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网络面授课程

网络面授课程. 阅读理解问题. 主讲教师:史方圆. 一、课标下复习指南

vla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网络面授课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网络面授课程 阅读理解问题 主讲教师:史方圆

  2. 一、课标下复习指南 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透彻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认真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阅读理解这类题主要是对数学语言(也包括非数学语言)的理解、转化和运用等进行考查. 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超越常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它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读懂题目,理解数学语言(也包括非数学语言),依题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或用归纳、演绎,类比等进行计算或推理论证,并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方法、观点. 因此,阅读理解题可以从某一方面综合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基本能力.

  3.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方法模拟型—通过阅读理解,模拟提供的材料中所述的过程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 2. 判断推理型—通过阅读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依对材料本质的理解进行推理,作出解答. 3. 迁移发展型—从提供的材料中,通过阅读理解其采用的思想方法,将其概括抽象成数学模型去解决类同或更高层次的另一类相关命题.

  4. 二、例题分析 例1、若规定两数a、b通过“※”运算,得到4ab。 例如,2※6=4×2×6=48. (1)求3※5的值; (2)求x※x+2※x-2※4=0中x的值; (3)不论x什么数时,总有a※x=x.求a。

  5. 二、例题分析 例1、若规定两数a、b通过“※”运算,得到4ab。 例如,2※6=4×2×6=48. (1)求3※5的值; (2)求x※x+2※x-2※4=0中x的值; (3)不论x什么数时,总有a※x=x.求a。

  6. 二、例题分析 例1、若规定两数a、b通过“※”运算,得到4ab。 例如,2※6=4×2×6=48. (1)求3※5的值; (2)求x※x+2※x-2※4=0中x的值; (3)不论x什么数时,总有a※x=x.求a。 注:这是一道源于竞赛题型的考题,解答关键在于对非常规运算法则的理解,实现向基本运算的转化.

  7. 例2、操作示例。 对于边长均为a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 EFGH,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再沿虚线BD, EG剪开后,可以按图中所示的移动方式拼 接为图1中的四边形BNED. 从拼接的过程容易得到结论: ①四边形BNED是正方形, ②S正方形ABCD+S正方形BFGH=S正方形BNED. 实践与探究, (1)对于边长分别为a,b(a>b)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EFGH,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连结DE. 过点D作DM⊥DE,交AB于点M,过点M作MN⊥DM,过点E作EN⊥DE,MN与EN相交于点N.

  8. ①证明四边形MNED是正方形,并用含 a,b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MNED的面积; ②在图2中,将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 EFGH沿虚线剪开后,能够拼接为正方形 MNED,请简略说明你的拼接方法(类比图1, 用数字表示对应的图形). (2)对于n(n是大于2的自然数)个任意的正 方形,能否通过若干次拼接,将其拼接为一个 正方形?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9. 解:(1)①证明:由作图的过程可知四边形MNED是矩形. 在Rt△ADM与Rt△CDE中, ∵AD=CD, 又∠ADM+∠MDC=∠CDE+∠MDC=90° ∴∠ADM=∠CDE. ∴Rt△ADM≌Rt△CDE. ∴DM=DE. ∴四边形MNED是正方形. ∵DE2=CD2+CE2=a2+b2, ∴正方形MNED的面积为a2+b2;

  10. (2)答:能 理由是:由上述的拼接过程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两个正方形都可以拼接为一个正方形,而拼接出的这个正方形又可以与第三个正方形再拼接为一个正方形,……依此类推,由此可知;对于n个任意的正方形,可以通过(n-1)次拼接,得到一个正方形. 说明:本题的难点是如何回答第(2)小题的理由. 事实上,从题目的示例到第(1)小题的结论,已经证明:对于已知任意给定的两个正方形(无论它们是全等的还是不全等的),都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新的正方形. 只要抓住这一点,问题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转化. 另外,本题的设计源于勾股定理证明的一种方法,请重视教材中的课题活动.

  11. 例3、如图4(1)在以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R、r(R>r)的两个同心圆上,A、D为大⊙O上的任意两点,小⊙O的割线ABC与DEF都经过圆心O,现在我们证明:AB·AC=DE·DF.例3、如图4(1)在以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R、r(R>r)的两个同心圆上,A、D为大⊙O上的任意两点,小⊙O的割线ABC与DEF都经过圆心O,现在我们证明:AB·AC=DE·DF. 证明:∵小⊙O的割线ABC与DEF都经过圆心O, ∴AB=R-r,AC=R+r,DE=R-r,DF=R+r, ∴AB=DE,AC=DF, ∴AB·AC=DE·DF. 阅读上述证明后,完成下列两题; (1)将图4(1)变换成图4(2)(ABC不经过 圆心O,DEF经过圆心O). 求证:AB·AC=DE·DF (2)将图4(2)变换成图4(3)(ABC与DEF都不要过圆 心O)请对图4(3)中有关线段之间存在的关系,作 出合理猜想,并给予证明.

  12. 解:(1)如图5(1),连结AO,并延长与小⊙O交于B',C'两点,解:(1)如图5(1),连结AO,并延长与小⊙O交于B',C'两点, 由题意证明知: AB'·AC'=DE·DF; 由于ABC,AB‘C’是小⊙O的两条割线, 还可以证明AB·AC'=AB'·AC'(见说明). ∴AB·AC=DE·DF

  13. (2)猜想AB·AC=DE·DF. 如图5(2)连结DO,并延长与小⊙O交于E',F'两点, 由(1)证明知AB·AC=DE'·DF' ∵DE'·DF'=DE·DF, ∴AB·AC=DE·DF.

  14. 例4、如图11,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要以变到△AED的位置。例4、如图11,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要以变到△AED的位置。 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 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 成的. 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 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3)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8中,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变到△ADF的位置? 答:_______________ ②指出图8中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 答:__________

  15. 例7 、从上述命题证明过程可以知道,通过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将一条线段从一个三角形中移至另一个三角形中,从而使问题获得巧妙解决。 (1)这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三角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构成______图形的方法。请用此方法完成下列命题的证明: (2)如图15,已知△ABD中,F为中线AC上一点,DF的延长线交AB于点E,求证:EF·AB=FD·AE。

  16. 分析:通常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在这里,使用它最大的妙处在于降低了原方程的次数,这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分析:通常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在这里,使用它最大的妙处在于降低了原方程的次数,这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

  17. 例9 、(2006年苏州市)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发现紧急情况到踩下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之后还会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我们把司机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所行驶的这段距离叫做“刹车距离”(如图)。 已知汽车的刹车距离s(单位:m)与车速v(单位:m/s)之间有如下关系:,若其中t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单位:s),k为制动系数,某机构为测试司机饮酒后刹车距离的变化,对某种型号的汽车进行了“醉汉”驾车测试,已知该型号汽车的制动系数k=0.08,并测得志愿者在未饮酒时的反应时间t=0.7 s。

  18. (1)若志愿者未饮酒,且车速为11 m/s,则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______m;(精确到0.1 m) (2)当志愿者在喝下一瓶啤酒半小时后,以17m/s的速度驾车行驶,测得刹车距离为46m,假如该志愿者当初是以11m/s的车速行驶,则刹车距离将比未饮酒时增加多少?(精确到0.1m) (3)假如你以后驾驶该型号的汽车以11m/s至17m/s的速度行驶,且与前方车辆的车距保持在40m至50m之间,若发现前方车辆突然停止,为防止“追尾”,则你的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秒?(精确0.1s) 分析:在解决此问题前,应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刹车距离”的概念;掌握刹车距离s(单位:m)与车速v(单位:m/s)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t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单位:s),k为制动系数等关系。

  19. 分析:在解决此问题前,应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刹车距离”的概念;掌握刹车距离s(单位:m)与车速v(单位:m/s)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t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单位:s),k为制动系数等关系。分析:在解决此问题前,应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刹车距离”的概念;掌握刹车距离s(单位:m)与车速v(单位:m/s)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t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单位:s),k为制动系数等关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