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70 Views
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检测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研部 吴耀忠. 一、要重视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要重视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1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 3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
E N D
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检测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检测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研部 吴耀忠
一、要重视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要重视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 3、学校、学生情况分析(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 4、预测学生学习新内容可能会碰到的困难(确定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措施)
一、要重视教学任务分析 例子:16.1《磁是什么》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学习“磁的妙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磁体周围有什么?”,逐步建构“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特点。在学生的活动体验中,逐步建构“磁感线”概念,并学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从整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来看,磁场和磁感线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因此,本课时是后续学习电流磁场的基础。
一、要重视教学任务分析 例子:16.1《磁是什么》教学设计 学生对简单的磁现象并不陌生,但是“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对于他们来说,却都是全新且抽象的知识。因此,本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磁场”和“磁感线”的学习过程,感受观察和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而在磁感线概念建立过程中,体验用图像模型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
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目前的教学目标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内容标准和表现性标准(能力标准)不明确。
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从内容标准看,主要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对各个层次的要求不太明确。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理解是这样描述的:“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这样的描述,对于不同的老师来说肯定有不同的理解,造成教学要求和题目的难度差异很大。对教学和检测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能力标准就是每一内容下的表现性水平,也称作“表现性标准”。表示的意思就是衡量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标准。 在目前我国的各类课程标准中,没有能力标准,因此目前我们所说的学生学业水平(成绩)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其标准是非常模糊的,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的,各类考试(评价)的解释性不强。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现行课程标准描述精度不够,导致教师在课程实施和考试评价中,难度难以把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要求被明显拔高。 2、目前教师在书写(陈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时,问题还是较多,主要是目标的主体比较含糊,很多教师认为是教师自己,因此出现“培养学生……”等目标。其实在写教学目标时,主体应该是学生;行为动词乱用。
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例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有强弱和有方向。 (2)知道可以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记住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产生问题,提出猜想,演示验证,逐步体会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感受观察和实验这两种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 (2)通过建立“磁感线”的过程,感受用图像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小组讨论与小组实验,懂得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 (2)通过感受磁场这种物质的存在,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评价的观察点 • 与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符合? • 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因材施教等要求) • 与知识的教学进程要求是否符合?
三、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一般说来,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但仅仅依据教科书来安排全部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学内容广义上讲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应该获得的思想、观点,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总和(要从广义知识论来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因此,需要教师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依据国家规定的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它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从质和量上作出了规定,为我们提供了选择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 。
三、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应特别注意遵循下面七条标准。 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学科性 。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要符合学科的逻辑关系。 学科内容 >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考试内容
三、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例子:演示:对比实验
评价教学内容的观察点 • 选择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 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学科逻辑关系?
四、教学过程 这里指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局限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教学过程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其二,这种认识又不同于一般认识或其它形式的认识,有其特殊性。它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接受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 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 教学中交往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性。
四、教学过程 1.交往的本质属性 ---- 主体性 2. 交往的准则 ---- 相互理解 3. 交往的运行机制 ---- 视界融合 4. 交往的存在状态 ---- 全息互动
四、教学过程 例子: 教学环节一:让学生感受磁场是一种物质 活动1:让海宝舞动起来、演示1:对比实验 教学环节二:让学生感知磁场有强弱和方向的特点。 活动2:观察铁屑分布、演示2:DIS演示实验 活动3:观察小磁针指向 教学环节三:让学生了解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 活动4:铁丝板实验、活动5:画出其它磁场的磁感线
评价教学过程的观察点 • 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 • 是否符合教学逻辑关系?
五、教学检测要与教学目标要求相匹配 教学检测是指教师为了了解和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通过课堂例题、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等评价方式推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使教学检测能够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作为教学检测工具的课堂例题、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等,一定要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这样才能准确的、真实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
五、教学检测要与教学目标要求相匹配 目前在教学检测中存在着很多随意性和盲目性。主要反映在课堂例题、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难度偏高,有时大大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其次还反映在教学要求超前现象上,如教师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思想进行教学,将需要通过几节课达到的教学要求,企图通过一节课后就要达到;将要到初三(或高三)达到的教学要求,希望在初二(或高一)就达到,这样也会引起学生教学负担的加重。因此教学检测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互相匹配,是当前学校教学中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
评价课堂教学检测(例题、课堂练习)的观察点评价课堂教学检测(例题、课堂练习)的观察点 • 是否与教学目标要求一致 ?
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切的教学行为都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围绕教学目标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过程进行教学,再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检测教学效果,根据检测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教学措施。
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检测一致性的要求看,老师要能够回答几个问题: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你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考虑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你对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符合学科的逻辑关系?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的逻辑关系?你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活动对应于落实哪个教学目标? 你设计的教学检测工具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对于没有达标的知识点,应该采用什么手段加以补救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