总结提炼) • 演绎法(理论中来,实践验证)
新课程的教学观 •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 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新课程的教学观 • 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 学习是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 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流的,是认知和情感统一的
教学观的三个注重和四个转向 • 三个注重: • 更注重对学科结构、意识、应用、交流的全面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践和创新 • 更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 • 更注重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观的三个注重和四个转向 • 四个转向 • 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 • 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 • 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 • 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的学生观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是独特的人 • 学生是独立的人 •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关注每一个学生 • 关注学生的情感 •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谢谢 欢迎登陆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 www.qdedu.net/pj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