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23 Views
环境噪声评价. 环境噪声评价. 环境噪声评价的基础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应用实例. 环境噪声评价的基础. 声压、声压级 声强、声强级 声功率、声功率级 声压的运算 — 分贝的加法、分贝减法及平均值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昼夜等效声级 统计声级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声压、声压级. 声压 : 瞬时声压 :瞬时声压是指某瞬时媒质中内部压强受到声波作用后的改变量,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变化。 有效声压 :瞬时声压的方根,通常所说的声压均指有效声压,用 P 表示。 声压级( L p ):.
E N D
环境噪声评价 • 环境噪声评价的基础 •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 应用实例
环境噪声评价的基础 • 声压、声压级 • 声强、声强级 • 声功率、声功率级 • 声压的运算—分贝的加法、分贝减法及平均值 • A声级 • 等效连续A声级 • 昼夜等效声级 • 统计声级 •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声压、声压级 声压: • 瞬时声压:瞬时声压是指某瞬时媒质中内部压强受到声波作用后的改变量,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变化。 • 有效声压:瞬时声压的方根,通常所说的声压均指有效声压,用P表示。 声压级(Lp): • 式中: Lp——对应声压P的声压级,分贝(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等于2×10-5Pa,它是1000Hz的听阈声音。
声强、声强级 声强级(LI): 式中:LI--声强为I的声强级; L0--基准声强 L0=10-12(w/m2)。
声功率、声功率级 声功率(W): •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出的总声能(瓦)。 声功率级(Lw): 式中:Lw--声功率为W的声功率级; W0--基准声功率 W0=10-12(w)。
A声级 • 把A网络计权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单位为dB(A) 。 • A声级与人耳对噪声强度和频率的感觉最相近,能较好地反映出人们对噪声吵闹的主观感,因此A声级是应用最广的评价量。
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单位为dB(A)记作 Leq • 对于公路、铁路、港口、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噪声,一般我们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评价量。其表达式为: 等效连续A声级Leq 式中: N—取样总数 Li—第 i 次读取的A声级
或 式中: 统计噪声级 是指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该点噪声变化状况的统计量。一般用L10、L50、L90表示。 •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用得多的是:噪声污染级:
一日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计算公式: 式中: —N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dB; N1——7时到19时的飞行次数; N2——19时到22时的飞行次数; N3——22时到7时的飞行次数。 式中所需参数如飞机噪声的EPNL与距离的关系,采用设计数据和飞机制造厂家的实测声学参数或通过类比实测。 5.1.7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评价航空噪声
噪声的评价标准 • 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GB 12348~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 • 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GB 12523~12524-90 建筑施工场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GB 9660~9661-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及测量方法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工作内容 •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调查方法 • 基本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现场测量 • 使用仪器 • 等级为一、二级时,必须使用积分声级计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测量仪器测等效连续A声级; • 等级为三级时,也可使用非积分式声级计测等效连续A声级。 • 室外测量 ①声级计加防风罩; ②室外气象应满足:无雨、无雪、风力﹤4级(即5.5m/s); ③生产处于正常阶段。
工厂企业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1、工厂企业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 ①测量的方法 • 测量的条件:天气正常,风力小于4级,工厂正常生产。 • 时间划分:白天计16h(即6:00—22:00);测3次;每次30分钟。晚上计8h(22:00—6:00);测2次;每次30分钟。 • 使用仪器:一般用积分声级计 • 放置位置:测量仪器固定在围墙上方面1m处,或围墙外1.2m处,两点间隔20m。 ②对工厂区附近居民主观反映调查(走访与座谈) • 调查对象:受影响的机关、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老年人、年轻人、儿童、学生、病人等。 • 调查内容:包括感觉、耳聋、心血管病及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调查。
2、工厂企业噪声源的调查 • 对工厂内的噪声源,按其分布情况,分别测定源强度,找出主要噪声源。 • 对各种工业机器设备和操作的噪声强度范围列表登记,比如:鼓风机,噪声强度在80dB(A)—100dB(A)。 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主要对噪声源种类及其超标状况,受影响的人群做出总结,如对周边有较大影响的,必须提出要求工厂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对重要噪声源的控制和其他隔声(降噪)措施。
城市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1、测量点的选择 一般采用网格布点法,网格点大小多用250×250m,如果范围大时,可定为500×500m,范围小时,也可定为200×200m,取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相交点上,如果取样点上是建筑物,须在较开阔的一面设点,一般总网格数不小于100个。 2、评价方法 一般采用污染分指数法,公式为: 式中: —连续等效声级的均值; Leq—基准值,一般在区域评价中取75 dB(A)。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 • 对厂界噪声,其评价方法一般取厂界噪声的等效声级Leq与GB 中的标准值对比评价。 • 对于工厂噪声的现状评价,根据工厂噪声污染源调查,工厂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即可作出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结论。 • 影响较大时,应该提出对策措施,使之达到标准要求。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续) • 对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现状评价,评价方法一般采用监测值与评价标准直接比较法。 • 评价标准采用GB 3096-1993中相应规定。 • 测量点的选择,将城市划分为250m× 250m或500m × 500m的网格,测量点选在网格中心,测量点数应大于100。
[实例]深圳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实例]深圳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监测项目与布点 • 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即Leq。 • 2.监测布点: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项目区的北、东、南。 • 3.监测时间:2002年7月3日、4日连续两个无雨日,昼夜各一次,每次30分钟。
(二)评价标准 •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1997年颁布的《关于调整深圳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深府[1997]297号),本区为2类噪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四)现状评价与分析 • 对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噪声监测结果,三个监测点昼间噪声均达到2类标准,1#监测点夜间噪声达到2类标准,3#监测点夜间噪声1次超过2类标准,另1次达到2类标准,而2#监测点夜间噪声则超过2类标准。 • 究其原因,1#监测点远离人群聚集区,又无其他噪声源,昼夜噪声均较低,而2#监测点与3#监测点主要受附近居民生活噪声和工厂噪声的影响,使其夜间噪声稍微超标。 • 总之,项目区周边声环境质量基本良好。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 预测范围 • 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 • 预测点布置原则 • 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 • 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线状声源特征的情况,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如100m~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应小些(如20m~60m); •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m×20m~ 100m×100m范围。 • 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续) • 预测的基础资料 • 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 是指声源种类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这些均由设计单位提供或从工程设计书中获得。 •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 • 包括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预测范围内声波传播的遮挡物的位置及长、宽、高数据;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风向、风速等。 • 这些参量一般通过现场或同类类比现场调查获得。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续) • 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获得 • 类比测量法 • 应首先考虑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 • 引用已有的数据 • 饮用的噪声级数据必须是公开发表、经过专家鉴定并且是按有关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 报告书应明确指明被引用的数据来源
1、工业企业噪声影响预测 • 预测点的布置 为了便与敏感区点的噪声水平变化比较,预测点定在现场监测的同一位置,新建项目还应在生活规划区及噪声敏感点布设受声点。
式中: —声源在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如发散、屏障、空气吸收、附加衰减量)。 若已知i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为 ,则: 1、工业企业噪声影响预测 • 室外声源(P202) 第i室外声源,第j预测点的噪声级计算(分二步): 第一步计算源在j点的噪声级:
第二步将第一步计算出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为A声级:第二步将第一步计算出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为A声级: 同理:
室内声源 • 把厂房内若干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影响看作是若干个等效室外声源,其计算步骤如下: a.厂房内第i个声源在室内靠近围护结构出的声级L墙 : b.计算K个房内声源在室内靠近维护结构处的声级 LP1: c.计算厂房外靠近维护结构的声级LP2: TL —厂房围护结构的隔声量
d.把维护结构当作等效室外声源,计算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 Lwoct: S--透声面积 e.若室外声源为n,等效室外声源为m,则j预测点的总声源为:
对拟建项目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噪声源只统计85dB以上的高噪声发声点,主要考虑厂区内各声源所在场房维护结构的屏蔽效应,雨,雪,雾等温度等因子引起的衰减值忽略不计,其常规数学模型,计算公式为:对拟建项目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噪声源只统计85dB以上的高噪声发声点,主要考虑厂区内各声源所在场房维护结构的屏蔽效应,雨,雪,雾等温度等因子引起的衰减值忽略不计,其常规数学模型,计算公式为:
预测内容 • 厂界内:各受声点的噪声预测值应为背景值与新增噪声值的叠加和,对于改建项目,若有拆除的应相应减去,公式为: • 预测值=背景值+新增值-拆除值 • 厂界外噪声敏感点的预测:按同上方法计算各预测点的预测值,并列表填好各噪声点的预测效果。 • 评价要点: • ①根据评价大纲审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及受声点功能要求,评述影响程度和范围; • ②分析超标的原因; • ③评述设备选型,总图布置以及控制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④必须增加的控制措施建设。
②用 公式确定施工过程中场地的Leq; ③离场地X距离的修正系数 则距离场地X处的 2、工程施工噪声的预测 • 其噪声影响预测步骤如下(见书204页): ①应用《环境影响评价》21教材的表7—6确定各工程在各个施工阶段场地发出的Leq; 画Leq的廓线。
3、铁路、公路噪声影响预测 • 范围划分 一般选取受噪声影响较大的沿线城镇、村庄,选择具有典型代表作为重点评价区,不要沿线全评。 • 预测公式 1)铁路 a.比例预测法(扩建工程)-- 用现状监测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 式中:Leq1—改建前的; Leq2—改建后的; N1--改建前的列车的列数; L1--改建前的列车的平均长度; N2--改建后的列车的列数; L2--改建后的列车的平均长度。
每个点源对预测点的声级 每个线源对预测点的声级 共同作用的总等效声级 b.模型预测法 其原理把评价项目视为一个由多声源组合的复合声源。
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分为三类:重型车(HT)、中型车(MT)、小型车(A)。车型分类标准为: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分为三类:重型车(HT)、中型车(MT)、小型车(A)。车型分类标准为: • 公路 公路噪声影响评价是很复杂的,一般用Leq做评价。先计算出每小时的Leq,再预测昼夜噪声级Leq。
各种类型车辆造成的等效声级可按下式计算: 各车辆总合交通噪声在预测点r的预测值为: • 铁路、公路环境噪声预测值 • 其值都应与背景噪声值叠加才能“真实”反应噪声状态。 • 叠加公式:
评价要点 ①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各测点及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集中居民区的噪声预测声级和超标状态; ②噪声影响范围,沿线两侧有规划的未建成区的等声级曲线,按5dB(A)间隔给出; ③结合工程分析评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④必须增加防治措施,着重减小噪声源的发生,对于外围环境一般多采用声屏障,绿化隔离带,受影响的敏感建筑物的隔声实施。
4、机场环境噪声的预测 • 机场噪声预测时间是以24h为单位,分三个不同阶段对某一点一日的预测模型采用WECPNL公式: WECPNL=EPNL+10Lg(N1+3N2+10N3)-40; EPNL=10Lg(1/N1+N2+N3)(Σ100.1EPNLi) 评价要点: ①绘制机场周围噪声等声级曲线,按5dB(A)间隔给出; ②重点评述机场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说明受害种类的数量; ③阐明机场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设性建设和要求。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 评价工作内容 • 评价工作范围 •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 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 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 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 一级评价: •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 • 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 •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 二级评价: •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 •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 三级评价 • 处在适用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 • 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 • 对于处在非敏感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的内容。
评价工作基本要求—一级评价 • 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 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 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 应分别给出项目各阶段产生的噪声级。 • 应对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给予分析。 • 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 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评价工作基本要求—二级评价 • 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 • 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 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它阶段的噪声级。 • 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