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 Outline. 聽力檢查項目 PTA OAE ABR Speech test. 嬰幼兒聽力檢查 BOA VRA PCA. 中耳功能檢查 Tympanogram ART E-tube function test. 一般例行性聽力檢查 ( 氣導、骨導檢查及遮蔽 ). (一)氣導檢查( air-conduction hearing test ) 將純音經由耳機振動鼓膜和聽小骨 ﹐ 再傳入耳蝸之聽力檢查稱為氣導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最好在良好的隔音設備下進行。 檢查步驟 1. 指引病人進入隔音室 ﹐ 並說明如何按回應 鈕。

vond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聽力檢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聽力檢查

  2. Outline 聽力檢查項目 PTA OAE ABR Speech test 嬰幼兒聽力檢查 BOA VRA PCA 中耳功能檢查 Tympanogram ART E-tube function test

  3. 一般例行性聽力檢查(氣導、骨導檢查及遮蔽) (一)氣導檢查(air-conduction hearing test) • 將純音經由耳機振動鼓膜和聽小骨﹐再傳入耳蝸之聽力檢查稱為氣導聽力檢查。 • 聽力檢查最好在良好的隔音設備下進行。 • 檢查步驟 1.指引病人進入隔音室﹐並說明如何按回應鈕。 2.為病人戴上耳機﹐左右耳機應戴置正確。 。 3.檢測順序為1K﹑2K﹑4K﹑8K﹐500﹑250﹑125Hz﹐然後再重測一次1K的聽閾比較。 4.再以同樣方式測得另一耳聽閾。 5.如果二耳相差40dB以上﹐則應遮蔽好耳再測病耳之真正聽閾。

  4. (二)骨導聽力檢查(Bone-conduction hearing test) • 定義:經由骨導器振動頭骨而將純音傳入耳蝸的聽力檢查稱為骨導聽力檢查。 • 目的︰與氣導檢查結果比較,以判斷失聽的類型 。 • 氣導聽力正常則不必做骨導檢查。 • 操作︰將骨導振動器置於耳後乳突骨處﹐經由骨導機轉將純音導入內耳。 • 步驟如氣導檢查,只做500,1K,2K,4KHz。 (三)遮蔽(masking) • 定義:以遮蔽的雜音自一邊的耳機放出以遮蔽好耳﹐避免測患耳時﹐聲音 傳至好耳致使檢查結果不正確。

  5. 遮蔽的契機 (一)氣導遮蔽判斷公式 • 二耳氣導聽閾值之差大於氣導的二耳跨傳音量遞減值(40dB) (二)骨導遮蔽判斷公式 • 測試耳的氣導閾值和骨導閾值之差大於10dB

  6. 聽力圖符號一般都是右耳以紅筆記錄﹐左 耳用藍筆記錄 橫座標代表頻率﹐以Hz為單位。 縱座標代表刺激音強度﹐以dB為單位。 正常的聽力為0dB ﹐得自測得量許多20~29歲年輕人各頻率之聽閾平均值﹐其聽力程度約自-10到10dB ﹐稱為零基準。 500. 1K. 2K. 之頻率與語言之頻率最相近﹐是故以500. 1K. 2K之平均值稱為純音平均值 。

  7. 失聽的類型 (一)傳導型失聽(conductive hearing loss) 骨傳導正常, A-B gap>10dB﹐為中外耳損傷所致。 (二) 感覺神經型失聽(SNHL) 氣、骨導>25dB , A-B gap≦10dB ﹐記錄圖線上氣、骨導是交錯的。 (三)混合型失聽(Mixed type HL) 氣、骨導>25dB, A-B gap >10dB

  8. -10~25 dB 26 ~40 dB 41 ~55 dB 56 ~70 dB 71 ~90 dB 90﹢ Normal Mild Morderate Morderate severe Severe Profound 重聽程度分類

  9. 殘障鑑定標準 • 55 ~ 69 輕度 • 70 ~ 89 中度 • 90 ~ 120 重度 • 二耳聽閾均大於 55 dB﹐可申請殘障手冊。 • 二耳聽閾大於 55 dB或一耳聽閾大於 70 dB可申請勞殘。

  10. 語音聽力檢查(speech test) • 語音聽力檢查可做為聽覺疾病的鑑別診斷﹐助聽器使用者的評估和復健。 • 常用的語音聽力檢查有︰ a. 語音接受閾值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 (SRT) b. 語音辨別力speech discrimination (SDS)

  11. SRT的測定是以受檢者能聽辨並重述50%的雙音節語詞表之最低聽力即為SRT的結果。SRT的測定是以受檢者能聽辨並重述50%的雙音節語詞表之最低聽力即為SRT的結果。 測試工具是由二個單音節的名詞所組成的雙音節名詞﹐這些名詞必須是眾所熟悉的名詞﹐如葡萄、飛機﹑大陸…..等。 測試方法是用和純音聽力檢查相似的原理來做檢查﹐但刺激音改用語音。 SRT的結果與PTA的平均值應不超過8dB ﹐若差異>12dB ﹐則懷疑兩種檢查之一的可信度。

  12. SDS測試工具為單音節之字彙表﹐每一表由50個單字組成﹐如來﹑看﹑去….等。SDS測試工具為單音節之字彙表﹐每一表由50個單字組成﹐如來﹑看﹑去….等。 • 測試方法是以高於SRT值20~40dB(30dB)的音量下唸給受測者聽﹐讓受測者重複說出所聽到的字音。 • 以答對的百分比計算﹐正常人可重複95~100%的字﹐80%以下為壞的辨別力﹐會影響語言的瞭解力。

  13. 嬰幼兒的聽力檢查 • 由於嬰幼兒心智尚未成熟、無法合作等因素﹐所以必須使用特殊技巧來檢查聽力。

  14. BOA(behavior observation audiometry)行為觀察聽力檢查 • 適合年齡為0~6個月。 • 其步驟是在適度的高音量的刺激下,利用主觀的觀察來判斷嬰兒對聲音的刺激有無反應﹐如眨眼﹐覺醒﹐驚愕﹐反射..等。 • 臨床上,此法是對聲音刺激〝反應性 〞評估﹐而不能測試準確聽閾。

  15. VRA(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視覺增強聽力檢查法 • 適合年齡6個月~3歲。 • 利用房間二側的音源﹐以嬰幼兒往音源方向轉頭正確與否測定不同頻率的聽力圖。由於嬰兒容易喪失對音源刺激的興趣﹐因此發展出使用再加強的設計稱VRA。 • VRA的檢查結果﹐只適合表示優耳的聽力程度。

  16. PCA(Conditional paly audiometry)遊戲聽檢 • 適合年齡為3歲以上幼兒。 • 告訴幼兒聽到聲音時進行簡單的遊戲﹐例如將木塊從籃中拿出堆成高塔﹐如果没有聲﹐就要阻止幼兒進行遊戲。

  17. OAE(Otoacoustic emission)耳聲傳射 • OAE是為耳蝸內的一種主動機制﹐其來源為外毛細胞的主動調節作用﹐所以檢測OAE即可瞭解外毛細胞的功能﹐同時也可推測出耳蝸的聽覺功能。

  18. AB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 指用電生理的記錄方式評估聽覺功能及神經整合性。其電流是源於耳蝸內的接受細胞或聽覺神經路徑中的神經細胞。 • 正常ABR有七個波﹐其中以第Ⅴ波最強﹐第Ⅱ、Ⅳ波較常消失。 • 第Ⅰ到第Ⅴ波穩定性高﹐可信度強﹐而第Ⅵ及第Ⅶ波則無此特性﹐故臨床上只用第Ⅰ到第Ⅴ波的訊號 。

  19. 嬰兒在第6到第8週時,第I波絶對反應時間就可以和成人相當,但第V波則需等到第12個月大才會和成人差不多。嬰兒在第6到第8週時,第I波絶對反應時間就可以和成人相當,但第V波則需等到第12個月大才會和成人差不多。 新生兒的ABR反應—只見到Ⅰ﹑Ⅲ﹑Ⅴ波﹐同時第Ⅲ波振幅很小。 出生第6週反應—第Ⅲ波較明顯。 出生第3個月反應—能分得出第Ⅰ到第Ⅴ波﹐而此時的第Ⅳ及Ⅴ波仍相連﹐不易分辨。 1歲的ABR反應—第 Ⅴ波能真正的分清楚。

  20. 中耳功能檢查(Impedance audiomety) • 乃藉由改變施加於外耳道內的壓力來測量中耳的音響阻納﹐並藉由聽阻聽力計來幫助診斷中耳的病變。 • 臨床常用檢查包括︰ 1. 鼓室圖(Tympanomety) 2. 聽反射測驗ART(acoustic reflex test) 3. 耳咽管功能(E-tube function test) 4. 聽反射衰退(acoustic reflex decay)

  21. 鼓室圖 • 主測中耳機能﹐由圖可判別出中耳是否有負壓、積水、耳膜比較緊張或鬆弛。 • 檢查方法︰先將外耳道用耳塞塞緊﹐使耳道呈密閉空間﹐把壓力增加到+200mmH2O ﹐然後漸次降至-200mmH2O ﹐連接記錄器畫出鼓室圖﹐該圖以壓力為橫座標﹐聽覺順應力為縱座標。

  22. 鼓室圖六大分類 (一)Type A—為正常耳﹐壓力是+100mmH2O~-100mmH2O (二)Type As—類似Type A﹐只是最高聽覺順壓力比A圖低。 為聽小骨固著﹐耳膜破裂癒合後的耳膜。 (三)Type Ad—圖型是正負壓兩邊頂點没有連結在一起。 為聽骨鏈斷裂或癒合變薄的耳膜﹐耳膜鬆弛。 (四)Type B —圖型看起來像一條直線。 為中耳腔積水﹐也可能耳聒或異物堵住耳道或有 異物堵住耳塞探頭。 (五)Type C —為耳咽管異常﹐中耳炎形成積水前或積水正被吸 收。 壓力是負壓(-100mmH2O以左)。 (六)Type E —為雙峯型鼓室圖﹐有兩個最高聽能順應力點呈倒 W型。 因為有二種中耳疾病。

  23. Acoustic reflex test (ART) • 外來的音響夠大時﹐會引起鐙骨肌的反射性收縮。 • 鐙骨肌的反射性收縮是兩側的。 • 由於ART是不經過大腦皮質﹐因此功能性失聽或不能合作的幼童可以用ART的測定來推算出聽閾。 • 正常聽力者的聽反射感應值應在70~95dB左右﹐而耳蝸病變者﹐其聽反射感應值在15 ~60dB 。 • 如果在一深度聽障耳仍有70~95dB的聽反射值 ﹐則要考慮為詐聾。

  24. E—tube function test • 測量方法如測鼓室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