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k likes | 1.29k Views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 教学要点:. 1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3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4 、中国酒文化与茶文化. 第一讲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饮食发展历史 二、中华饮食器具发展史. 引 子. 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1 、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 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 、燧人氏
E N D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 教学要点: 1、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3、中国烹饪主要菜系4、中国酒文化与茶文化
第一讲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华饮食发展历史 • 二、中华饮食器具发展史
引 子 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 • 造巢 •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 2、燧人氏 •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 •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 •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 4、神农氏 •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专门的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5、黄帝 •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 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 “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
6、夏、商、周时期 • 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烹饪方法也非常少 。 • 周代石岂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
周代肉类加工更为考究,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周代肉类加工更为考究,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 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 • 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 《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周代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因周代贵族将饮食归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颇受重视,并为此多有明文定制,如《礼仪•内则》将饮食分为饭、膳、羞、 饮四部分; 而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
7、春秋、战国、秦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 在北方,古齐鲁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 • 在南方,楚人称冠,中原没有任何一国的文化比楚人更多姿多采,楚国东滨大海,西拥云贵,南临太湖,长江横贯中部,水网纵流南北,气候寒暖适宜,土壤肥沃,占有今天的“鱼米之乡”。“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
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 • 秦国的统一大业进行到后期,为了显示出始皇帝的文治武功,秦国进军岭南,和当地的土著进行多年的战斗及文化交融。赵佗发兵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当下广东的饮食文化,其实就是由赵佗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烹饪艺术和器具引入岭,结合当地的饮食资源,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周秦时期 •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 百姓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8、汉 • 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太官令下设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 • 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
汉 •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 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大交流。 •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 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两脚垂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
9、唐 •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汉代人对从西域传入的食品的一种说法。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酒家胡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使得中国古代饮食又平添了几分甜蜜。
唐 • 《旧唐书•苏环传》:“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这就是说,大臣初上任时,为了感恩,向皇帝进献盛馔,叫做“烧尾”——烧尾宴
10、宋、辽、金、元时期的饮食文化 • 宋代的宫廷饮食,以穷奢极欲著称于世。如皇帝,“常膳百品”、“半夜传餐,即须千数。” • 我国最有影响的“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宋、辽、金、元时期的饮食文化 • 辽金的饮食水准要粗劣些。以肉食而言,“炙股烹莆,以余肉和綦菜,捣臼中糜烂而进,率以为常”。即使给有身份的人吃的肉粥,也是 “以肉并米合煮之”,“皆肉糜”。平日里所吃的半生米饭,竟要“渍以生狗血及蒜”。 • 元朝,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 • 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11、明清 • 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八大菜系”,以后再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尽管菜系繁衍发展,但人们还是习惯以“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来代表我国多达数万种的各地风味菜。
二、饮食器具发展史 •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中,器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或者说饮食器具本身就参予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如果没有历代工匠在食具上的苦心经营和革新创造,中国饮食文化将会大为逊色。
《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 • 新石器时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甗,已发展至青铜器制。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甗,已发展至青铜器制。 • 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匜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盉》是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冰酒器,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最原始的“冰箱”。当然亦可以在鉴腹内加入温水,使缶内的美酒迅速增温,成为冬天时饮用的温酒。
汉代较特别的有《铺首衔环铜方壶》,是当时的铜烤炉,另外汉代陪葬品《陶灶》,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完整的炉灶设备,这座船型的陶灶是南方流行的款式,而北方只用简单的长方型炉灶。汉代较特别的有《铺首衔环铜方壶》,是当时的铜烤炉,另外汉代陪葬品《陶灶》,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完整的炉灶设备,这座船型的陶灶是南方流行的款式,而北方只用简单的长方型炉灶。 • 隋唐是中国文化与国势强盛时期,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进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种大增,建立不同饮食流派,当时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会菜式丰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变为多人围桌合食的形式。当时着重华丽的生活,金银及玻璃器皿相继出现,并且造工精巧。
第二讲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 盛—“吃”的繁荣 • 雅—“吃”的典雅 • 艺—“吃”的艺术 • 精—“吃”的效益 • 奇—“吃”的奇异
2、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3、中国岁时饮食文化 • (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 • (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 • (3)怡悦亲情: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 • (4)寄托情怀: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
(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 尝新就是品尝新收获的果实 春季:樱桃与春笋 夏季:立夏 秋季:五谷 荐新就是以时令新物祭祀祖先 寒食节或清明节 是一般百姓 最固定的荐新仪节 表现的都是人们面对收获的喜悦心情
(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 夏至食冷淘面。 伏日有凉冰、冰果、绿豆汤、 过水面暑汤和新莲等。 十月朔日,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 冬至以馄饨最盛。 腊日的腊八粥和腊八蒜 。
(3)怡悦亲情: 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 除夕合家欢家宴称年夜饭或年饭 。守岁到了天明,已是大年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中秋、清明、重阳、冬至、腊日等节日的饮食活动,都以家庭范围为主,非常强调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 中国传统的岁时节日所设计的饮食活动,强调增进家庭和睦氛围。
(4)寄托情怀: 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 春盘,重阳糕, 百事大吉盒,银钱饺子等等, 种种节日饮食活动, 都表达了人们 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1、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3、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3、中西饮食方式的不同
1、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 感性 注重味 —— 色、 香、 味、 形 饮食 观念 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中国哲学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的 西方: 理性 注重营养 —— 热量、 维生素、 蛋白质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国: “吃味” —— 用料随意 素菜为主 中国人: 身材瘦小、肩窄腿短、 肤质细腻,植物性格 饮食对象 西方: “硬菜” —— 大块肉、整块鸡 荤菜为主 西方人: 高个、长腿、宽肩、肌肉发达,动物性格
3、中西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国: 团团围坐、共享一桌 相互尊重、礼让、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 的范畴 。 —— 饮食 方式 西方: 自助餐、各取所需、位子不固定、走动自由 对个性、自我的尊重 ——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食物来源: 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烹饪方法: 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 饮食方式: 聚餐制 饮食强调: 经验、味道 饮食内容: 饮、食结合 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食物来源: 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烹饪方法: 注重生食(冷食),讲究原味 饮食方式: 分餐制 饮食强调: 科学、营养 饮食内容: 饮、食分开 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中国饮食文化的当代意义 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美食文化唯一应当选择的健康发展之路
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 中国烹饪:东方 • 法国烹饪:西方 • 土耳其烹饪:阿拉伯
主要内容 • 一、中国菜系的划分 • 二、地方菜系简介
一、 中国菜系的划分 教学目标 了解从地域角度、民族角度、原料性质、功用、生产者主体、时代 角度对于菜系的划分 识记四大菜系、八大菜系的构成
一、地域角度划分菜系 四大菜系: 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八大菜系: 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十大菜系: 北京(京)、上海(沪) 十二大菜系: 河南(豫)、陕西(陕、秦)
菜系识记 四大菜系 鲁、扬、川、粤 八大菜系: 浙、徽、湘、闽 十大菜系: 京、沪 十二大菜系: 豫、陕/秦
民族角度划分菜系 55种民族风味菜肴
保健医疗菜 中国菜 普通菜 功用角度划分菜系
时代角度划分菜系 仿古菜 中国菜 现代菜
二、 地方菜系简介 学习目标 识记山东菜、四川菜、江苏菜、广东菜、浙江菜、福建菜、湖南菜、安徽菜、北京菜、上海菜、西北菜、东北菜的代表菜品
菜肴中的区域特色 总体口味: 东( ) 西( )南( )北( ) 采用原料: 葱烧海参——[ ] 问政山笋——[ ] 人参炖乌鸡——[ ] 绣球雪莲——[ ]
菜肴中的区域特色 总体口味: 东( ) 西( )南( )北( ) a酸 b甜 c咸 d辣 采用原料: 葱烧海参——[ ] 问政山笋——[ ] 人参炖乌鸡——[ ] 绣球雪莲——[ ] a西北菜 b鲁菜 c安徽菜 d东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