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99 Views
汇报内容. 一、结合付费制度改革,以医院等级评审 要求为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三、分析与讨论. 二、结合付费制度改革前后,主要医疗质量 指标比较. 付费制度改革背景. 分别签订:. 《北京市医疗保险按总额预付费试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北京市医疗保险按病种分组( DRGs ) 付费试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北京市 2010-2011 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按照协议,我院医保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将正式以总额预付费和 DRGs 的付费方式来结算医疗费用。 总额预付: 2011 年 9 月 1 日启动
E N D
汇报内容 一、结合付费制度改革,以医院等级评审 要求为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三、分析与讨论 二、结合付费制度改革前后,主要医疗质量 指标比较
付费制度改革背景 分别签订: 《北京市医疗保险按总额预付费试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北京市医疗保险按病种分组(DRGs) 付费试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北京市2010-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按照协议,我院医保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将正式以总额预付费和DRGs 的付费方式来结算医疗费用。 • 总额预付:2011 年9月1日启动 • 按病种付费:2011年11月17日启动 • 在付费制度改革后,我院以医院评审工作为抓手,在临床路径管理、合理用药、改进服务等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结合付费制度改革,以医院等级评审 要求为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组织 领导 分解 任务 培训 落实 评估 改进 1、医院评审工作是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疗服务、改善医院效率、促进医院建设的最好抓手。
组织领导 • 成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 下设评审办公室,设立评审联系人 • 召开评审工作例会,汇报评审工作进度 • 定期刊印《医院质控工作简报》
分解任务 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的636项条款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工,根据各部门科室反馈的情况,对模糊的条款进行协调。 根据临床科室工作的特点,从“实施细则”条款中梳理总结出165款临床一线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条款,协助临床科室明确165款中需职能部门督导的内容共约50项,并反馈给分管职能部门,更好地促进职能部门督导,使科室能够持续整改。
培训落实 • 全院职能部门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多次修订 • 医疗的各个环节:急诊、门诊、住院、手术等 • 医疗流程中的部门:药剂、输血、检验、病理、院感等 • 重点内容:核心制度、患者权益、防灾应急、岗位职责、科室质控等 • 组织各临床科室修订诊疗常规、指南、路径等技术规范 •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院开展全面的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培训9600人次
评估改进 • 从2012年9月起,我院开展了7次内查,共内查26个科室 • 自查中各科室准备认真,整改措施有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 医院评审办公室在检查后及时汇总反馈问题,促进各科室整改的同时也总结自查经验 • 在组织院内自查的同时,接受了院外全行业对我院的检查 • 2012年度北京18家医院检查 • 北京市“医疗质量万里行”疾控部分检查 • 北京病案质控中心调研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是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合理使用医疗费用的关键。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是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合理使用医疗费用的关键。
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 DRGs付费试点108个病组 • 各科梳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病种 • 满足所有按照DRGs付费的重点病种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 历时2 个月完成对现有临床路径的修订 • 重新制定临床路径55个 • 原有的125个增加到180个
临床路径管理的信息化 • 历时6个月时间在全院28个科室全面推行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 • 每个科室至少有2个重点病种已经上线使用。 • 信息化管理模式 • 临床路径将得以切实执行 • 所有表单内的不符合医嘱及表单外医嘱都将作为变异记录 • 临床医师填写变异原因 • 临床路径成为付费制度改革 • 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途径 • 具体病例超出费用的原因也将有据可寻
将科室临床路径管理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 按照四项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 从2012年1月起,医院将各科室临床路径综合执行力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临床路径: • 覆盖率大于50% • 入径率大于60% • 出径率小于10% • 变异率小于5%
3 、加强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管理 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 强调了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的管理 对抗菌、抗肿瘤、高值药品实行分级授权使用 对科室的“跨科开药”进行规范管理 对超常药品进行预警
3 、加强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管理 • 加大处方点评力度 • 定期组织专家对处方及医嘱进行点评 • 将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 公示违规个人、科室及医药企业 • 建立合理用药管理的长效机制 • 同加强临床药师的用药咨询指导 • 及时在院内办公网公布药品安全信息 • 编辑制作《用药手册》“口袋书” • 保证人手一册,获得临床医师的好评
4、改进医院服务,提升医院品质 • 设立门诊服务中心 • 全面改造门诊大厅布局 • 设置门诊服务中心咨询台,延伸就诊流程咨询、医改政策宣讲、医疗价格查询 • 自助打印 • 收费、挂号窗口合一 • 为优化门诊的窗口服务,合并挂号、收费的功能,实施“通柜式”服务,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推进“京医通”持卡多点结算 • 设立400多个结算点,使非医保病人的就医流程更加方便简捷 • 深化预约挂号服务 • 在开通电话预约、网络预约、门诊诊间预约和出院复诊预约等预约方式的基础上,推出院内24小时窗口预约挂号,形成多渠道、多时段预约的全面覆盖,引导有序就医 • 提供多层次门诊服务 • 加强节假日门诊服务 • 增加专家出诊人数 • 延长门诊时间 • 在国际医学部开设多科室的晚间专家门诊,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
前移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 多岗位提前上岗,扩大门诊服务量,开辟取药绿色通道 • 所有临床检验部门实行标本统一配送,零耽搁进入检验流程 • 分诊台护士及时了解患者需求,主动从分诊台走进广大候诊患者中间,将诊疗服务前移 • 打造个性化服务 • 在中、西药房均设立用药咨询岗,解答患者用药问题 • 安排临床药师深入患者中间发放药品使用手册、进行用药指导
二、付费制度改革前后,主要医疗 质量指标比较
1、医疗服务量 付费制度改革后,我院医疗服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出院人数和门诊量分别增加了11.45%和8.54%。
2、DRGs 评价指标 • DRGs的考核指标均有优化改善,其中全院CMI值较改革前提高12.65%,充分证明了付费制度改革后医院的医疗质量并未缩水,解除了部分患者认为付费制度改革后医院会推诿危重和疑难患者的误解
3、抗生素药物使用指标 • 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均较改革前明显下降,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指标下降幅度最大
4、临床路径各项指标 • 临床路径覆盖率、入径率均显著上升,出径率和变异率有所下降
付费制度改革后,患者满意度和住院外埠患者比例稍有提高,门诊和住院患者投诉率无明显变化付费制度改革后,患者满意度和住院外埠患者比例稍有提高,门诊和住院患者投诉率无明显变化 5、患者满意度
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是提高卫生费用效率,保证更多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也是卫生改革的任务之一。既要合理使用卫生费用,也要保证医疗质量是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重要方面。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是提高卫生费用效率,保证更多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也是卫生改革的任务之一。既要合理使用卫生费用,也要保证医疗质量是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重要方面。 • 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是提高卫生费用效率 • 保证更多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也是卫生改革的任务之一 • 既要合理使用卫生费用,也要保证医疗质量是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重要方面 1、付费制度改革下,确保医疗质量,是公立医院 公益性根本要求
..0.0 2、付费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医疗质量的管理 • 无论是总额预付费制度还是DRGs付费制度,都是一种定额付费方式,在合理定价的基础上,支付方与医院实际建立的是“多留少补”的机制。 • 付费制度改革下的医院,都必须积极主动地控制费用。但是在合理控制费用的同时,必须保证现有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不缩水 • 在抓基础质量、抓环节质量、抓项目管理、抓服务管理等四个层面上加大力度,即展开医院评审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医疗流程再造工作
3、付费制度改革与确保医疗质量应相辅相成 在付费制度改革前,在医院、社会、医生和患者等多个不同层面,都存在着付费制度改革下医疗质量下滑、医疗服务缩水的种种的顾虑和猜测。 在付费制度改革后,医疗服务量、DRGs评价、合理用药、患者满意度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均显示优于改革前。 我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付费制度改革,达到了医疗费用可控、医疗质量不降的双向目标,解除了医生和患者心中的种种顾虑和误解。
4、付费制度改革推动医院经济提高运行水平 总额控制,精细化管理,凸显了卫生费用管理意识,使医院从规模效益转向质量成本效益,医院将更加重视经济管理。 制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的运营模式,增加了医院的成本管控意识,要求医院主动地规范医疗,制止过度医疗,促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
谢 谢!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