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95 Views
性別與媒體再現. 公共關係暨廣告系 蔡佩芳. 性 V.S 性別. 雄 (male) 雌 (female) 男性 / 陽性氣質 (masculinity) 女性 / 陰性氣質 (femininity). 生物 (Sex). 社會 / 文化 (Gender). 思考:性別刻板印象. 《 外型 》 紅女綠男 女弱男壯 《 氣質 》 男勇敢女溫柔 男理性女感性. 思考:性別刻板印象. 《 活動 》 男動女靜 女生不愛運動嗎. 思考:性別刻板印象. 《 分工 》 家務分工 學校分工 職業分工. 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
E N D
性別與媒體再現 公共關係暨廣告系 蔡佩芳
性 V.S 性別 雄(male) 雌(female) 男性/陽性氣質(masculinity) 女性/陰性氣質(femininity) 生物(Sex) 社會/文化(Gender)
思考:性別刻板印象 《外型》 • 紅女綠男 • 女弱男壯 《氣質》 • 男勇敢女溫柔 • 男理性女感性
思考:性別刻板印象 《活動》 • 男動女靜 • 女生不愛運動嗎
思考:性別刻板印象 《分工》 • 家務分工 • 學校分工 • 職業分工
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 生物(Sex)性別 社會/文化(Gender)性別? 教育+文化+法律+宗教+制度+媒體…
媒體的種類 • 傳統大眾媒體:廣播、報紙、電視、有線與衛星電視、 書籍、電影、廣告 • 新興媒體:網路、連線遊戲、電腦電視遊戲、手機
媒體的重要 媒體是生活要素 無人能自絕於媒體,媒體已經超越物件的本質,而成為環境, 如同陽光、水、空氣,是生命與生活的要素 媒體是教育環境 人們透過媒體認識世界,認識人、事、地、物與自己的關係, 我們與他人透過複雜的媒體互動建立社會關係,再將這些關係整 合成為日常生活的樣貌 資料來源:媒體素養教育 吳翠珍、陳世敏
媒體的影響 媒體是意識形態工具 媒體是重要的知覺與想法的型塑者(shaper),是所謂意識工業(consciousness industry),不只提供有關世界的資訊,也建構我們如何看世界、瞭解世界的方式 媒體重製強化刻板印象 媒體原本被期望可以建構出平等互動的平台,幫助整個社會不同團體和族群的成員,反倒變成塑造和強化刻板印象的最大社會機制 資料來源:媒體素養教育 吳翠珍、陳世敏
為何媒體無法真正客觀的反映真實? • 媒介面對時間和預算限制,只能描繪事件的重要特徵來,媒體經由「刪除」或「選擇」呈現強調某主題內容,常利用簡單和突顯的方式,「類目化」某些議題、團體或族群。 • 媒體運作與表現含有某些價值,如出資者的價值觀和利益。 • 媒體有獨特的符碼形式、美學觀、及作業常規,進而影響閱聽人的感知與評估。
性別與媒體再現 • 自1960 年代以來,女性致力於追求社會地位與權力的平等。 • 開始注意媒體究竟是如何再現女性,除分析新聞媒體中的女性,亦關注流行文化面向,如戲劇中的女性、電影中的女性、廣告中的女性,其中又以廣告與性別的研究最多。 • 雖然女性在現實社會中的角色與以往已大不相同,但媒體中的性別再現卻沒有雖著時間與社會的變遷而有所改變。
不同場域/身分的男女形象 大家來找找 媒體再現的男女形象
廣告中的女性 女性自然扮演家庭主婦與母親角色,擅長照顧家人
女性的生活目標 主要是吸引並維持男性注意
性的吸引力 約有20%電視廣告 對女性進行身體剝削,部分具性暗示
廣告中的男性 男性氣概迷思--獨立、強壯、粗壯的男子氣概
認真、嚴肅、 不擅表達感情、重視男性情誼
戲劇中的女性 • 故意醜化公領域的女性形象。 • 女性年輕貌美,目的在討好男性。 • 女性若兼具多重角色,應兼顧家庭與事業 • 女性是依賴的、是花瓶。 • 女性習以美貌與身體取得權力。 • 女性成為暴力受害者,而漸被認為正常 資料來源:吳心怡(1999)
戲劇中的男性 • 高度冷靜,自信滿滿與果斷理性 • 高成就者,在男女關係中具宰制權,男性需主導才有出息。 • 男性成熟、老成更有魅力。 • 男性有專業能力,但不擅於看管小孩、照顧家務。 資料來源:吳心怡(1999)
電影中的女性 • 女性角色會隨著不同時期的社會需要而轉變 • 「堅強女性」角色往往在片尾表現出一種意願,引退於其所愛的男子背後 • 女性的身體被物化,成為滿足男性慾望的商品 • 致命女性形象,女人的美麗永遠是男人墮落的原罪 • 女性成為不斷消費的拜物者 (擷取電影片段圖片)
電影中的男性 席維斯‧史特龍的一系列電影中,幾乎每個畫面都充斥著各種男性的符碼
阿諾‧史瓦辛格除了少數幾部轉變形象的作品﹝如『魔鬼孩子王』(kindergarten Cop)以及『魔鬼二世』(Junior)﹞之外,也是極力地賣弄其陽剛孔武的形體魅力。
事實上,類似刻意強調男性肉體的鏡頭不僅限於大銀幕,在各種傳播媒體如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報章雜誌等,同樣相當地普遍。事實上,類似刻意強調男性肉體的鏡頭不僅限於大銀幕,在各種傳播媒體如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報章雜誌等,同樣相當地普遍。 • 男性觀眾藉由想像的化身(如英雄般的男主角),在電影虛幻的世界中,控制並擁有女主角,是種認同的過程。
流行歌曲的性別形像 • 愛情是普遍主題 • 情歌的女性角色,傳統角色居多,如被動等待、難以捉摸、容易受傷害 • 情歌的男性角色,亦為傳統扮演,如主導愛情、征服女性、照顧女人 • (幫忙再做兩張對照組,如梅艷芳的女人花vs?? ;張震嶽的??)
流行歌曲─國語歌曲 男人真心守護 女性心都碎了 疼你的責任 作詞:姚若龍 作曲:黃品冠 編曲:吳慶隆每次你任性時說的一些話 你知道那有多傷人嗎 但我頂多只氣個三分鐘吧 最後依然體貼的送你回家 有時想如果我不是一直讓 你也許會懂得學著體諒 但是我完全無法硬著心腸 做得讓你有一點難過失望 總覺得有疼你的責任 要你是最快樂最單純的人 因為你讓我的心變得豐盛 原來不奢望的變成可能 總覺得有疼你的責任 讓你做最輕鬆最自然的人 我想不遮掩也是一種信任 愛的瞭解包容 才算愛得完整 街角的祝福 作詞:戴佩妮 作曲:戴佩妮 多少個秋 多少個冬 我幾乎快要被治癒好但還是會只因為一個重覆的話題 就無心自擾也曾想過 若真遇見 我們應該如何是好我想我還是會還站在某一個街角 不讓你看到只因為我不想打擾 只因為怕你解釋不了只因為現在你的眼睛裡 她比我還重要我只好假裝我看不到看不到你和她在對街擁抱你的快樂 我可以感受得到 這樣的見面方式對誰都好我只好假裝我聽不到 聽不到別人口中的她好不好再不想問 也不想被通知到 反正你的世界我管不了若不想問 若不想被通知到 就把祝福 留在街角
流行歌曲─台語歌曲 男人出外打拼 女人哀怨等候 心愛的再會啦 作詞:伍佰 作曲:伍佰海上的 船螺聲已經響起對你猶原情綿綿 今日要來離開心愛的 不甘看你珠淚滴在我不在的日子 你著保重自己*異鄉啊 總有坎坷路要行 我袂寂寞 有你在我的心肝 男兒啊 立志他鄉為生活 和妳團圓 在我成功的時#最後的 船螺聲又再響起猶原不甘來離開 手牽著心愛的 再會啦 愛到才知痛作詞:李克明 作曲:徐嘉良 主唱 : 黃乙玲*為著你今仔日欲來找我對早上等到深夜阮總是相信你會甲阮來作伴猶原無影無跡我不敢相信那無你甘會生活按怎渡我的生命寒風也冷袂過你對我的心肝那堪糟蹋著我 #愛到你心驚驚 想到你心痛痛但是我無法度將感情收煞看到你愛別人就親像你愛我按怎攏袂心痛愛到你心驚驚 想到你心痛痛我己經無資格對你講條件等別人對待你就親像你對我愛到才知影痛
如何解讀媒體性別? 娛樂休閒之餘,也請看見性別 1.拆解媒體、重讀性別 2.尋找反刻板印象媒體內容 如"頑皮公主不出嫁"完全顛覆了傳統童話中 柔弱美麗的公主一心或一生只等待英俊王子 的救贖,從此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