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94 Views
擦亮慧眼 科学防治糖尿病 内分泌科.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1. 慧眼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2. 科学防治糖尿病,你该怎么办 ?. 管好自家的菜篮子. 擦亮慧眼 科学防治糖尿病. 1. 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2. 科学防治糖尿病. 慧眼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医生和患者说:现在正是三月打假月,糖尿病治疗的虚假药物及虚假医院也应该注意要打假。 患者说:您有什么好办法来识别假药和假医院呢?. 谢天谢地, 妈妈终于有救了!. 典型案例(一). 陈女士的“虫草消渴降糖胶囊”. 时间: 2004 年 4 月. 主人公:陈女士和母亲. 陷阱:某网页 “虫草消渴降糖胶囊.
E N D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1 慧眼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2 科学防治糖尿病,你该怎么办? 管好自家的菜篮子
擦亮慧眼 科学防治糖尿病 1.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2.科学防治糖尿病
慧眼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医生和患者说:现在正是三月打假月,糖尿病治疗的虚假药物及虚假医院也应该注意要打假。 患者说:您有什么好办法来识别假药和假医院呢?
谢天谢地, 妈妈终于有救了! 典型案例(一) 陈女士的“虫草消渴降糖胶囊” 时间:2004年4月 主人公:陈女士和母亲 陷阱:某网页 “虫草消渴降糖胶囊 降糖效果好,早用早好! ” 受骗:为母亲抢购3个疗程 害人:母亲服用2周,出现昏迷
宣称能根治糖尿病 “治糖”不用限制饮食 适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可以不打胰岛素,可以停用降糖药! 能使胰岛功能再造! 能改变染色体、改变基因! 只在网站上销售,只邮寄! 上门推销,电话推销,多买优惠! 假药宣传的常用伎俩(一) 警惕!
磁铁、电脉冲或假借“新发现的粒子”,就谎称高科技产品磁铁、电脉冲或假借“新发现的粒子”,就谎称高科技产品 自制药、祖传秘方、御药,却无正规的批准文号! 用个别案例报道宣传疗效,无大规模科学试验 假药宣传的常用伎俩(二)
看药物有无批准文号 看生产厂家 看药品包装 看药品说明书 看药品外观 最重要:到正规药店、医院购药 打假招数要牢记 鉴定方法: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查询
我就上当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 典型案例 二 神医的糖尿病诊所 时间:2008年6月 主人公:王老太,糖尿病6年 陷阱:看街头小广告上说,某“神医” 的诊所有祖传根治糖尿病的秘方 受骗:花了3000元,买了3副药 害人:吃了3副后血糖升高,肾功能受损
虚假“医院”宣传的常用伎俩 • 常在街头张贴或发放小广告 • 正规医院门口主动和患者搭讪,号称某“医院”可治愈糖尿病 • 非正规媒体刊登“根治糖尿病”治疗中心信息
到正规的医院去就医 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制定适合您自己的治疗方案 到正规医院去就医
保健食品不是药, 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典型案例(三) 吃保健食品,停掉药物 时间:2010年8月 主人公:李大爷,病史5年 行为:听人介绍说保健食品可降糖, 于是自行食用,并停用降糖药 后果:血糖不降反升,花了冤枉钱, 又加重了病情。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 • 保健食品并不具备或有轻微的降糖功效,不能取代降糖药物 • 保健食品不能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 • 食用保健食品而放弃药物治疗,是极其危险的
决定吃保健品前 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慎重服用保健品
擦亮慧眼 科学防治糖尿病 1.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 2.科学防治糖尿病
早诊断 早治疗 早达标 早获益 牢记“四早”,科学防治
早诊断的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每三年查一次,推荐采用OGTT早诊断的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每三年查一次,推荐采用OGTT 早诊断: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早期表现:糖调节受损 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又称糖尿病前期, 每年约有1.5~10%的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 糖尿病综合管理科学理念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 “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终极目标
遵循科学的治疗路径 说明: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推荐适合您的药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急性并发症 急性血糖升高 急性并发症 诱因 急性代谢紊乱 慢性并发症 慢性高血糖 长期作用 眼、肾、心脏、神经等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其它慢性代谢紊乱: 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高尿酸血症… … 早达标:血糖不达标的后果
血糖控制的目标 空腹血糖 3.9 -7.2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据我国2003、2004、2006年 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 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6.5%) 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国血糖达标情况不容乐观 任务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尽早达标手段多 药物联合治疗 针对胰岛素抵抗和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 基础+餐时药物治疗 • 防止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不达标所造成的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 •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 迅速缓解高糖毒性,逆转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迅速缓解高糖毒性,逆转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武晓轰,刘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5):1174-1177.
典型案例(四) 不重视达标,拒绝胰岛素 时间:2010年8月 主人公:李大爷,病史11年,糖化9.0% 行为:不接受胰岛素治疗,担心影响 生活,拒绝使用 后果:血糖居高不下,一次脚擦伤后, 出现足感染而后足坏疽最终截肢
中国患者胰岛素的起始使用普遍较晚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开始胰岛素治疗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已经太高 启用胰岛素的时机晚了十年 IMPROVE研究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约在25kg/m2, 餐后高血糖比例高 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新指南总结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特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新指南提示: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β细胞功能衰竭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在25kg/m2左右, 而白种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 与此相对应的是,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 更易出现β细胞功能衰竭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大于7.0%,应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2010版指南: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迅速缓解高糖毒性可以 减轻胰岛素抵抗 逆转β细胞功能 尽早启用胰岛素的好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第1代胰岛素 第2代胰岛素 第3代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更好的模拟生理 - 更安全、更方便 补充外源性 胰岛素 - 控制血糖 • 改善免疫原性 • 减少过敏反应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 2000s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基因合成 人胰岛素 猪/牛胰岛素 1990s 1980s 1921 1-2-3代胰岛素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
具有成瘾性? • 注射麻烦? • 注射疼痛? • 就餐等待? • 出现低血糖? • 体重增加? 起始胰岛素的担忧 这些困扰不必有!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 更易出现β细胞功能衰竭 更需适时启用胰岛素治疗 尽早达标 尽早启用胰岛素 尽早达标
早获益:远离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显著减少… UKPDS 35, BMJ 2000; 321: 405-12
早获益:享受健康幸福生活 减少痛苦,不受并发症的威胁 减轻经济负担 享受幸福生活
识别假药陷阱,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购买降糖药应注意哪些? • 识别糖尿病虚假医院,到正规医院去就医 糖尿病患者就医应注意哪些? • 保健品不能代替降糖药,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食用保健品应特别注意什么? • 坚持预防并发症的科学理念——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 预防并发症的科学理念是什么? • 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有助于尽早达标 尽早启用胰岛素有什么好处?
监督规律的作息 提醒规律的运动 提醒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 协助监测血糖 一起参加糖尿病教育 女性在糖尿病家庭管理中的作用
管着自家的菜篮子 保证糖尿病饮食的实施 • 计算每日需要摄入的总热量,实施饮食称重 • 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合理搭配,保证膳食平衡 • 推荐的烹调方法:如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 尽量不选择炸、煎、红烧 • 保证每日不能摄入过量的油,每人不超过25-30克 • 保证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6克
认识误区: 无糖食品不含糖,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无糖食品不仅可以调节血糖,还有助降低血糖、减脂清肠 当心无糖食品的“甜蜜陷阱” 无糖食品的食用原则: • 无糖食品含有淀粉,也要计算热量 • 无糖食品不能代替药物 • 人造甜味剂也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发生低血糖时禁止用无糖食品急救
提醒: 蜂胶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有抗病毒、杀菌和免疫调节作用,但不能代替降糖药物 蜂胶市场供求失衡,真蜂胶占有量少,要谨慎购买 不要依赖蜂胶治疗糖尿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治疗 莫依赖蜂胶 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警惕陷阱: • 树胶摇身一变冒充蜂胶 • 假冒蜂胶中添加降糖药
提高警惕,预防各种感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