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41 Views
与新课程相衔接的 高考改革及教学建议. 二○○八年八月.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展. 2004 年 9 月,高中新课程在广东、海南、宁夏、山东四省(区)实验 2005 年 9 月,江苏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6 年 9 月,天津、安徽、浙江、福建、辽宁 5 省 ( 市 ) 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7 年 9 月, 北京、陕西、湖南、吉林、黑龙江 2008 年 9 月,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普通高中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 在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价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E N D
与新课程相衔接的高考改革及教学建议 二○○八年八月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展 2004年9月,高中新课程在广东、海南、宁夏、山东四省(区)实验 2005年9月,江苏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6年9月,天津、安徽、浙江、福建、辽宁5省(市)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7年9月, 北京、陕西、湖南、吉林、黑龙江 2008年9月,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普通高中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 • 在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价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 高中课改推动考试改革,教育部对新课程实验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出台了5个文件,如《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
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 • 把考试的内容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重点 • 推动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先行省高考方案 • 广东 • 3+文基/理基+X • 3=语文、数学(分文、理)、英语(八级) • 文基=政、史、地(70%)、理、化、生(30%) • 理基=政、史、地(30%)、理、化、生(70%) • X: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 体育、艺术类:3+文基/理基+术科 • 总分=150×3+150+150=750分 • 文、理分科,按原始分划线(体育、艺术类按标准分划线)
海南 • 3+3+基础会考。 • 文史类:语、数、外、政、历、地; • 理工类:语、数、外、理、化、生; • 体育类:理工类+术科。 • 艺术类:文史类+术科。 • 基础会考 • 文科类: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 理科类: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 分值:语、数、英150分;政、史、地、理、化、生100分。 • 基础会考:理化生(或政史地)合卷,300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100分,按10%计入总分。
宁夏 • 3 + 文综/理综 • 3:语、数、外,必考,各150分。 • 文综:政、史、地,300分 • 理综:理、化、生,300分
山东 • 3+X+1模式。 •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必考科目。 • “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 “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江苏 •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 3:语、数 外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门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另外,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40分) •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 •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的评定。
浙江 • 把高考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重点本科) 3+综合(文综或理综)+选修IB + 英语听力 第二层次(一般本科院校) 3+综合(文综或理综) 第三层次(专科及高职院校) 3 +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其中语数外综合分值为750分,选修I和英语听力约100分,。第三批高职类的技术课总分为150分,由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组成。
高考方案 安徽省09年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 • 方案研制与高中课程实验实施同步进行 • 对比分析了先进入课程实验省已有方案 • 分类分层进行多次调研和座谈,包括举行了全国首例的高考方案听证会 • 整合多方面意见基础上形成方案 研制过程
高考方案 重点关注 • 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三部分组成 • 减轻学生负担——力争减少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软挂钩 •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考虑不同层次高校的不同需求,根据高校要求设立考试科目 • 方案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注重与现行高考的衔接,同时考虑根据课改的深入逐步调整完善 • 对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引导——促进选修模块的开设
高考方案 科目与设置 模式: 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方案 (一) 统考科目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是文科倾向的考生必考科目。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是理科倾向的考生必考科目。
高考方案 考试时间与分值 总分:750分
试卷结构与内容 • 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与选修Ⅰ的内容,其中选修课程的总分值原则上不低于10%,均设为必做题 • 考查的具体内容由国家制定的《考试大纲》和安徽省《考试说明》予以确定
高考方案 二 学业水平测试 科目设置 语文、数学、外语、人文与社会基础(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基础(含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素养(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六个科目。 信息技术采用上机测试
考试时间与分值 测试内容 各科目必修学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
高考方案 测试安排 • 时间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期的6月中旬 • 每次开考全部科目 •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科目测试1次
高考方案 成绩处理 • 实行等级记分,分为A、B、C、D 四个等级。 • 测试科目主要按照各市、县(区)考生成绩分布划分等级,前25% A等级,25-60%为B等级,60-95%为C等级,余下的为D等级 • 成绩为D 等级的学生可参加补考,补测成绩只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 艺体类及特招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但录取时不设置等级要求 • 2008届及以前的考生原有会考成绩仍然有效;社会考生仍按原有办法录取,过渡期为3年。
三 综合素质评价 • 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基础性目标 • 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实证材料为依据,按照各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标准,学生自评权重为20%,学生互评权重为40%,教师评价权重为40%。 • 按等级呈现分学年进行,总评等级高一占30%,高二占30%,高三占40%的比例合成。 • 评价结果(等级、综合评语,实证材料)以电子表格的形式进入考生档案。
高考方案 四 命题工作 考试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继续试行自主命题,考试内容将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紧密相衔接。 命题原则: 科学性: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要求命题。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一致,分别体现统考科目的功能与特点 公平性:考虑各地教学条件的不同、城乡的差异,试题的素材和解答要求尽可能适应所有考生,避免出现需要特殊背景知名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创新性:设计采用新情境、新材料,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方案 五 招生录取 (一) 学校招生章程 • 各高等学校按规定制定招生章程,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 • 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有面试要求的高校,招生章程中应明确考核范围和规则。
高考方案 • (二) 划线和投档 • 根据不同录取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按照一定比例,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划定各批次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 • 依据各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志愿,按照统考科目成绩,参照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投档。 • 艺术、体育类划线和投档原则另定。
高考方案 (三) 录取办法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参照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一标准,择优录取。 • 1.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每课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次以上院校录取。 • 2.在同等条件下,高等学校可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级(或优秀)数多的考生。
3.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可以依据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校测试成绩,自主录取。3.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可以依据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校测试成绩,自主录取。 • 4.经批准的高等职业院校,可实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主要依据的录取模式,也可将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测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录取依据。
高考方案 六 保障机制 要严格规范制度,同时建立诚信机制,以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学校须根据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调整课程设置 学校课程权力和考试安排 自由选修与强制选修 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 学业能力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分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 处理好09年高考中选修内容的教学和教学时间 处理好多版本教材帶来的变化 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的关系
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的几个问题
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思路 • 学业水平测试性质和功能不同于高考 • 应该与高考 “软挂钩”,不能成为“小高考” • 原则上是等级考试 • 是现行会考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全省统一命题、制卷 • 加强数据的科学分析,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
学业水平测试 性质和功能 性质 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强调达成 高考:常模参照的选拔考试,强调区分 功能 学业水平测试:认定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学校教学质量;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验证学分认定质量;完善普高毕业(证书)管理;升学的依据之一。 高考:重在实现选拔人才的功能
学业水平测试 与高考的“软挂钩” • 学业水平测试是体现学生基础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只考必修学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 • 可以为不同层次的高校录取设立相应的门槛
学业水平测试 等级考试 • 学生成绩全部以等级呈现 • 每年组织一次,6月份进行 • 等级划分为4等,以省为单位划分等级比例。
学业水平测试 加强管理 • 加强报名、考试、评卷等各环节管理和制度建设;实行全省统一评卷。(高中课程实验以省为单位进行) • 加强命题工作的研究 • 加强考务工作的研究
学业水平测试 完善评价机制 • 开发网络化管理软件系统。建立学业水平测试、普通高中课程开设、学分认定等管理系统 • 运用考试结果指导和调控教学,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科学决策
综合素质评价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学校要按照全省统一的格式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及时、准确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收集、整理实证材料。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合理划分有关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本人等在收集、整理实证材料方面的职责,将该项工作常规化。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践表明实证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关键
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每学年都要利用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开展评价工作,为每个学生填报《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表》,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到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数据中心(具体上报办法另行通知)。 学生高三毕业时,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数据中心对学生三个学年的评价数据进行合成,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等级按高一占30%、高二占30%、高三占40%的比例合成,相关实证材料直接汇总,最终形成《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评表》并下发给学校确认。 2.工作量大 数据安全要求高
综合素质评价 省教育厅不定期组织对有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为A的学生进行抽测,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行为,一律取消其相应等级,并将该生及其学校的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同时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制度。 3.诚信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