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從海洋立國到海洋教育 — 來自台灣歷史發展見解的探討

從海洋立國到海洋教育 — 來自台灣歷史發展見解的探討. 崇文國中 洪國智. 海洋教育. 1. 聯合國於 1994 年施行「海洋法公約」,對於從事海洋產業人力之知能與資格做出明確建議後,近年來世界先進國家如澳洲、美國、日本及歐盟也相繼公布了海洋白皮書,致力朝海洋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我國政府也於 2001 年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 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 ,揭櫫臺灣未來發展應向海洋延伸、創造藍色國土發展機會。 2. 強化國民的海洋基本知能與素養,培養未來的海洋人才,即是相當重視台灣現實的構想與措施。. 「海洋台灣」、「海洋立國」.

vilm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從海洋立國到海洋教育 — 來自台灣歷史發展見解的探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海洋立國到海洋教育—來自台灣歷史發展見解的探討從海洋立國到海洋教育—來自台灣歷史發展見解的探討 崇文國中 洪國智

  2. 海洋教育 1.聯合國於1994年施行「海洋法公約」,對於從事海洋產業人力之知能與資格做出明確建議後,近年來世界先進國家如澳洲、美國、日本及歐盟也相繼公布了海洋白皮書,致力朝海洋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我國政府也於2001年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揭櫫臺灣未來發展應向海洋延伸、創造藍色國土發展機會。 2.強化國民的海洋基本知能與素養,培養未來的海洋人才,即是相當重視台灣現實的構想與措施。

  3. 「海洋台灣」、「海洋立國」 • 海洋教育的落實是全面性的,海洋教育成為該去注意的教育區塊其實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 從歷史上看,小國會崛起總有些關鍵因素,無論是來自外在環境刺激還是自己創造的機遇,它們怎樣在「自我定位」與「發展戰略」之間作出妥善的抉擇,決定了小國是否有機會崛起。 (張亞中,《小國崛起:轉捩點上的關鍵抉擇》,台北:聯經,2008,頁3。)

  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5529

  5. 「海洋台灣」、「海洋立國」 • 體認到台灣身為海島型國家賴以生存的環境即是海洋的地理現實。 • 2001年政府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以「海洋立國」。2004年公布規畫國家整體海洋政策指導方針的「國家海洋政策綱領」,2006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以整體海洋台灣為思考基模,透過各項政策規畫,全面推動海洋發展。教育政策是國家整體建設重要一環,2007年正式研訂「海洋政策教育白皮書」,「其政策意旨係立足於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質基礎上,以培育產業界所需要優質人才為主軸」。

  6.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海洋立國」的國家自我定位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 從「海洋台灣」觀念推廣歷程的角度來檢視。

  7.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1992年台灣政治文化有一個熱門話題「發現台灣」。 • 《天下雜誌》於一九九一年歲末出了一本專刊以「發現台灣」為標題,既以「發現」為名,「顯然台灣過去一直處於被遺忘狀態」 (參見邱貴芬,「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1997,頁154。)

  8.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4226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4226

  9.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1992年,歷史學者余英時還是把台灣歷史視為中國歷史的延續,但是,已經揭櫫了由歷史的角度來看,海洋與台灣地位之間的緊密關係。 (余英時,〈海洋中國的尖端—台灣〉,《發現台灣:1620-1945》上冊,台北:天下雜誌,1992,頁Ⅰ–Ⅷ。)

  10.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1993年《天下雜誌》連載三期的「海洋台灣」集結成《海洋台灣》一書出版 • 書的後記〈擦亮一面海洋〉中提出質疑,認為台灣的子民本該具備「海洋性格」,觀念上卻受制於對岸大陸「中國東南的一抹蔚藍」的期待,並自負為「中國海洋文明的代表」,但是「居住在大海中央的他們,卻沒有能因為經常接觸不同種類的民族、擁有比較豐富的資訊,而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審視這民族對待天地萬物的態度。」

  1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93003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93003

  12.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以台灣島向太平洋的方向看 • 擺脫受到中原大陸思維文化影響所形成的陸權國家「由陸看海」的觀點 (參見「海洋政策教育白皮書」,頁3、17。)

  13.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1995年許信良《新興民族》,闡述台灣為「正在崛起的新興民族」特意從台灣歷史中找傳統,提出「海洋」是台灣歷史發展的舞台 • 「四百年來,遨遊、進取、冒險之廣闊自由天地的海洋,是台灣歷史發展的舞台,通過海洋進行的貿易一直是台灣社會、經濟生活的軸心,我們的祖先則是縱橫亞洲太平洋上的冒險家。」 (許信良,《新興民族》,台北:遠流,1995,頁307) • 提出「海洋台灣」、「海洋立國」的國家政策主張。 (許信良,《新興民族》,台北:遠流,1995,頁311)

  14. 「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學者曹永和就曾提出「跳脫泛政治化的解釋模式」,注重台灣的海島地理事實,以海看台灣的「台灣島史」概念 • 突出台灣歷史的海洋性格,大陸文化逐漸顯出「發展的窒礙」,島上人民應該要回歸獨特的地理現實,該是轉型為形成「海洋文化」的時候了。 • (參見曹永和,〈台灣史研究的另一個途徑—台灣島史概念〉,《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2000,頁445-449。)。

  15.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36171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36171

  16. 二、「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二、「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2000年台灣史研究學者戴寶村提出的深化台灣史研究,可以往開發海洋史方面求發展的呼籲,他並深以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海島地形地緣與航海活動一直與歷史發展過程息息相關」,從十七世紀初西歐的荷蘭、西班牙航海殖民國家對台灣的經營,讓台灣歷史也躍向世界史舞台開始,以至今日「台灣是世界上重要的貿易國、海運國」

  17.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47438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47438

  18. 二、「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二、「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整個一九九零年代,台灣即已在醞釀一種來自於自身地位的反省與預期定位,並因此逐步構造出來的「海洋立國」觀念。 • 以海洋看台灣的歷史,台灣展望未來從歷史的角度尋得海洋立國的自我定位,儼然成型。

  19. 二、「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二、「海洋立國」歷史觀的形成與推廣—從「由陸看海」到「由海看台」 • 台灣是個被海洋環繞的『海島型國家』,與海洋的關係非常密切,理應有親近海洋、擁抱海洋的胸懷,惟過去因海洋教育的不足,存在著『由陸看海』或『重陸輕海』的失衡評價。也因為國人長期對海洋認識的偏頗,相對地減抑對海洋的熱愛、善用與珍惜,也難以展現海洋的國際觀。

  20. 一點分享:海洋史、海洋教育與國中歷史教學 • 海洋史的意涵,「是指人與海關係為主軸的歷史,亦可說是人對海洋的了解與利用的歷史,比較著重人文層面,而非海洋科學的研究。」 • 與海洋史相涉的課題來發揮,包括:海岸海洋、海洋生業、海洋政策、海洋貿易、港口港市、海船航具、航海技術、海外移民、海權海軍、海盜、海外關係、海洋思想文化等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