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1.09k Views
气道控制 与机械通气基础. 于泳浩. 维持通畅的气道, 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 不掌握气道控制技术, 就不是合格的医生. 气道通畅的维护 气 道 的 结 构 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 及处理 气道控制技术 面罩通气 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的处理. 气 道 的 结 构. ◆ 上呼吸道 口 咽 鼻 喉 ◆ 下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肺内分支支气管. 喉. 气道的结构. 第 3 至第 6 颈椎之间. 喉. 气道的结构. 常见原因及处理. 分泌物、出血和异物. 舌 后 坠.
E N D
气道控制 与机械通气基础 于泳浩
维持通畅的气道, 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 不掌握气道控制技术, 就不是合格的医生
气道通畅的维护 • 气 道 的 结 构 • 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及处理 气道控制技术 • 面罩通气 • 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的处理
气 道 的 结 构 ◆上呼吸道 口 咽 鼻 喉 ◆下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肺内分支支气管
喉 气道的结构 第3至第6颈椎之间
喉 气道的结构
常见原因及处理 分泌物、出血和异物 舌 后 坠 喉 痉 挛 支气管痉挛 神经肌肉系统异常
舌 后 坠 最常见 仰卧位时,重力作用下,松弛的下颌骨和舌肌,坠向咽部而形成梗阻
舌 后 坠 单手抬颏法
舌 后 坠 双手托下颌法 “ 地包天 ”
舌 后 坠 鼻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
舌 后 坠 口咽通气道
舌 后 坠 鼻咽通气道
原则:选择简便、有效、安全、 而又被操作者所熟悉的方法 面罩通气 气管内插管
面罩通气 ◆优点:操作及所需设备简单,效果确切 刺激小,易耐受 紧急情况下辅助或控制呼吸 ◆缺点:不能确保气道,可误吸 占用人力资源,难以长时间进行
操作技术 面罩通气 单 手 法 面罩的放置
操作技术 面罩通气 双手托下颌法① 面罩的放置
操作技术 面罩通气 双手托下颌法② 面罩的放置
操作技术 面罩通气 辅助或控制呼吸 ◆效果判断:气道阻力 胸廓的起伏运动 ◆辅助措施: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TV 6~8 ml/kg f 12~20bmp ◆并发症:胃膨胀及返流误吸(最严重) 眼、口、鼻周软组织压伤 喉痉挛(少见)
气管内插管 气管插管 所需器械
气管内插管 气管插管
气管内插管 气管插管 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术
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术 “嗅花位” 常用插管体位
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术 注意:避免撬动牙齿 管芯辅助成形 轻柔旋转置管 刻度提示深度 确认插管位置 防止导管过深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气管插管
● Difficult airway 3%~18% 医 生 的 陷 阱
发生率: 0.01~2.0 / 10 000 死亡率 50% ~ 75% 最危险的情况 Can not intubate Can not ventilate
定 义 定义及评估 一般是指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生、急诊科医生或 ICU医生,在给病人面罩通气和 / 或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时, 发生困难。 包括:面罩通气困难 直接喉镜插管困难
评 估 定义及评估
评 估 定义及评估 特殊检查 张口度 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之间的距离 正常值3.5 ~ 5.6 cm < 3 cm可能有插管困难 < 1.5 cm喉镜置入有困难
评 估 定义及评估 特殊检查 颈屈伸度 最大限度曲颈到伸颈的活动范围 正常值> 90o < 80o可能有插管困难 颈部中立位至最大后仰可达35o
评 估 定义及评估 Mallampati 试验 可见软腭 咽腭弓 悬雍垂 可见软腭 咽腭弓 悬雍垂部分遮盖 仅见软腭 软腭亦不可见
基本原则 ◆插管前已知有困难气道的患者 尽量选择清醒插管,并使用合适的插管技术 ◆已全麻、昏迷无自主呼吸的患者 在面罩保证足够通气的条件下,改用其他插管技术 ◆插管困难 + 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 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困难气道的处理
硅胶制成 可反复使用50次以上 隔栅状设计 充气套囊 30度夹角设计 困难气道的常用方法 置入喉罩通气
困难气道的常用方法 置入喉罩通气 ◆是处理困难气道的推荐 方法之一 ◆不需暴露,盲探置入 ◆用于困难气道作用更佳 ◆安全时限 2小时 即使位置不佳,多数情况也 可保持良好的通气效果
① ③ ⑤ ② ④
无创机械通气 • 通过鼻、面罩、接口器等相对无创的方式与呼吸机连接进行的通气方式统称为无创通气。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 支持对象:通气和/或氧合功能障碍的患者 • 支持器械:精密的电子气泵(呼吸机) • 支持目标:帮助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 • 支持目的: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 一种脏器功能支持手段
急性呼吸衰竭 1.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毒蛇咬伤等所致的呼吸肌麻痹者。 2.电击、溺水、窒息、药物中毒;中枢病变如脑炎、脑血管意外引致呼吸停止。 3.肺部病变引起急 性呼吸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适应症 慢性呼吸衰竭 1.慢性呼吸衰竭经抗感染、解痉、祛痰呼吸兴奋药等一系列治疗效果欠佳者 2.重症急性肺水肿药物治疗效果差者。 3。严重呼吸肌疲劳,用以呼吸肌休息治疗。
禁忌症 • 自发性气胸未建立胸腔引流前或合并纵隔气肿者;肺大泡病人呼吸衰竭者。 • 出血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前。 • 大咯血或严重活动性肺结核。 • 多发性肋骨骨折,断端未确实固定者。
正压通气的两大基本类型 • 正压通气可分为“定压”和“定容”两大类 • 定压型通气以气道压来管理通气 • 定压型通气时,气道压是独立参数,而通气容积是从属变化的,与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相关 • 许多通气模式如PCV、PA-CV、PC-IRV、APRV、PSIMV、PSV、PSIMV+PSV等,都是在定压通气基础上改进的,故统称为压力预设通气
正压通气的两大基本类型 • 定容通气预设通气量和流速限制(正弦波、减速或恒速波型),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积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 定容通气时,气道压和肺泡内压是从属变化的,故应监测气道压并设置报警限 • 定容通气构成了VCV、VA-CV、IMV和SIMV的基础,故可将它们统称为容积预设通气
选择压力预设通气还是容积预设通气取决于医生对其优缺点的取舍。选择压力预设通气还是容积预设通气取决于医生对其优缺点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