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四節

第四節. 法國的民主道路. 法國簡史 (1/2). 西元前十世紀起,法國是塞爾特人 (Celtic) 居住地,古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 (Gaul) ,西元前二世紀羅馬人二度侵入,其後凱薩大帝 (Caesar) 亦曾佔領過高盧。 西元四世紀,羅馬教皇承認高盧為一個主教區,其後法蘭克人擊敗高盧總督取得統治,克洛維斯一世 (Clovis I ) 建立法蘭克王國。. 法國簡史 (2/2).

veda-co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節 法國的民主道路

  2. 法國簡史(1/2) • 西元前十世紀起,法國是塞爾特人(Celtic)居住地,古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Gaul),西元前二世紀羅馬人二度侵入,其後凱薩大帝(Caesar)亦曾佔領過高盧。 • 西元四世紀,羅馬教皇承認高盧為一個主教區,其後法蘭克人擊敗高盧總督取得統治,克洛維斯一世(Clovis I)建立法蘭克王國。

  3. 法國簡史(2/2) • 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為爭奪王位渡海征討法國,引發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在法蘭克王國傾危之際,聖女貞德(Joan of Arc,1412-1431)奮勇抗英以死喚起法人民族意識,1453年終於擊敗英軍獲得勝利。 • 15世紀末,法國逐漸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與君主制,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逐步建立起共和制,走向民主制的道路。

  4. 《法國大革命》背景 • 在革命爆發之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天主教高級教士;第二等級,封建貴族;第三等級,資產階級、農民、無產階級以及除第一、第二等級之外的其他階層。 •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位時,代表法國三個等級的三級會議(Estates General)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決定召開三級會議,希望在會議中能針對增稅、限制新聞出版等問題加以討論並獲得授權。但是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主張增稅為非法。國王與第三等級代表之間的關係陷入緊張狀態。

  5. 1789年6月,第三等級代表決定成立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同時主張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路易十六於是關閉了國民議會,並宣佈它是非法集會。 • 7月9日,國民議會宣佈另成立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此時的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將危及自己的統治權力,決定以武力鎮壓並解散制憲議會。 • 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隔天市民們與國王的軍隊展開戰鬥。7月1 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監獄 (Bastille),取得初步勝利。

  6. 路易十六失敗後不得不承認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在實際上便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路易十六失敗後不得不承認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在實際上便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 其後,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佈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並通過《人權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7. 《人權宣言》(17條) • 前言: • 組成國民會議的法蘭西人民的代表們,相信對於人權的無知、忽視與輕蔑乃是公共災禍與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決定在一個莊嚴的宣言裡面,闡明人類自然的、不可讓渡的與神聖的權利,…以便公民們今後根據簡單的而無可爭辯的原則提出的各項要求,能恆久地導向憲法的維護並有助於人類全體的幸福。 第一條 在權利方面,人類是與生俱來而且始終是自由與平 等的。社會的差異只能基於共同的福祉而存在。 第二條 一切政治結社的目的都在於維護人類自然的和不可 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是自由、財產、安全與反抗 壓迫。 第三條 整個主權的本原根本上乃寄託於國民。… 第十七條 財產是不可侵犯與神聖的權利…

  8.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 法國大革命是一個影響法國以及歐洲的政治與社會結構的鉅變。它受到啟蒙運動所發展出來的公民權、不可剝奪之人民權利、與民族主義思潮,搖撼了歐陸傳統的絕對王權以及伴生的封建體制與天主教會的宗教壟斷。 • 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Liberty, Equality, Fraternity)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

  9.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啟蒙運動的思潮專指18世紀在英、德、法等國所醞釀、發展的思想運動。說它是一種哲學思潮,不如說它是文化史上的大事。此時期最重要的口號就是「反抗權威」。 ˙他們力圖以理性思考與經驗研究方法而使知識系統能獨立於宗教的壟罩。 ˙引領思潮的包括孟德斯鳩(Montesquieu)、盧梭(Rousseau) 、伏爾泰(Voltaire) 等人。

  10. 啟蒙運動的內涵 • (1)它意味了自然代替超自然,科學取代神學。同時假 • 定了個宇宙的精神與特質是由不可抵抗的自然律 • (Natural Law),如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所指導 • 統治的。 • (2)它將人類理智(Reason)的地位提升到神一樣的 • 高度,人類可以藉由它而得以發現自然律並且建立 • 自由律,如盧梭的普遍意志(General Will)。 • (3)它認定人類可以運用理智而使人類整體得到進步。 • (4)它尊重個人的自然權利,維護一種開明的人文主義的 • 幸福。

  11. 第五節 近代民主的發展道路

  12. 工業革命所引發的社會問題 • 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了從手工業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進展。隨後從英國傳佈到整個歐洲大陸,最後再傳播到美國。此一重大的變革被稱為「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 工業革命既使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社會與政治問題也隨之產生。在近代資本主義體系之下,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傾向日益明顯。這種貧富不均的現象,如何加以改進,成為現代政治上一個重要的課題。 • 從這樣的氛圍中出現了社會主義(Socialism)。

  13. 何謂「社會主義」 (Socialism) • 所謂「社會主義」是指,一種意識形態或社會運動,它在提出一套由社群或社會所控制的社會經濟體制,在此體制中能實現財富分配的目標。 • 扼要的說法就是通過分配,追求「平等」(Equality),而不是通過自由競爭,追求「利潤」(Interest)。

  14. 扼要說來,近代民主制度的發展乃是在英國、美國、法國等國所奠定的成果中進一步持續成長。期間交織了以下三個潮流:扼要說來,近代民主制度的發展乃是在英國、美國、法國等國所奠定的成果中進一步持續成長。期間交織了以下三個潮流: • 1.民族主義的發展 • 2.民主進程的迂迴 • 3.全球化的浪潮

  15. 1.民族主義的發展 有學者認為,「民族主義和其他主義不一樣,它本身從來沒有產生過偉大的思想家: 沒有霍布斯(Hobbes)、托克維爾(Tocqueville)、馬克思(Marx)或韋伯(Weber)。」但是不容諱言,在實際的政治實踐中,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意識型態之一。 實例: (1)1991年,蘇聯解體以及其後爆發的南斯拉夫內戰。 (2)1995年,加拿大舉行了魁北克省(Quebec)獨立公民投票。 (3)2008年2月,科索夫(Kosovo)宣佈自塞爾維亞(Serbia) 手中 獨立。 看來,民族主義與政治體制之間的關係在21世紀似乎沒有結 束的時刻。

  16. kosovo (10,887km²)

  17. 2.民主進程的迂迴 • 在現實的全球民主化過程中,它的發展路線並不是直線式的進程,而是充滿了曲折迂迴。 • 依據杭亭頓(Huntington)的研究,從19世紀民主化過程開始迄今有兩次的民主頓挫: (1) 1922-1942年,包含了義大利、德國、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奧地利、捷克、希臘、葡萄牙、巴西、阿根廷、烏拉圭、西班牙、以及日本等國走向獨裁或被軍人所掌控。 (2) 1958-1975年,包含了南美洲的祕魯、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厄瓜多、烏拉圭、智利,以及亞洲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印度、韓國、菲律賓、中華民國,再加上1956-1970年之間獲得獨立的33個非洲國家,都走向了威權政府體制。

  18. 第三波民主 • 1974年4月,葡萄牙發生左派軍事政變,推翻了持續42年的獨裁政權,開始民主化進程,也帶出了杭亭頓所標示的第三波民主化。 • 之後的15年間,民主政體在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大約30個國家取代了威權政體。 • 即使像中共政權,也在1989年爆發出民主運動,即使不多久就被鎮壓,但是民主化運動似乎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世界潮流並延續到21世紀。

  19. 3.全球化的浪潮 • 1994年,一篇文章指出,跨國速食業者麥當勞(McDonald)公司,在全球超過70個國家,將近15000個門市,其所服務的顧客平均是每天2千萬人次。而這樣的人數甚至還超過當時的希臘(1000萬人)、愛爾蘭(350萬人)與瑞士(650萬人)三國國民的總和。 • 上述的例子意味了一個事實,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彼此交織在一起,這樣的趨勢或許可說明全球化(Globalization)時代的來臨。

  20. 何謂全球化(Globalization) (1)紀登斯(A. Giddens) :全球化「意味了以全世界為範圍的社會關係之增強。它連接相距遙遠的異地,同時在此情況下,地方上所發生的事件會被遠方所發生的事件所型塑,反之亦然。」 (2)佩特士(Pieterse, Jan N.):「通過西方以科技的、商業的與文化的事物之同時擴散,世界變得更一致與標準化了,而且與現代性結合在一起。」

  21. 世界是平的 佛里曼(T. Friedman)把全球化的發展區分為三個階段: (1)「全球化1.0」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800年前後, 推動的力量來自於國家。 (2)「全球化2.0」 1800年前後~2000年,推動的力量來自於企業(或跨國公司)與硬體。 (3)「全球化3.0」 2000年~,推動的力量來自於個人與軟體。

  22. 全球化導致國家力量的衰弱? 全球化的發展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也變得更加密切,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也更加提升。此舉將使得政府施政的優先順序安排,除了考慮國內因素,也要加上國外的因素。 換言之,每個國家的政治發展,都不可避免的與其他國家牽涉在一起。甚至,有些鄰近區域的國家會為了共同的利益,讓渡部分的政府權力而彼此結盟。例如: 歐盟(EU, European Union)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非洲聯盟(AU,African Union) 上海合作組織(SCO,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東南亞國協(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23. 民主未來的展望 1.我們要國家來幹什麼? 2.資本主義會走到哪裡? (貧窮與民主的關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