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93 Views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 会计学基础 》. 课 程 整 体 介 绍. 主讲 林 莉. 课程特色. 5. 课程整体介绍分六个方面.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 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资源介绍. 6.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E N D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会计学基础》 课 程 整 体 介 绍 主讲 林 莉
课程特色 5 课程整体介绍分六个方面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 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资源介绍 6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国内外会计学历教育公认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入门学习的关键课程,也是经济类专业公共基础课。 《会计学基础》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技能。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会计学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依据。
《会计学基础》课程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阶段。如今,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已由最初只针对我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扩展为面向我校会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物流等多个专业的学生。课程主讲教师也由最初的2名增加到包括兼职教师在内的10名。目前,该课程已被我校列为重点建设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高职专科《会计学基础》教学目的是: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的框架,明确会计学基础学习的主要内容;掌握会计的基本涵义及了解会计核算方法,掌握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方法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并使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基础》及相关其他课程后,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其他专业资格证 。 • 实践教学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模拟会计业务核算步骤和过程。 • (2)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用计算机实习会计核算的流程。 • (3)实地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基础知识要求。 2.素质能力要求。 3.实践操作要求。
本课程以讲述基本原理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并按教学规律,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重点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使他们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的实操能力。本课程以讲述基本原理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并按教学规律,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重点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使他们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的实操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会计学基础》课程坚持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动手相结合,课堂系统规范讲授本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经济业务的实物凭证及会计的基础核算程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设模拟实训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预习与复习环节、模拟案例操作与问题分析的测验环节。
课时分配与组织教学 《会计学基础》计划72个课时,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开设相配套的电算化操作及综合实训教学课程36课时。
对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验、实操教学环节,经多年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办法,即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前提下,通过实践、实验教学,验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验、实操教学环节,经多年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办法,即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前提下,通过实践、实验教学,验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考核方式 《会计学基础》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体系: 会计基础理论 会计循环 会计基本方法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会计平衡原理、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等,通过学习财务信息的品质特征、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准则和部份具体会计准则及程序,构建起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也是教学难点,要求教师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前瞻知识,能用规范而精确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授。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从取得有关原始凭证,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一直到编制会计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程序,它强调的是会计处理过程和步骤。要求教师运用会计基本知识,助借案例采用直观教学,结合学生课内实训组织教学。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从取得有关原始凭证,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一直到编制会计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程序,它强调的是会计处理过程和步骤。要求教师运用会计基本知识,助借案例采用直观教学,结合学生课内实训组织教学。
会计基本方法:是指在这一会计循环过程中,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如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方法来完成将原始凭证加工成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工作,它强调的是会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内实训内容和目标。会计基本方法:是指在这一会计循环过程中,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如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方法来完成将原始凭证加工成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工作,它强调的是会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内实训内容和目标。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也称之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组织程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会运用各种会计组织程序组织会计核算。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也称之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组织程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会运用各种会计组织程序组织会计核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 针对教学内容组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时,我们注重三个结合: 1.传统课堂教学与电子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传统课堂教学与演示相结合。 3.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从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后练习、模拟实验、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传承优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互补,形成生动形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课后练习温故知新,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后辅导又答疑解惑。从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后练习、模拟实验、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传承优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互补,形成生动形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课后练习温故知新,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后辅导又答疑解惑。
教学手段选择 在教学手段选择时,以适应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为前提。 1、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讲授课堂上边讲边让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实际操作,适用于第一、二、三章的教学。 2 、采用先进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教学,适用于第四、五、六、七、八章的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 1.手工会计模拟操作。 2.会计电算化操作。 3.模拟企业。 实践教学最大的效果是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增强了,与岗位的距离贴近了。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1.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 3.会计循环理论与实务。 4. 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5. 账簿及其按用途的分类。 6.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格式和作用。
五、 课程特色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从学院建校开始就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目前,所有经济类专业均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财会教研室现在共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全部学历本科以上,硕士研究生(及在读)4人;双师型教师占60%,专兼职教师比例1∶1。年龄结构:45岁以上1人,31-45岁7人,30岁以下2人,师资队伍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性。
教材使用与建设 我校会计学基础课程最初使用的是高职高专《会计基础》教材。2005年,会计改革的力度加大,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准则,由我校林莉老师参加编写的《会计学原理》同步指导已被省会计专业自学考试《会计学原理》指定为教材配套习题指导。同时,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以后的工作更好的相结合,结合我院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方法,财会教研室正组织编写《会计学基础》教材和与之相匹配的习题集、案例分析资料。以便学生课后练习,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以逐步形成一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材体系。
社会实践教学 到企业去参观供应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 到企业财务部门见习,认识了解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流程。 到企业财务部门实习,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介绍会计核算程序,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向学生讲授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 让学生在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一周的社会实训周后,返回到学校来上课,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教学教研特色 在多年的会计教学中,财会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探索出应用型学科“双轨教学”的模式,形成一套独特的 “层层推进教学法” “综合体验教学法” 的科学会计教学方法。
层层推进教学法 “层层推进教学法”在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其具体方法是:在《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我们针对学生经济基础理论较差,经济业务不熟悉的弱点,在讲述会计概念时,先介绍会计对象,对会计对象内容剖析时,教师以经济业务的第一手资料即记载经济业务的原始单证入手,引入会计的概念,进行层层推进,将会计工作具体内容传导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会计概念进行归纳,进行表述。
综合体验教学法 “综合体验教学法”。在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程序时,教师以本院自编的教学辅助资料,以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入手,运用复式记账法,采用借贷记账原理对辅助资料中的经济业务与事项进行会计分录的处理,登记明细账与总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装订会计凭证及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原理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实题配套,学生在动手中感受着教育,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着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传统的纯理论讲解要生动得多,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同时,也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资源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广泛应用 • 1、宽大的多媒体教学中心,可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授课。 • 2.网络系统,会计软件随课程开放,学生课余也能随时学习。 • 3.会计模拟实验室,提升了情景教学的效果。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 我院网络教学资源充分,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 • 《会计基础》课程在网络上的应用,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堂面授课时减少,一些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案例材料以及参考文献等辅助教学材料难以在课堂上全部讲授给学生,因此,课程组教师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网上答题会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
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历年得到学生、同仁的好评。这可以从我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我校督导组听课的反映、以及同行听课反馈中反映出来。老教师熟练的讲课风采、青年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等都受到学生的好评。 我校毕业的学生中有不少同学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独挡一面,甚至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
以上是《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整体介绍、讲课思路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以上是《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整体介绍、讲课思路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