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162 Views
彙報人:寧寧. 蘭州大學簡介:.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創建於 1909 年,始為甘肅法政學堂, 1928 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 1945 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 2002 年和 2004 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後併入蘭州大學。
E N D
蘭州大學簡介: •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創建於1909年,始為甘肅法政學堂,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5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後併入蘭州大學。 • 學校坐落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省會——蘭州市,校園面積3828畝,建有6個校區,有3所附屬醫院。學校現有本科生19213人,研究生10217人。在職教職工4230人,有專任教師185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職394人、副教授等副高職823人,博士生導師327人,兩院院士9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7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8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
學科特色 • 蘭州大學學科特色鮮明,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所有11個學科門類。 • 現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有生態學、植物學、有機化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學、區域經濟學、民族學、工程力學) • 2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33個省醫療衛生重點學科。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 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草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西部環境、磁學與磁性材料、乾旱與草地生態和西部災害與環境) • 1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草地農業生態系統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有敦煌學研究所和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 3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甘肅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科學研究 蘭州大學的科學研究素以基礎研究見長,同時廣泛開展應用研究。近年來,學校堅持貼近國家目標,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學科增長點,承擔國家重大專案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後獲得國家、部委和省級科技成果獎500多項,編輯出版各種專著、教材、譯著900多部,平均每年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據SCI統計,蘭州大學是中國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學之一。 近年來,學校被SCI收錄的科技論文數居全國高校前20位,科技論文被SCI期刊引用數居全國高校前15位。
学校环境 兰州大学现占地近7000亩,分为盘旋路校区,榆中校区,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医学校区六个校区和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三所医院。 盤旋路校區位於天水南路222號。占地面積592畝,是蘭州大學本部。功能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同時作為科學研究和科研產業基地。其中圖書館,因為建築風格獨特,成為蘭大校徽的一部分。校區中央樹木參天,矮丘環繞,池塘碧波,又深藏著網球場等體育設施,成為學子讀書、交誼的好去處。 榆中校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距蘭州市校本部47公里。北鄰隴海鐵路,設有夏官營 蘭州大學萃英山雲梯 站;南臨312國道和巉蘭高速公路。校區總占地面積5468畝,其中建設用地2120畝,綠化用地3348畝,現有各類房屋建築面積404297平方米,是蘭州大學五個教學園區中規模最大的校區。榆中校區始建於2000年9月,2001年9月迎來第一批新生,現有三個年級本科在校生9000人,設立20個院,64個本科專業。
學生眼中的榆中校區 三年前我來到了這個鳥地方,這個鳥不曾飛到的地方。在遙遠的古代曾有位著名的詞人這樣形容此地的荒涼:“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離蘭州47公里,途經兩個隧道,蘭大像個棄嬰,被扔到這大山之中——轉自蘭州大學西北望BBS
有人說,我們用三年的高中生活去憧憬大學,用四年的大學生活來懷念高中,也許,我們要用一生的時光來思考大學的四年……有人說,我們用三年的高中生活去憧憬大學,用四年的大學生活來懷念高中,也許,我們要用一生的時光來思考大學的四年…… 同學們都喜歡把蘭州大學喊做夏官營大學,有時候,也會面對四周光禿禿的荒山無奈的聳聳肩。我們知道你們生活在繁華的世界,但是如果可以在選擇一次,我們依舊願意去堅守這片寂靜的土地,遼闊的天空…… 其實,蘭州大學的學生更像一顆顆蒲公英種子,只是暫時在這窮山溝里寂靜的生長,然後在成熟的季節,隨風飄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每一年夏季,寂寞的下雨天,16號樓下的車站,只是不知道那些即將離開的人,是否想要留住最後的時光,靜靜回味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