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883 Views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結果說明 暨大學多元入學講座. 主講人:輔導室 陳寶美老師 103.04.24.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結果說明. 施測目的. 本量表透過你對 30 種知識領域感興趣的程度,比對大學各學系對這 30 種知識領域重要性的評定結果, 幫助你瞭解自己 與大學各學系適配的程度 ,進而朝向合乎自己志趣的方向發展。. 測驗結果-有三種. 30 種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 適配學群 適配學類 。. ( 一 )30 種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 折線圖的數字是你在每一種知識領域的原始分數。
E N D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結果說明暨大學多元入學講座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結果說明暨大學多元入學講座 主講人:輔導室 陳寶美老師103.04.24
施測目的 • 本量表透過你對30種知識領域感興趣的程度,比對大學各學系對這30種知識領域重要性的評定結果,幫助你瞭解自己與大學各學系適配的程度,進而朝向合乎自己志趣的方向發展。
測驗結果-有三種 • 30 種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 • 適配學群 • 適配學類。
(一)30種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 • 折線圖的數字是你在每一種知識領域的原始分數。 • 每一種知識領域的原始分數最高15 分,最低0 分;原始分數愈高,表示你對該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愈高。
(一)30種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 • 長條圖的數字是你對每種領域喜歡程度的百分等級。 • 百分等級是將原始分數與全國高中同學比較,換算出你高於多少人的百分比。 • 如範例圖中,某生對物理領域的百分等級為83,即代表:與全國高中生相比較,某生對物理領域的喜歡程度高於60%的高中生。
(二)適配的學群 • 你與18 學群是否適配,是將你對30 種知識領域喜歡程度的折線圖與大學18 學群知識領域的折線圖相比較,相關值愈高表示兩者的折線圖愈相似。 • 圖2長條圖的數字就是你與18學群的相關值,0 以上為正相關,相關值愈高,表示你與該學群愈適配;0 以下則為負相關,負相關值的絕對值愈高,表示與你愈不適配。
(二)適配的學群 • 選出相關值最高的前3 個學群做為你最佳適配的學群。在選擇校系就讀或作生涯規劃時,你可以優先考量這些學群。
(三)適配的學類 • 18個學群又可細分為123個學類。 • 依適配程度列出與你最適配的、較適配的以及較弱適配的和最弱適配的各8個學類。 • 當學類未達(統計)標準時,適配學類數有可能少於8個。 • 未來選擇校系時,可優先考慮最適配學類,其次為較適配學類;同時也要慎重考慮以避免選擇較弱和最弱適配的學類。
(三)適配的學類 • 適配學群或學類內有哪些校系以及這些校系未來的發展為何,可參考大考中心網站「學系探索量表查詢系統」與「漫步在大學」。 • 可進一步以「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進行生涯的探索。
學系探索量表查詢系統 • 適配學群或學類內有哪些校系以及這些校系未來的發展 • 123學類的定義。 • 該學類未來可從事的職業、該職業的Holland碼及從事該職業所需的學經歷等。
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 • 圖中共有123個學類,虛線表示兩個學類有高相關 • 性質相近的學類在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中會座落於相近位置且會有虛線相連(實線相關更高)。 • 座落於圖的右半的學類主要屬自然科學方面;座落於圖的左半的學類主要屬人文與社會科學方面。亦有部份學類(如上方的心理學類及健康照護等學類,下方的資訊管理與統計等學類)位於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之交界處,這些學類兼具文理性質。
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 • 所有學類分屬三類組:圓形屬第1類組、方形屬第2類組、三角形屬第3類組。 • 將你最適配學類在學類網絡關係圖中標註出來,這些學類都值得你進一步探索與了解。
如果測驗結果沒有適配學群或學類.. • 少數同學沒有得到適配學群或學類,可能是因為這些同學對多數的知識領域的喜歡程度都很相近,形成比較平直的折線圖,此時就會與任何一種學群或學類的折線圖都不相似。 • 這些同學如果對於自己的生涯方向感到茫然時,歡迎找輔導老師討論。
只有不適配學類而沒有適配學類.. • 建議同學可於【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中將不適配的學類標註出來,圖中斜對角的學類也是你可以進一步探索的可能適配學類。
給同學的提醒 • 本量表是測量同學對30種知識領域感興趣的程度 • 興趣只是選擇志願的其中一個考量點,能力(學科成績)、對未來生活模式的期望、甚至是父母師長的建議等等,都應該列入考慮。 •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的測驗結果代表的是你對哪些大學的系群有興趣,無法看出你的能力適不適合這些科系、也無法代表這些科系的未來發展或出路一定適合你。 • 請在找出自己的興趣後,進一步地去蒐集資料,以確定它們是否真的是你的理想志願。並且建議同時參考能力與學業成績等資料,這樣對你的學系選擇的考量將更周延。
認識升學管道 • 甄選入學 1.繁星推薦 2.個人申請 • 考試分發
甄選入學 103學年度 繁星推薦 個人申請 學科能力測驗寄發成績通知單 報名 報名 第一階段篩選 公告錄取名單 指定項目甄試 上網登記志願序 統一分發 23
繁星推薦招生名額-103學年度 • 招生學校:共67所大學校院。 • 招生名額總數:11,270個。 • 【國立:5,443個,私立:5,827個】 • 外加名額總數:原住民1,164個。
依學群推薦 高中對同一大學每個學群至多推薦2名。 如高中對同一大學推薦超過1名學生時,必須排定其學生推薦順序,甄選入學委員會分發時即依高中排定的推薦順序分發。 音樂班、美術班、舞蹈班等藝術才能班及體育班之學生僅限被推薦至大學第四~第七類與學生在校所學相關之學群。
推薦條件 符合繁星推薦資格之高級中等學校 全程就讀同一所高中 修滿高一、高二各學期之應屆畢業生 且高中前四個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全校排名百分比符合大學之規定(校排百分比前20%、30%、40%、50%) 學科能力(及術科)測驗成績通過校系之檢定標準
每一考生被推薦至1校1學群 每一名考生僅能被推薦至1校1學群,選填志願數依大學之規定 具原住民身份之學生,得以一般生或原住民生身分擇一參加本招生
本校推薦作業 每一大學每一學群最多可推薦2名。 301~319班學生只能推薦至第一、二、三、八學群,320美術班只能推薦至第五學群。 校內先透過「國立陽明高中大學繁星推薦校內選填志願系統」,就同一所大學第一、二、三學群各推薦2名學生,並且排定此6名學生推薦之優先順序,然後再向大學提出推薦名單。 第五學群(美術班)及第八學群另外排定推薦順序。 原住民外加名額請親洽輔導室或教務處。
學測五標標準 • 頂標:成績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前標:成績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均標:成績位於第50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後標:成績位於第2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底標:成績位於第12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分發比序:第1比序為… 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
第2~7比序 第2~7比序為學測各單科級分或總級分,或各單科學業總平均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 單科為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等14科 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專業成績僅供第四~第七學群之校系擇一使用
兩輪分發 第一輪分發,各大學對同一高中非藝才班、非體育班之學生,以錄取一名為限 對同一高中各藝才班及體育班之學生,其對應之學群亦各以錄取一名為限 大學校系經第一輪分發後仍有缺額者,依該校系之分發比序項目進行第二輪分發
繁生錄取生限制 不得報名該學年度「個人申請」 亦不得參加該學年度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 未於規定期限內放棄錄取資格者,不得報名該學年度大學考試登記分發招生 註:未錄取者,仍可申請入學及參加大學考試登記分發。
每人申請六所校系 參加個人申請之每一考生,申請校系數以六校系(含)為限。 大學得限制考生僅能申請該校一學系(組),違者取消考生報名該大學所有校系(組)之申請,請參閱個人申請招生簡章首頁「招生學校暨個人申請選填學系(組)限制一覽表」。
個人申請-篩選條件 • 有下列任一情形者,不得參加篩選: (1)學科能力測驗有任一考科為零級分(缺考成績以零級分計)。 (2)校系要求(檢定、倍率篩選或採計)之術科項目為零分(缺考、未報考成績以零分計)。
檢定標準:未達校系所訂篩選標準者,不得參加倍率篩選檢定標準:未達校系所訂篩選標準者,不得參加倍率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