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57 Views
以「馬拉松賽跑」作主題 透過體驗式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學習新高中體育科課題 譚智聰老師 青年會書院. 學校 : 青年會書院 Chinese YMCA College 地點 : 馬鞍山 學生背景 : 第二組別中學,學校學生熱愛體育活動,氣氛良好,本年共有五十六組校隊。 體育科課程 : 已有前五年體育會考科經驗和新高中體育科二年經驗。 新高中體育科學生 : 中五 -10 人,中四 -16 人,本年中三申請學生 -36 人. 課程內容 計劃意念. 部分 Ⅰ 至 Ⅸ 是九個單元內容 部分 X 體驗:
E N D
以「馬拉松賽跑」作主題 透過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 學習新高中體育科課題 譚智聰老師 青年會書院
學校:青年會書院 Chinese YMCA College 地點:馬鞍山 學生背景:第二組別中學,學校學生熱愛體育活動,氣氛良好,本年共有五十六組校隊。 體育科課程:已有前五年體育會考科經驗和新高中體育科二年經驗。 新高中體育科學生:中五-10人,中四-16人,本年中三申請學生-36人
課程內容計劃意念 部分Ⅰ至Ⅸ是九個單元內容 部分X 體驗: 本部分提供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躍而健康的生活,應用部分I 至部分IX 的理論,做到強身健體、提升自我和關心社群。 (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2007)
不以九單元為本,而採用真實性設計,做法是將各個理論學習部分分拆成若干較小的學習單元,按主題或問題自然地組織起來。不以九單元為本,而採用真實性設計,做法是將各個理論學習部分分拆成若干較小的學習單元,按主題或問題自然地組織起來。
由2011年10月,老師積極鼓勵新高中體育科中四、中五學生共26人和老師一同報名參與馬拉松比賽。由2011年10月,老師積極鼓勵新高中體育科中四、中五學生共26人和老師一同報名參與馬拉松比賽。 在參與比賽前工作 回應新高中體育科課程 學習相關工作
通過三個月的自我訓練後,老師檢測成果。 學生親身經驗: 親自拿號碼布:觀察大會當中宣傳公司,學習當中與課程有關的環節。
介紹「碳水化合物負荷」方法,了解第四部分:維持健康與活動表現的體適能和營養當中內容介紹「碳水化合物負荷」方法,了解第四部分:維持健康與活動表現的體適能和營養當中內容 (利用會考題目測試學生的知識)
老師與學生一同參與比賽 在每一環節中觀察當中的情況
與學生一同出發,感受不同人仕參與運動的動機與學生一同出發,感受不同人仕參與運動的動機
馬拉松比賽後分成五個小組,在場中找不同人仕作小組訪問,了解他們參與馬拉松的動機和比賽後感受。馬拉松比賽後分成五個小組,在場中找不同人仕作小組訪問,了解他們參與馬拉松的動機和比賽後感受。
指出三個籌款途徑並舉例說明這些活動的目標商業合作伙伴。(3分)指出三個籌款途徑並舉例說明這些活動的目標商業合作伙伴。(3分)
証書中有許多資料,當中包括引起不同人仕參與運動的動機証書中有許多資料,當中包括引起不同人仕參與運動的動機 外在回饋--從外界獲得有關於表現效能或質量的信息。 內部動機--因興趣或享受活動的過程而參與或付出努力。
証書解讀 分享喜悅
由參與學生作品可得知當中其得著 1.了解更多高中體育科的知識 2.加強班中的團結 3.增加師生情感 4.增加他們日後的學習動機 5.通過互相分享文章產生協同學習
學生甲 學生乙
活動考評和課程關連 學生可引用經驗去作答相關題目: 1.討論商業贊助對推廣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影響。(5分) 2.試討論父母﹑朋輩和大眾傳媒可怎樣鼓勵個人參與運動及其他體育活動,。(9分) 在比賽前數天,一名運動員進食含較高碳水化合物百分比(70%)的飯餐。解釋這樣做的兩個目的。(3分)
老師教授課程時更有說服力 老師能指出FITT設計是一般題目的題問方式 1.試為100m及5000m田徑運動員分別制訂一個間歇訓練計畫。(3分)
活動當中的注意點 1.報名時間必須及早,以免學校學生編在不同組別作賽。 學生編寫三個月的FITT計劃可分組互相定時檢測。 可按學生能力(體適能1609跑的成績)高低分成小組,並以馬拉松的跑步成績作小組比賽,從而增加他們的訓練動機。
老師參與活動後感想 通過一起訓練和比賽,學生更明白老師身體力行,對一同學習本科有很大的作用。 參與活動時可更了解學生的性格,從而可以修訂教學方式。 老師通過參與活動更了解現今香港體育活動的發展,比備課更充實。 老師能實踐多元化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