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996 Views
犬 猫 皮 肤 病. 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 马卫明 TEL : 13954812981 Email : mawm@sdau.edu.cn. 皮肤病( Dermatosis )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 皮肤是机体最外一层组织,具有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并有感觉、分泌、排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重要机能。由神经来调节,以维持机体的平衡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皮肤的构造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在真皮中具有皮肤的上皮性派生物 —— 被毛、腺体。真皮又是血液、电解质的贮藏处所,为皮肤的主体部分。.
E N D
犬 猫 皮 肤 病 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 马卫明 TEL:13954812981 Email:mawm@sdau.edu.cn 2014/9/11
皮肤病(Dermatosis)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 皮肤是机体最外一层组织,具有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并有感觉、分泌、排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重要机能。由神经来调节,以维持机体的平衡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皮肤的构造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在真皮中具有皮肤的上皮性派生物——被毛、腺体。真皮又是血液、电解质的贮藏处所,为皮肤的主体部分。 2014/9/11
一、保护机能1.对机械性刺激的防护:由于表皮的坚韧,真皮的弹性作用以及皮下脂肪的软垫作用,不仅使皮肤本身免受一般轻度的机械刺激,而且还能保护其深在组织免受冲击和和损伤。一、保护机能1.对机械性刺激的防护:由于表皮的坚韧,真皮的弹性作用以及皮下脂肪的软垫作用,不仅使皮肤本身免受一般轻度的机械刺激,而且还能保护其深在组织免受冲击和和损伤。 2.对物理性伤害的防护:(1)对干燥环境的防护:皮肤表面存在的类脂质和水起乳化作用可产生脂类薄膜,可以防止皮肤干燥。(2)对紫外线的防护:角质层内的角蛋白能吸收来自日光的紫外线,起到紫外线滤器的作用。当肌体暴露于紫外线后,它即迅速增厚。透明层内的水溶物,亦可选择吸收最容易伤害细胞核分裂的紫外线。 2014/9/11
(3)对热和电的防护:皮肤细胞不易传热和导电,受热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热容易辐射出去。但是,如果外界温度太高而达45~55℃时,皮肤就可受伤;在50~60℃时,皮肤往往凝固坏死。电压太高,皮肤血管可以扩张和麻痹,红细胞渗出而引起树枝状皮肤损害。3.对化学性伤害的防护:表皮除有角质层外,还有皮脂及其腺体,能防止化学物质的侵蚀;即使一些微小的异物由伤口侵入,也会被组织细胞所吞噬。4.对微生物的防护:皮肤的角质层及脂肪酸能抵制微生物,外界光线、皮肤的脱屑和酸度又能使病原菌难以生存。(3)对热和电的防护:皮肤细胞不易传热和导电,受热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热容易辐射出去。但是,如果外界温度太高而达45~55℃时,皮肤就可受伤;在50~60℃时,皮肤往往凝固坏死。电压太高,皮肤血管可以扩张和麻痹,红细胞渗出而引起树枝状皮肤损害。3.对化学性伤害的防护:表皮除有角质层外,还有皮脂及其腺体,能防止化学物质的侵蚀;即使一些微小的异物由伤口侵入,也会被组织细胞所吞噬。4.对微生物的防护:皮肤的角质层及脂肪酸能抵制微生物,外界光线、皮肤的脱屑和酸度又能使病原菌难以生存。 2014/9/11
二、调节体温 皮肤分布有结构复杂的血管网,是机体重要血库之一。当毛细血管扩张时,皮肤容纳机体全部循环血液量的10%以上。因此,皮肤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三、分泌与代谢 皮肤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来完成分泌功能,在排泄废物和保持电解质与水的平衡上也是起重要作用,即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肾脏功能的辅助作用。 2014/9/11
四、感觉作用 皮肤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构成精密的情报网,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它们的冲动沿着感觉通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借大脑皮层活动而产一种感觉,例如,冷觉、热觉、触觉和痛觉等。这些感觉对于保持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起着保护作用。 。 2014/9/11
对患皮肤病的动物来说,详细病史调查非常必要!对患皮肤病的动物来说,详细病史调查非常必要! 发病持续时间; 最初发病部位; 发病年龄(幼龄-食物跳瘙过敏、真菌病等,中老动物-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内分泌等); 动物居住条件; 动物与主人的关系; 动物在家中的地位; 用药后的效果。 病史调查 2014/9/11
现症检查-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皮损 斑点(macule) -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既不高起,也不凹下,可见而不可触知的皮损。其常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模糊。 2014/9/11
丘疹(papule) 是指高起于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其直径一般小于1cm,病变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2014/9/11
风疹块(wheal)-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其特点是发生突然,伴有瘙痒。皮疹消退快(一般不超过24h)消退后不留痕迹。 2014/9/11
水疱(vesick)和大疱(bulla) 为高出皮面的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0.5者称为小疱,大于0.5cm 者称为大疱。 2014/9/11
结节(nodule) 为可触及的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实质性损害,病变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2014/9/11
脓疱(pustule) 为含有脓液的疱。多由化脓细菌感染所致,疱周有红晕,如脓疱;少数为非细菌性脓疱,如脓疱性银屑病。 2014/9/11
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质和细胞成分的囊样结构。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中,有由上皮细胞组成的囊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扪之有囊性感,如表皮囊肿、皮脂腺囊肿。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质和细胞成分的囊样结构。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中,有由上皮细胞组成的囊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扪之有囊性感,如表皮囊肿、皮脂腺囊肿。 2014/9/11
鳞屑(scale) 系指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表现为大小、厚薄及形态不一的干燥碎片。 2014/9/11
溃疡(ulcer) 是指皮肤的深达真皮以下的缺损。溃疡形态、大小、深浅随病因而异,愈后有疤痕形成。 2014/9/11
表皮擦伤(scratch marks),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点线状缺损。常见于瘙痒性皮肤病。 2014/9/11
结痂(crust) ,系指皮损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及脱落组织等干涸而成的附着物 2014/9/11
瘢痕(scar) 系指真皮或更深层的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形成的损害。损害高于皮面者为增生性瘢痕;低凹于皮面者为萎缩性瘢痕;其与皮面平,不凹下,亦无凸起为平滑瘢痕。 2014/9/11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也称苔藓化,是指皮肤限局性浸润肥厚,粗糙变硬,干燥脱屑,皮沟加深,皮嵴突起等类似革样的表现。多因摩擦或搔抓使角质层及棘细胞层增厚,真皮慢性炎症浸润所致。 2014/9/11
高色素化 2014/9/11
角化过度 2014/9/11
肿瘤 2014/9/11
一、皮肤刮片 1、用具 载玻片、10#刀片、显微镜、矿物油、盖玻片、镊子 2、方法 浅表-广泛刮取;深部-捏起刮至渗血。 3、可用于寄生虫成虫、卵或粪便的检查。 犬猫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2014/9/11
刮取的病料应该含有足够的血量 2014/9/11
角质层内的螨虫成虫 2014/9/11
二、伍德灯 有镍或钴玻璃的灯 犬小芽胞菌感染,感染部位被毛及皮肤在伍氏灯照射下发出蓝绿色特征性变化 2014/9/11
三、真菌培养 DTM-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拔毛或爪刮屑培养 所有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疑似皮肤真菌,必须镜检鉴定 2014/9/11
四、脓细胞检查 穿刺脓疱涂片染色 脓疱内含有感染有细胞内球菌的中性粒细胞 2014/9/11
五、醋酸胶带法 1、用品 醋酸胶带、diff quick染色液、浸渍油 2、方法 用胶带粘损伤皮肤,粘在载玻片上,对酵母菌染色 3、结果 100×镜检,可以看到酵母菌;10×镜检外寄生虫,不着色,看不到。 2014/9/11
多发生于动物皮肤褶皱处,如面部、嘴唇、外阴、体部与尾部褶皱处,特别是皮肤疏松的动物,如沙皮犬。多发生于动物皮肤褶皱处,如面部、嘴唇、外阴、体部与尾部褶皱处,特别是皮肤疏松的动物,如沙皮犬。 一、病因 褶皱处摩擦、磨损、空气流通性差以及过多的表面分泌物导致皮肤浸渍,从而引起细菌或酵母样菌侵入而感染。 二、症状 在皮肤褶皱处出现渗出、红斑、湿性损伤为特征。病变经常出现在面、唇、颈下、外阴、后肢内侧、尾部等。 皮肤褶皱脓皮病 2014/9/11
沙皮犬颈下皮肤褶皱皮肤病 2014/9/11
三、诊断 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初步诊断;确诊-受损部位抹片观察可见细菌或酵母样菌。 鉴别诊断-皮肤刮片排除蠕形螨和厚皮马拉色菌。 四、治疗 1、剪毛,过氧化苯甲酰清洗; 2、抗生素或抗真菌软膏; 3、手术切除皮肤褶皱。 2014/9/11
皮肤受到摩擦、抓挠、舔咬等损伤后出现的急性炎症和渗出。皮肤受到摩擦、抓挠、舔咬等损伤后出现的急性炎症和渗出。 易发生于炎热天气,长毛犬。 患病动物频繁或持续地抓挠或舔咬某一区域皮肤,皮肤出现红斑、潮湿且有大量渗出物。发病早期可以看到动物脱毛或被毛稀疏。 剪毛后可以见到病灶地边界,围绕脓性外伤性毛囊炎的卫星病灶。 脓性外伤性皮炎(急性湿性皮炎、热斑) 2014/9/11
金毛猎犬的脓性外伤性毛囊炎,剪毛后可见卫星样损伤金毛猎犬的脓性外伤性毛囊炎,剪毛后可见卫星样损伤 2014/9/11
治疗 剪毛、清洗损伤,止痒,去除病因;当围绕病灶出现丘疹和脓疱时,可能发展为毛囊炎或疖病,此时应全身使用抗生素。 2014/9/11
皮肤真菌病是指寄生于犬等多种动物被毛、皮肤、爪等组织中的真菌引起的各种皮肤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有渗出液、鳞屑或痂皮形成、发痒等为主要特征。本病为人兽共患病,又称为“癣”。皮肤真菌病是指寄生于犬等多种动物被毛、皮肤、爪等组织中的真菌引起的各种皮肤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有渗出液、鳞屑或痂皮形成、发痒等为主要特征。本病为人兽共患病,又称为“癣”。 皮肤真菌病 2014/9/11
病原 有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的成员,其中约20余个种能够感染人和动物,引起犬皮肤真菌病的真菌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属亲动物型真菌,主要侵害动物;石膏样小孢子菌是亲土壤型真菌,多数腐生于土壤中,但也可感染人和动物。皮肤真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犬小孢子菌能在干燥环境中存活13个月,有些真菌甚至存活可达5~7年。 2014/9/11
流行病学 炎热潮湿气候发病率比寒冷干燥季节高。皮肤真菌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犬、猫是犬小孢子菌的主要传染源,被毛、皮屑及被污染的环境也可成为传染源。石膏样小孢子菌主要存在土壤中,在野外活动时间较长的动物较为易感,并且病变主要见于与土壤接触多的部位。啮齿动物是须毛癣菌的主要传染源,犬主要与啮齿动物接触而感染。 2014/9/11
症状 犬皮肤真菌病主要表现脱毛,病变皮肤有界限明显的局灶性或多灶性斑块,呈圆形、椭圆形、无规则形状或弥漫状,并形成鳞屑。常在病犬的面部、耳朵、背部、四肢、趾爪等部位发病。 发癣菌感染,斗牛犬面部局部被毛脱落、皮肤充血、结痂 2014/9/11
危地马拉犬后肢发癣菌感染,皮肤发生化脓性炎症危地马拉犬后肢发癣菌感染,皮肤发生化脓性炎症 2014/9/11
黄菌感染,犬面部出现黄色鳞状癣痂 小芽胞癣菌感染,犬面部脱毛、有癣片、毛稀疏 2014/9/11
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猫真菌皮肤病--皮肤红疹与结节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猫真菌皮肤病--皮肤红疹与结节 2014/9/11
马拉色菌引起的狮子犬的足部红肿 2014/9/11
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和真菌培养鉴定等,可作出诊断。 1、伍氏灯(Wood’s lamp)检查:在暗室里用伍氏灯照射病犬的脱毛、皮屑或动物皮损区,犬小孢子菌感染可出现出现蓝绿色荧光,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很少见到荧光,须毛癣菌感染无荧光出。伍氏灯检查只能作为一种筛选手段,不能进行确诊。 2014/9/11
犬小芽胞菌感染,前爪感染(自然光下) 犬小芽胞菌感染,感染部位被毛及皮肤在伍氏灯照射下发出蓝绿色特征性变化 2014/9/11
2、病原检验:从病变皮肤边缘采集被毛或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几滴10%~20%氢氧化钾溶液,覆以盖玻片,作用30min或在弱火焰上微热,待样品透明后,进行镜检。2、病原检验:从病变皮肤边缘采集被毛或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几滴10%~20%氢氧化钾溶液,覆以盖玻片,作用30min或在弱火焰上微热,待样品透明后,进行镜检。 犬小孢子菌感染,可观察到呈棱形、壁厚、带刺、多分隔的大分生孢子。 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镜下可见呈椭圆形、壁薄、带刺、含有达6个分隔的大分生孢子。 须毛癣菌感染,镜下可看到毛干外呈链状的分生孢子。 2014/9/11
3、真菌培养:将病料接种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置25℃进行培养。3、真菌培养:将病料接种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置25℃进行培养。 培养3~4天后,犬小孢子菌菌落呈白色或浅黄色,培养7~14天后有羊毛状菌丝生成,表面呈浅黄色绒毛状,中间有粉末状菌丝,背面呈桔黄色为其特征。 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快,呈浅黄色到黄棕色,表面平坦至颗粒状结构,背面呈浅黄色到黄棕色。 须毛癣菌的菌落,呈白色到淡黄色,表面平坦呈粉末状,背面呈棕色到黄棕色,也可能为深红色。 2014/9/11
4、动物接种:选择兔、猫或犬等易感动物,将接种处被毛剪掉、洗净,用砂纸轻轻擦,使局部皮肤快出血为止,然后将病料抹在被擦皮肤上,使之感染。几天后就出现阳性反应,病变部出现发炎、脱毛和结痂等。 2014/9/11
防治 :对病犬进行及时治疗,常采用下列治疗方法。 1、外用药物疗法 选择刺激性小、对角质浸透力以及抑制真菌作用强的药物。可选用克霉唑软膏、咪康唑软膏和癣净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用前将患部及其周围剪毛洗净,去除皮屑和结痂等污物,脱脂,然后再涂抹软膏,2~3次/d,直至痊愈。 2、内服药物疗法 对慢性重剧的皮肤真菌病,需在外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内服药物治疗。灰黄霉素,每天30~40mg/kg体重,拌食,连用4周左右。服药期间增饲脂肪性食物,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妊娠动物禁忌口服灰黄霉素,否则可引起胎儿畸形。酮康唑每天10mg/kg体重,分三次口服,连用2~8周。 20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