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70 Views
项目十一 研磨. 研磨概念 研具和研磨剂 研磨方法 研磨缺陷分析. 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朱和军、施琴. 11.1 研磨概念. 研磨是使用研具和研磨剂从工件表面上去除一层极薄的金属,使工件达到精确的尺寸、准确的几何形状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研磨。. 一、研磨的基本原理. 研磨是一种微量的金属切削运动,它的基本原理包含着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 1 、物理作用.
E N D
项目十一 研磨 研磨概念 研具和研磨剂 研磨方法 研磨缺陷分析 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朱和军、施琴
11.1 研磨概念 研磨是使用研具和研磨剂从工件表面上去除一层极薄的金属,使工件达到精确的尺寸、准确的几何形状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研磨。 一、研磨的基本原理 研磨是一种微量的金属切削运动,它的基本原理包含着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 1、物理作用 即磨料对工件的切削作用。研磨时,要求研具的材料比工件的材料软。当受到一定压力后,研磨剂中的微小颗粒(磨料)被压嵌在研具的表面,成为无数个刀刃,由于研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使磨料对工件产生微量的切削与挤压,工件表面被均匀地削去一层极薄的金属,借助于研具的精确型面,从而使工件逐渐得到准确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Next
2、化学作用 当采用氧化铬、硬脂酸或其他化学研磨剂对工件进行研磨时,与空气接触的金属表面很快形成一种氧化膜,而且氧化膜又很容易被研磨掉,这就是研磨的化学作用。 在研磨过程中,氧化膜迅速形成(化学作用),又不断地被磨掉(物理作用),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工件表面就很快地达到预定要求。由此可见,研磨加工实际体现了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 Next
二、研磨的作用 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经过研磨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较小,一般情况表面粗糙度为及Ra0.8-0.05,最小可达到Ra0.006。 1、减少表面粗糙度 Next
2、能达到精确的尺寸 通过研磨后的工件,尺寸精度可以达到0.001mm~0.005mm。 3、提高零件几何形状的准确性 工件在一般机械加工方法中产生的形状误差,可以通过研磨的方法来校正。 4、延长工件使用寿命 由于经过研磨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很小,形状准确,所以工件的耐蚀性、抗腐蚀能力和抗疲劳强度也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三、研磨余量 研磨的切削量很小,一般每研磨一遍所能磨去的金属层不超过0.002mm,所以研磨余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研磨时间增加并且研磨工具的使用寿命也要缩短。通常研磨余量在0.005mm~0.03mm范围内比较适宜。有时研磨余量就留在工件的公差以内。
11.2 研具和研磨剂 一、研具 研具是研磨加工中保证被研零件几何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研具的材料、精度和粗糙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1、研具材料 研具的组织结构应细密均匀,要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磨性,具有较好的嵌存磨料的性能,工作面的硬度应比工件表面硬度稍软。 (1)灰铸铁 (2)球墨铸铁 (3)软钢 (4)铜 Next
2、研具的类型 (1)研磨平板 研磨平板主要用来研磨平面,如块规、精密量具的测量面等。它分有槽和光滑两种。有槽的用于粗研,研磨时易于将工件压平,防止将工件磨成凸起的弧面。精研时,则应在光滑的平板上进行。 Next
外圈 调节螺钉 开口调节圈 (2)研磨环 如图所示,研磨环主要用来研磨外圆柱表面。研磨环的内径通常比工件的外径大0.025mm~0.05mm。经过一段时间研磨后,研磨环的内径增加,这时可通过拧紧调节螺钉使孔径缩小,以保持所需的间隙。 Next
(3)研磨棒 如图所示,研磨棒主要用来研磨圆柱孔,有固定式和可调式两种。固定式研磨棒制造容易,但磨损后无法补偿。因此对工件上某一孔位的研磨,需要2-3个预先制好的有粗、半粗、精研磨余量的研磨棒来完成。有槽的用于粗研,光滑的用于精研。多用于单件研磨或机修中。可调式研磨棒,因为能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进行调整,适于成批生产中工件孔位的研磨,可延长使用寿命,应用较广。 Next
二、研磨剂 研磨剂是由磨料和研磨液调和而成的混合剂。 1、磨料 磨料在研磨中起切削作用,研磨工作的效率、、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研磨成本,都与磨料有密切的关系。常用的磨料有以下三类: (1)氧化物磨料 (2)碳化物磨料 (3)金刚石磨料 2、研磨液 研磨液在研磨中起调和磨料、冷却和润滑的作用。
11.3 研磨方法 研磨分手工研磨和机械研磨两种。手工研磨时,要使工件表面各处都受到均匀的切削,应合理选择运动轨迹,这对提高研磨效率、工件表面质量和研具的耐用度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手工研磨运动轨迹的形式 1、直线研磨运动轨迹 2、摆动式直线研磨运动轨迹 Next
3、螺旋形研磨运动轨迹 4、8字形或仿8字形研磨运动轨迹 Next
二、平面的研磨 1、一般平面的研磨 平面的研磨一般是在平面非常平整的平板上进行的,平板分有槽的和光滑的两种。粗研时可在有槽的平板上进行,精研时,则应在光滑的平板上进行。 研磨前,先用煤油或汽油把研磨平板的工作表面清洗并擦干,再在平板上涂上适当的研磨剂,然后把工件需研磨的表面合在平板上,沿平板的全部表面以8字形或螺旋形和直线形相结合的运动轨迹进行研磨,并不断的变更工件的运动方向。由于无周期性的运动,使磨料不断在新的方向起作用,工件就能较快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 Next
2、狭窄平面的研磨 在研磨狭窄平面时,应采用直线研磨的运动轨迹,保证工件的垂直度,可用金属块作导靠,金属块的工作面与侧面应具有良好的垂直度,使金属块和工件紧紧地靠在一起,并跟工件一起研磨。 研磨工件的数量较多时,可用C形夹,将几个工件夹在一起同时研磨。既防止了工件加工面的倾斜,又提高了效率。对一些易变形的工件,可用两块导靠块将其夹在中间,然后用C形夹固定在一起进行研磨。 Next
三、圆柱面的研磨 圆柱面的研磨一般都采用手工与机床互相配合的方式进行研磨。 1、研磨外圆柱面 研磨外圆柱面一般是在车床或钻床上用研磨环对工件进行研磨。研磨环的内径应比工件的外径略大0.025mm~0.05mm,研磨环的长度一般为其孔径的1~2倍。外圆柱在研磨时,工件可由车床或钻床带动。在工件上均匀地涂上研磨剂,套上研磨环并调整好研磨间隙(其松紧程度,应以用力能转动为宜)。通过工件的旋转运动和研磨环在工件上沿轴线方向作往返运动进行研磨。一般工件的转速在直径小于80mm时为l00 r/min,直径大于l00mm时为50r/min。研磨环往复运动的速度,要根据工件上出现的网纹来控制。 Next
2、内圆柱面的研磨 内圆柱面与外圆柱面的研磨恰恰相反,是将工件套在研磨棒上进行。研磨棒的外径应比工件内径小0.0lmm~0.025mm,研磨棒工作部分的长度应大于工件长度,但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工件的研磨精度。一般情况下,是工件长度的1.5~2倍。 内圆柱面的研磨是将研磨棒夹在车床卡盘内,或两端用顶尖顶住,然后把工件套在研磨棒上进行研磨。研磨时应调节研磨棒与工件的松紧程度,一般以手推工件时不十分费力为宜。研磨时如工件的两端有过多的研磨剂被挤出时,应及时揩掉,否则会研磨成喇叭口形状。如孔口要求很高,可将研磨棒的两端用砂布磨得略小一些,避免孔口扩大。研磨后,因工件含有热量,应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测量。 Next
四、圆锥面的研磨 圆锥表面的研磨,包括圆锥孔和外圆锥面的研磨。研磨时必须要用与工件锥度相同的研磨棒或研磨环。 研磨时,一般在车床或钻床上进行,转动方向应和研,磨棒的螺旋方向相适应。在研磨棒或研磨环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研磨剂,插人工件锥孔中或套在工件的外锥表面旋转4~5圈后,将研具稍微拨出一些,然后再推入研磨。研磨到接近要求时,取下研具,并将研磨棒和被研磨表面的研磨剂擦干净,再重复研磨,起抛光作用,直到被加工的表面呈现银灰色或发光为止。有些工件是直接用彼此接触的表面进行配研来达到表面的贴合精度。如分配阀和阀门的研磨,就是以两者的接触表面进行研磨的。
11.3 研磨缺陷分析 研磨后工件表面质量的好坏,除与选用研磨剂及研磨的方法有关外,对能否注意研磨时的清洁工作,有直接影响。在研磨中往往是由忽视了必要的清洁工作,使工件出现不应有的缺陷和废品。 研磨时产生废品的形式、原因及防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