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1.26k Views
第 5 章 光. 5-1 光的反射及面鏡成像 5-2 光的折射及透鏡成像 5-3 光的色散現象. 5-1 光的反射及面鏡成像. 反射與反射定律. 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可能會被表面反射、透射、折射或被表面吸收。 入射線與反射線在法線的兩側,且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鏡面反射. 光滑表面所產生的是有規則的反射,方向一致,稱為 鏡面反射 。. 漫反射. 粗糙表面會產生不規則、方向散亂的反射,稱為漫反射。. 例題 1. 我們在教室中能看到整張桌子的全貌,其原因為 (A) 桌面的鏡面反射 (B) 桌面的漫反射
E N D
第 5 章 光 • 5-1 光的反射及面鏡成像 • 5-2 光的折射及透鏡成像 • 5-3 光的色散現象
5-1 光的反射及面鏡成像 反射與反射定律 • 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可能會被表面反射、透射、折射或被表面吸收。 • 入射線與反射線在法線的兩側,且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 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鏡面反射 • 光滑表面所產生的是有規則的反射,方向一致,稱為鏡面反射。
漫反射 • 粗糙表面會產生不規則、方向散亂的反射,稱為漫反射。
例題1 我們在教室中能看到整張桌子的全貌,其原因為 (A)桌面的鏡面反射 (B)桌面的漫反射 (C)桌面的折射 (D)桌面的全反射。
例題2 光線的反射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強度相同 (B)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相同 (C)入射線和反射線所包含的平面與反射界面垂直 (D)如入射光是單色光,反射後的頻率不變。
像(image) • 光線經介質的反射或透射作用,再聚集後,看來就如同原物般的型態呈現,而所看到的再現物稱之為像。 • 實像:由實際光線聚集者。 • 虛像:由虛擬光線聚集者。
平面鏡的成像 5-1-2 面鏡的成像 反射 • 面鏡的成像是依據光的原理產生的,面鏡可分為平面鏡與球面鏡兩種。 • 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且為正立的虛像。由像到鏡面垂直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垂直距離相等。
鏡內的像與手大小、形狀均相同,但左右相反。鏡內的像與手大小、形狀均相同,但左右相反。 手放鏡旁
平面鏡成像的性質 • 實物與鏡面的距離=像與鏡面的距離。 • 像與原物體的形狀相同。 • 像與原物體的大小相等。 • 像與原物體的左右相反。 • 虛像。
平面鏡的應用 • 潛望鏡內有兩個與水平面夾角為45°的平面鏡,可以將水面上的景物經兩次反射後所成的像,傳到水面下的觀測者。
球面鏡的成像 • 球面鏡是以球面的一部分當作反射面。 • 以球的內曲面為反射面者稱為凹面鏡,以球的外曲面為反射面者稱為凸面鏡。
面鏡與相關名詞介紹 • C點是球面鏡的曲率中心 • 鏡面的中心點稱為鏡頂 • 曲率中心至鏡頂的直線稱為主軸 • 曲率中心至鏡頂的距離,稱為曲率半徑 R • F點稱為球面鏡的焦點 • 由焦點至鏡頂的距離 f ,稱為焦距
面鏡之作圖法與成像性質 • 作圖法: • a. 和主軸平行的光線,反射後通過焦點。 • b. 入射鏡頂的光線,反射線和入射線對 稱於主軸。 • c. 經過焦點的光線,反射後平行主軸。 • d. 經過曲率中心的光線,經反射後沿入 射線反射。
面鏡成像性質 a. 物在凹面鏡前焦距外: 像為倒立實像。 b. 物在凹面鏡前焦點內: 像為正立放大虛像。 c. 若物在凸面鏡前: 像為正立縮小的虛像。
光的折射與折射率 5-2 光的折射及透鏡成像 • 光從一介質進入另一介質時,因光的速率不同,行進方向會偏折,此現象稱為光的折射。 • 折射線與法線之夾角θr,稱為折射角。 • 入射線、法線及折射線必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折射 • 光線發生折射時,入射線、折射線、入射點法線三者,必在同一平面上。 • 若入射角為零,則折射角亦為零。 • 若入射角不為零,則折射角必不等於入射角。
入射點法線與折射光線所形成的夾角r,稱為折射角。入射點法線與折射光線所形成的夾角r,稱為折射角。
折射率 • 真空中光速 c與介質中光速 v的比值,稱為該介質對光波的折射率,一般以 n 表示。
由折射率較小之介質進入折射率較大之介質時,入射角恆大於折射角,即折射後之光線偏向法線。由折射率較小之介質進入折射率較大之介質時,入射角恆大於折射角,即折射後之光線偏向法線。
由折射率較大之介質進入折射率較小之介質時,入射角恆小於折射角,即折射後之光線偏離法線。由折射率較大之介質進入折射率較小之介質時,入射角恆小於折射角,即折射後之光線偏離法線。
由同一種介質中斜射進入數種不同介質中時,折射率愈大之介質,其折射角愈小。由同一種介質中斜射進入數種不同介質中時,折射率愈大之介質,其折射角愈小。
不論是哪種情形,入射角變大時,折射角也會隨著變大。不論是哪種情形,入射角變大時,折射角也會隨著變大。
例題3 有甲、乙兩介質,甲介質的折射率較乙介質大,則: (A)光由甲介質斜向射入乙介質時,入射角大於折射角 (B)光由甲介質射入乙介質時,速率增加 (C)光由甲介質射入乙介質,波長變短 (D)光在甲、乙介質中速率不改變。
折射實例 液面之上方所看到之水深(稱為視深),較實際水深為淺。
試管浸入水中看來好像斷為兩截,其道理相似。試管浸入水中看來好像斷為兩截,其道理相似。
例題一玻璃的折射率為 1.5,則光在玻璃中之速率為何? 解:
類題一 若光在某介質中之速率為1.5x108 m/s,則該介質之折射率為何? 解:
例題4 太陽光在真空中以光速C前進,c=3×108m/s,若光由太陽至地球費時500秒,則太陽和地球之距離為何? (A)1.5×1011 (B)3×1011 (C)1.5×1010 (D)3×1010 m。 解:
例題5 宇宙浩瀚至極,星球和星系間距離之遠令人難以想像。我們常以「光年」做為天文學中的距離單位。光年即為光走一年的距離,試計算一光年為? (A)9×1010 (B)1.9×1015 (C)9.5×1015 (D)8.4×1014 m。 解:
透鏡的成像 • 一般都是用透明介質製成。 • 其表面通常為球面、圓柱面或平面,可以使光線有規則的偏折。
三稜鏡 • 三稜鏡(prism),各面均為平面,當光由空氣中進入左面時,會偏向法線N,而由右面射出回到空氣中時,則會偏離法線N'。 • 在此兩面之折射,均使光線朝下偏向(偏向三稜鏡底部)。
三稜鏡 • 三稜鏡(prism),各面均為平面,當光由空氣中進入左面時,會偏向法線N,而由右面射出回到空氣中時,則會偏離法線N'。 • 在此兩面之折射,均使光線朝上偏向(偏向三稜鏡底部)。
將此二稜鏡組合如圖,則具有使平行光線會聚之功能。將此二稜鏡組合如圖,則具有使平行光線會聚之功能。
將此二稜鏡組合如圖,則具有使平行光線發散之功能。將此二稜鏡組合如圖,則具有使平行光線發散之功能。
凸透鏡與平面稜鏡 • 凸透鏡使光線會聚之功能與上圖所舉之平面稜鏡,道理是相同的。
凹透鏡與平面稜鏡 • 凹透鏡使光線發散之功能與上圖所舉之平面稜鏡,道理是相同的。
凸透鏡與凹透鏡 • 一般之凸透鏡或凹透鏡,其鏡面多為球形面,而非平面。 • 透鏡中間的厚度比邊緣厚度大的,稱為凸透鏡,反之,稱為凹透鏡。 • 兩面均向外凸出的透鏡稱為雙凸透鏡;兩面均向內凹入的透鏡稱為雙凹透鏡。
透鏡與相關名詞介紹 • 主軸:通過雙凸透鏡最厚或最薄部分的直線。 • 鏡心:就兩面呈對稱之透鏡而言,主軸上與透鏡兩面等距之點O。 • 實焦點:任何平行於主軸之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均會通過主軸上同一點 F ,此點稱為焦點。 • 虛焦點:任何平行於主軸之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反向延伸,均會通過主軸上同一點 F ,此點稱為焦點。 • 焦距:鏡心至焦點之距離,以f表示之。
透鏡之作圖法與成像性質 • 平行於主軸之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會通過鏡後焦點 F2,凹透鏡折射線向後延長線會交於鏡前焦點 F2。 • 通過焦點 F1 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後平行於主軸。 • 通過鏡心的光線,折射後行進方向不變。
眼睛異常-近視之矯正 • 近視眼的眼球太長,以致無限遠處的景物,透過鬆弛的晶狀體後,只能成像於視網膜之前。 • 使近視眼的人看清楚遠物,可以利用凹透鏡,增加光的發散性,使遠物成像在網膜上.
眼睛異常-遠視之矯正 • 遠視眼的眼球太短,以致無限遠處的景物,透過鬆弛的晶狀體後,只能成像於視網膜之後 • 要使遠視眼或老花眼的人看清楚近物,可以利用凸透鏡,增加光的會聚性,使近物成像在網膜上。
例題6 當一個物體在2倍焦距外朝凸透鏡焦點移動時,其像的變化及性質,下列何者正確? (A)像由小變大,遠離凸透鏡 (B)像由大變小,接近凸透鏡 (C)像由小變大,接近凸透鏡 (D)像由大變小,遠離凸透鏡 (E)成像在鏡後,移動方向與物體反向。
例題7 人看物體時在視網膜所成的像為 (A)倒立虛像 (B)倒立實像 (C)正立虛像 (D)正立實像。
例題8 遠視眼需配戴何種眼鏡矯正?其理由為何? (A)凹透鏡,因為它能發散光線 (B)凸透鏡,因為它能發散光線 (C)凹透鏡,因為它能會聚光線 (D)凸透鏡,因為它能會聚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