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28 Views
新课标下 对基础实验的再认识. 苏州市振华中学化学组 孙彬彬 2013 年 8 月. 研讨基础实验 学习新课标的修订内容(实验部分) 对基础实验的再认识 基础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研讨基础实验. 第一阶段: 2013 年 3 月 -4 月 基础实验集训 围绕“实验用品的具体化、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实验探究的精细化”,研讨操作基础点、实验 探究点。. 一、研讨基础实验. 第二阶段: 2013 年 4 月 19 日 苏州市直属初中化学教师实验评优课 主 办:苏州市教科院和苏州市教育装备站
E N D
新课标下 对基础实验的再认识 苏州市振华中学化学组 孙彬彬 2013年8月
研讨基础实验 • 学习新课标的修订内容(实验部分) • 对基础实验的再认识 • 基础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研讨基础实验 第一阶段:2013年3月-4月 基础实验集训 围绕“实验用品的具体化、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实验探究的精细化”,研讨操作基础点、实验 探究点。
一、研讨基础实验 第二阶段:2013年4月19日 苏州市直属初中化学教师实验评优课 主 办:苏州市教科院和苏州市教育装备站 课 题: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 比赛形式:参赛选手根据抽签的顺序,模拟上课, 授课时间为30分钟。
一、研讨基础实验 第三阶段: 2013年 基础实验同课异构公开课观摩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课程理念 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二、学习新课标的修订内容(实验部分) 1. 调整“课程目标”的内容要求 2.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3. 调整“实施建议”的内容要求
二、学习新课标的修订内容(实验部分) 1. 调整“课程目标”的内容要求
二、学习新课标的修订内容(实验部分) 1. 调整“课程目标”的内容要求 2.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3. 调整“实施建议”的内容要求
2.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1)“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两个变化”
新增1个二级主题:“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规定了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新增1个二级主题:“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规定了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 科学 探究 变化一
基础学生实验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 燃烧的条件。 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 酸、碱的化学性质。
明确了初中生应学习的7项基本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具体要求明确了初中生应学习的7项基本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具体要求 变化二
2.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2)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3)增强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准确 性和指导 删除案例:“例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 含量会改变吗?”
主题 (单元) 《实验稿》建议的实验活动 二(二) ③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二(二) ⑥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三(一) ④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 四(二) ①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新的物质 四(二)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4)删去“活动探究建议”中难度较大的实验活动
二、学习新课标的修订内容(实验部分) 1. 调整“课程目标”的内容要求 2.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3. 调整“实施建议”的内容要求
3. 调整“实施建议”的内容要求 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 “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完成标准要求的必做实验” “根据学校实情选择实验形式”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
明确基础实验的操作基础点和探究点 操作集训 边学习 边实践 把握基础实验与实 验技能之间的联系 课标学习 再学习 再认识 基础实验规划设计 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三、对基础实验的再认识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基础实验3. 燃烧的条件 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
强化实验安全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学生第一次动手 进行化学实验 • 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法、分析归纳法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初次使用酸、指示剂 建议:增加对比实验,便于观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和碳酸分解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对比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
基础实验3. 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 沪教版
整体规划初中化学中有关“金属”的学习 可以整体设计为三个阶段: • 第1章 探究镁的性质、铜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常用的探究金属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 • 第5章 系统学习金属的化学知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冶炼、锈蚀和防护、用途等),初步认识镁、铁、铜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有差异。 • 第7章 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四、基础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 把握实验中的化学思想 宋心琦教授这样解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蕴含的化学元素论思想:“这是一个利用化学方法从含氧化合物中分离出氧元素并制备氧单质的实验。实验所选择的化学体系和所用的的仪器及基本操作都比较简单,但却是最能体现化学特色,是对化学倚为基础的化学元素论的有力佐证。”
1. 把握实验中的化学思想 四、基础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控制变量法应用举例: 基础实验3“物质的燃烧条件” 基础实验4“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实验“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基础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8个基础实验也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新要求:尽量省资源、无污染、无废物、多循环、多利用。 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在实验中对学生从严要求,包括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后处理剩余物等。
四、基础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3. 规范实验报告
在化学启蒙阶段,对学生加强观察和记录、 • 表述能力的训练。 P.25 铜的探究实验 P.9 蜡烛燃烧 P.32 氧气的性质 “氧气”是初中阶段训练观察、记录和表述能力的最佳时机和最佳素材。
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充分依据实验现象, • 全面分析问题。 填写实验现象仅仅是完成实验报告的第一步,根据 观察、记录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有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增加实验步骤。
保留“实验中产生的疑问”,及时帮助 • 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理论不一致的现象、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往往比较高涨。实验报告中的问题讨论变“单向提问”为“双向互补”,即除了教材、施教者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 能否仍然保留“实验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师生之间书面的交流,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实验问题,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验目的、实验用品的设置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的 时段性,适当增加一些开放度,发挥学生在实验 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