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5 Views
减负 增质 功夫在课堂. 南开区教育中心 2010 年 12 月. 目标和任务. 1 、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点;了解教材的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掌握教学方法。 2 、通过实践和研究,严格检查执行标准与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3 、探索课程综合化、学科综合化的途径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普遍应用,构建体现新课程思想的教学活动方式;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 二、存在问题. 问题一、课堂效率不高。 问题二、课堂具有封闭性、开放性成分少。 问题三、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问题四、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学生本身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懒于思考。
E N D
减负 增质功夫在课堂 南开区教育中心 2010年12月
目标和任务 • 1、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点;了解教材的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掌握教学方法。 • 2、通过实践和研究,严格检查执行标准与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3、探索课程综合化、学科综合化的途径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普遍应用,构建体现新课程思想的教学活动方式;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
二、存在问题 • 问题一、课堂效率不高。 • 问题二、课堂具有封闭性、开放性成分少。 • 问题三、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 问题四、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学生本身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懒于思考。 • 问题五、课堂教学走形式。
三、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 • (1)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即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提得明确、具体、恰当。 • (2)符合学生实际,即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教学的广度、深度适当,能为学生所接受。 • (3)注重教材的挖掘和使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教材,拓展知识领域,研究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材呈现方式。 • (4)加强反馈落实。探索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的路径,实实在在教学,一课一得。
(二)、教学内容 • (1)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 • (2)要渗透德育,注重思想教育。 •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 (4)难易适中,结构合理。
(三)、教学过程(1)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三)、教学过程(1)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 • 1.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 • 2.要多开展集体备课,创造性的资源共享。 • 3.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如何研究教材 • 研究教材一般分为三步: • 第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大纲、考纲), • 第二步阅读教材(把握内容、明确教材地位), • 第三步:分析教材,读懂教材。纲举目张,从整体把握上再去把握各个从属部分,这还只是教师自我内在感受,教给别人什么,怎么教,你对教材怎么分析,这是备课重点。
4.备课要清楚以下几方面: • ①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 A:全面而有所侧重。要有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能达到的教学要求。 • B:明确、具体。 • C:要求恰当。
②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教材地位而言的,关建要制定出突出重点的具体教学策略,时间安排的中心位置,避免前松后紧等。②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教材地位而言的,关建要制定出突出重点的具体教学策略,时间安排的中心位置,避免前松后紧等。 • ③对教学难点要把握的准确。突破要有理性认识,有实效性方法、手段、措施,教学的难点是对学生的接受难易而言的。 • ④设计好符合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原则。
转变四个教学方式 • 在“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下: • 主动参与 • 合作学习 • 精讲精练 • 差异发展
主动参与: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参与: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 合作学习:从个体学习专项互助学习,提高“合作信息”的实效性; • 精讲精练:从繁琐讲授和平庸练习转变为“讲得精确,练得精当; • 差异发展:从面相少数学生教学转向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
(3)教学的”五主原则” • 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教材为主源、 • 问题为主轴、 • 训练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的四个特性: • 一是计划性。 • 二是先导性。 • 三是启发性。 • 四是激励性。
“学生为主体”应具有“三性”; • 一是积极性。 • 二是主动性。 • 三是绩效性。
对“教材为主源“的要求 • 一是要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的重点; • 二是要疏通好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四者之间的对话渠道; • 三是能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延伸拓展,使教材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问题为主轴“的要求 • 1、营造融洽的气氛。首先是民主气氛,其次是自由气氛,再次是合作气氛。 • 2、创设问题情境。 • 3、分析问题要素。 • 4、消除问题症结。
对“训练为主线“的要求 • 教师指导下的训练的两个特点:1、综合性。2、多元性。 • 指导学生训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训练目标必须明确而集中; 二是必须让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回顾旧知; 三是训练尽可能是多层次的、综合的,需经几个回合才能完成的; 四是在训练过程中要想办法激起学生争论的热情。
(四)、教学基本功 • (1)课堂教学语言 • (2)驾驭课堂的能力 • (3)板书、板画美观工整 • (4)仪表庄重,教态自然 • (5)实验操作熟练准确,能给学生正确进行示范操作
(五)、教学效果 • (1)实现教学目标。 • (2)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能自觉、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 (3)有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 • (4)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进一步端正,兴趣进一步增强,目的进一步明确,求知欲进一步提升,学习毅力进一步坚定。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