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胡江(副教授) TEL : 13594137760 ; 62649862 E-mail: 378922494@qq.com. 第四章 通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 第一节 通航枢纽整体模型试验 第二节 船闸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第一节 通航枢纽整体模型试验. — 、通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基本任务. 水利枢纽 —— 如水电工程(三峡):往往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农田水利等综合效益和功能。 枢纽的布置 —— 确定通航枢纽中各主要建筑物间的相互位置。

vea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胡江(副教授) TEL:13594137760;62649862 E-mail: 378922494@qq.com

  2. 第四章 通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 • 第一节 通航枢纽整体模型试验 • 第二节 船闸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3. 第一节 通航枢纽整体模型试验 —、通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基本任务 水利枢纽——如水电工程(三峡):往往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农田水利等综合效益和功能。 枢纽的布置——确定通航枢纽中各主要建筑物间的相互位置。 枢纽布置影响的因素多、复杂;地形、地质、水文、主要建筑物的型式与需要尺寸等; 寻找一个最佳的工程方案——整体模型试验,最合理的布置方案。

  4. 二、通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 枢纽工程有挡水、泄水、输水、取水等建筑物,河岸弯曲和河床内洲滩起伏等地形条件,保证几何相似和重力相似十分重要。 枢纽模型设计除满足第三章的相似条件外,还必须保证模型是正态。 平面上的二维非恒定流的运动方程及连续方程出发进行分析。为简便计,以水深h代替水力半径。这一简化对于绝大多数通航枢纽所在的河床断面情况(宽浅式)是足够近似的。

  5. y向 x向 设x、y为水流平面纵、横坐标,t为时间,V为平面上各点垂线平均流速,vx、vy为v沿x、y向分量,Ix、Iy为沿x、y向水面比降,C为谢才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则水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可写为: (4-1) (4-2)

  6. 如第一章所述,模型水流与原型水流必须为同一微分方程描写的相似水流,据相似理论的方程分析法,由式(4-1)可导出下列比尺关系: (4-3)

  7. 由式(4-3)可归结为4个独立相似条件: (4-4) (4-5) (4-6) (4-7)

  8. 如以z表示水面高程,则曲率半径为r的弯道水流方程为:如以z表示水面高程,则曲率半径为r的弯道水流方程为: (4-8) 将(4-6)写成比尺关系式即 ,说明严格保证重力相似后,就能保证弯道水流的相似。 对于通航枢纽模型来讲,保证水流运动(重力)相似是主要的,阻力相似条件(4-7)可以稍次。原因是,谢才比尺也可视为阻力比尺,通过曼宁公式还可得到糙率比尺,可用以控制模型糙率。

  9. 满足重力相似条件式(4-6)和阻力相似条件式(4-7)仅仅是保证从平均水力要素(如垂线平均流速)意义上说的水流运动相似,而要实现通航枢纽上下游附近流态的真正相似, 还必须做到垂线流速分布相似,这就要求模型与原型的阻力系数或谢才系数同量,亦即 ,从而得: 此式表明模型必须是正态。 (4-9)

  10. 三、枢纽整体模型设计步骤: • 1、根据试验任务,主要研究问题及性质,拟定模型拟范围,选择试验场地。 • 2、选择模型比尺,要选择尽可能大的模型尺寸。 • 3、根据原型建筑物表面粗糙度(据原型建筑物材料及工艺)和原始水文测量所提供的糙率系数,用阻力相似条件估算模型各部份应有的糙率系数,选择相应的模型材料。 阻力相似条件通常表示 • 4、编制详细的模型施工(加工)计划,绘制施工图,并统筹布置模型上下游、左右岸的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控制系统及观测设备。 • 5、验证试验,主要验证瞬时水位、流速分布,局部流态等与天然河流是否相似,若不一致则应进一步修正模型河床和粗糙度。 • 验证满足要求后,便可以进行具体试验。

  11. 四、通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设计实例 葛洲坝枢纽模型——坝轴线上游约2km处,即为宽度仅为300m左右的峡谷河段。坝轴线处河身宽达2600m,河中心有两心洲,将河流一分为三股,从轴线下游河道又逐渐缩窄至800m左右,河道特性也随之由山区河道逐渐转变为平原河道。

  12. 为保证峡谷段出口的水流相似,模型进口选在峡谷段出口以上2km处,模型出口选在坝(轴线)下游约6km处,模型范围总长约9km。为保证峡谷段出口的水流相似,模型进口选在峡谷段出口以上2km处,模型出口选在坝(轴线)下游约6km处,模型范围总长约9km。 所研究的问题又是有关水流结构的问题,再加上建筑物的干扰,为了保证水流相似,采用正态模型。 图3-8 试验河段平面图

  13. 模型试验目的: • 1、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 • (1)纵、横向流速,满足规范允许值。 • (2)避免泡漩、斜流、局部跌水等,结合泥沙模型研究引航道减淤措施,优选口门的布置形式。 • 2、研究峡谷河段出口流态,船舶航行条件。这里主要是下行船舶安全进入引航道问题。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如挖槽,切嘴等。 • 3、研究上下游流速、流态,配合泥沙模型,研究泥沙输移规律并制定防淤工程措施。 • 4、进行有关水工建筑的水力学研究,如泄洪能力,坝下消能防冲等。

  14. 考虑到场地的限制和试验精度的要求,将模型长度比尺定为 。 遵守重力相似准则,据此,取 。 根据对天然资料的分析,坝上游糙率系数n的变幅为0.050~0.080,局部阻力较大,具有明显的山区河流特性。坝下游n的变幅为0.023~0.040,较小。根据阻力相似: 由此求得模型糙率应为:坝上游nm=0.0232~0.0371,坝下游nm=0.0107~0.0186。故对坝下游,采用水泥沙浆粉面;对坝上游,由于局部地形起伏较大,采用水泥沙浆粉面,再适当打毛。 据泥沙采样调查,河床糙率在各段分布不均匀,如坝上游左、右岸均局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床面多为卵石组成。坝下游主要为沙质及卵石河床,局部也有基岩出露。 进一步的验证试验表明,在这些基岩出露处,进行小范围的梅花加糙,不仅可使总的糙率相似得到满足,而且在—定程度上可调整主流位置,使模型与原型符合更好。

  15. 水文分析表明,本河段流量充沛,水深较大,年平均流量达到14000m3/s,而且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洪水期间的流速流态问题,没有最小雷诺数和最小水深的限制。例如,水文分析表明,本河段流量充沛,水深较大,年平均流量达到14000m3/s,而且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洪水期间的流速流态问题,没有最小雷诺数和最小水深的限制。例如, 原型实测枯水流量9150m3/s时,平均水深9.7m,平均流速1.15m/s。由此算得,模型水深 模型雷诺数:

  16. 模型设计时,布置9个水尺,3个流速(垂线)分布观测断面,如图中坝上17#、坝上5#;及坝下水文断面,这些水文站及断面均有原型实际观测资料可资比较。另外,还在原型上投放浮标并测有表面流速、流向和流态。模型设计时,布置9个水尺,3个流速(垂线)分布观测断面,如图中坝上17#、坝上5#;及坝下水文断面,这些水文站及断面均有原型实际观测资料可资比较。另外,还在原型上投放浮标并测有表面流速、流向和流态。 模型制成后,经过验证试验表明,模型的水面线、垂线平均流速沿河宽的分布、点流速的垂线分布、水面流态即与等原型比较符合。各级水位时的模型值与原型值相差一般不超过5cm(原型),流速偏离一般在5%以内。

  17. 第二节 船闸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一、概 述 船闸水力模型试验的试验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1、闸室灌、泄水时的水力特性曲线 H=f(t) Q=f(t) μt=f(t) n=f(t) E=f(t) dQ/dt=f(t)

  18. 2、测定闸室及引航道内过闸船舶的系缆力 闸室及引航道内船舶停泊条件: 主要以单船或船队在不同停泊位置时的纵向和横向系缆力来衡量,以不同的阀门开启时间得出不同的输水时间,视其系缆力能否满足停泊条件要求,即测出的系缆力应小于容许系缆力。 3、观测流速分布和流态(局部水流现象) 流速分布——上、下引航道、闸室(头部输水) 流态观测——输水廊道进、出口附近、闸室、下引航道流态(水流扩散消能情况)。作为判定消能工消能效果,并确定闸室底部及引航道的护底措施。

  19. 以上都是非恒定流试验内容,须恒定流试验观测内容如下:以上都是非恒定流试验内容,须恒定流试验观测内容如下: 4.测定输水廓道各段阻力系数; 5.测定输水廓道(阀门后)局部压力及分布,空化和气蚀现象分析。 6.对于高水头船闸应观测输水阀门的启门力、阀门的振动等。

  20. 二、船闸水力模型试验的设计与量测设备 (1)模型比尺 船闸输水系统的整体模型试验一般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模型比尺通常25~40。 对于局部构件的试验,如输水阀门的水力试验、输水廊道内的压力分布试验,则在更大比尺的模型(如10~20)上进行。 (2)模型材料 有机玻璃板,聚緑乙烯塑料板——输水廊道; 钢板、玻璃板——闸室; 闸首——木料框架,钢框架; 消能工部分——有机玻璃板,聚緑乙烯塑料板,木料; 骨架——槽钢、角钢等等; 引航道——砖砌,水泥抹面;

  21. 二、船闸水力模型试验的设计与量测设备 试验设备: (1)平水槽 (2)阀门启闭机 (3)量水堰 (4)流速仪 (5)钢环电阻式缆绳应力仪 (6)波高仪 (7)水位仪 (8)压力传感器

  22. 三、船闸水力模型设计实例 接受任务以后——水力计算(重要)!注意船闸水工模型与河工模型区别。 某试验室有实验场地36×8=240m2,水泵供水能力为0.15m3/s。今接受某水利枢纽通航船闸的模型试验,原始资料如下: 船型:2×5000吨级硬绑船队; 最大 水头差:29.3m; 引航道试验段长度:要求上、下游各141.5m,最大水面宽度140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