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14 Views
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创新. 北京教育学院 季 苹 2004 年 11 月. 实施新课程中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 1 ,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 2 ,确保课程标准的实现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改造学校文化 5 ,建设专业化学校 6 ,学校组织重建. 三维目标的重要性. 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什么是“基本知识”?. 第一种解释:基本即“基础”,为以后学习打基础; 第二种解释:生活必须的知识; 第三种解释:抛开具体知识之后的知识; 另一种解释:基本即“活着”,具有解释力的知识。. 什么是“基本知识”?.
E N D
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创新 北京教育学院 季 苹 2004年11月
实施新课程中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 1,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 2,确保课程标准的实现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改造学校文化 5,建设专业化学校 6,学校组织重建
三维目标的重要性 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什么是“基本知识”? • 第一种解释:基本即“基础”,为以后学习打基础; • 第二种解释:生活必须的知识; • 第三种解释:抛开具体知识之后的知识; • 另一种解释:基本即“活着”,具有解释力的知识。
什么是“基本知识”? • 基本知识就是能够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 事实的知识—事实与事实的对话 概念的知识—原理与原理的对话 方法的知识—方法与方法的对话 主体的知识—主体与主体的对话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学科性知识 教育性知识
什么是“学习态度”? 现象一:学习态度是班主任和家长的事情 现象二:对学习态度的评价过于笼统 现象三:一两次观察就对学习态度做出结论 • 对他人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同学的态度、对作者的态度) • 对知识的态度(思辨的知识、技术的知识、精神的知识) • 对(认识方式)学习方式的态度(读书、听讲、讨论、动手实践) • 对自我的态度(对我的总体评价、对我的智能的评价,对自我的期望) • 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态度(善于学习,学习不是我的事情) 学习活动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认知、人际交往、自我发展
什么是“过程”? • 主动、参与、合作或者说活动、程序不等于过程 • 对学生而言——知识与态度的建构过程 • 探究的过程 • 经验向知识运动的过程 • 思维与概念形成的过程 • 情感态度的发展过程 对“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重新理解 • 对教师而言——学生的知识与态度的建构的诊断以及教案的调整过程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基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专业发展 • 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 • 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 • 基于健康的教师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 基于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权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知识结构 • 本体性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性学习;事实的、原理的、方法的、主体的。 • 条件性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学生观、教材观、知识观等。
教学反思的指向 • 学生发展指向 • 教师发展指向 • 教育改革指向
学生发展为指向的反思: • 课堂上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吗? ——有计划地深度观察一两个学生的发展 ——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观察 • 建立学生发展个别指导体系 ——学业指导 ——人际交往指导 ——职业倾向指导
教师发展为指向的反思: • 主要从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 可以是拿自己的过去照镜子也可以拿别人作镜子
教育改革为指向的反思: • 小组合作学习 • 综合化 • 课程设计 • 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的开发
什么是学校文化? •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 价值观念? • 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教师行为的背后是什么? • 现象、行为后面的内隐概念和内隐规矩——文化 • 诸多个体现象与行为的一致性——组织文化
“文化”的特性: • 行为依附性 • 一致性 • 象征性 • 弥漫性
学校文化——组织文化——教职工行为 •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文化 • 组织文化的改造过程就是教职工行为的改造过程
从不同行为入手: • 备课行为 • 评课行为 • 学习行为 • 人际交往行为 • 班主任管理行为 • ……
学校文化改造“六步法” 我们为什么这样备课? 我们是怎样备课的? 这样备课,我感觉…… 组织 文化 我们需要什么支持? 我们还可以怎样备课?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开始改?
专业化学校的提出: • 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化学校 • 课程改革与专业化学校 • 学习型组织与专业化学校 • 学校内涵发展与专业化学校
学校作为专业机构—— • 1)专业服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发展提供的服务; • 2)专业知识:包括两个方面(教育与管理)、两个层面(学校与学科)的专业知识; • 3)专业人员的资格与自主:教师的专业资格与自主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资格与自主; • 4)专业伦理与文化:健康的组织文化,主要体现在专业服务中和教职员工的交往中; • 5)专业管理的有效性; • 6)社会认可。
学校专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1,学生是否能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是否具有了解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工具; 2)学校是否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课程结构) 3)学校是否具有对学生发展进行个别化指导的专业知识; 4)学校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鼓励学生发展的措施; 5)学生是否有进步。 2,教师是否能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学校是否具有了解教师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工具; 2)学校是否为教师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机会; 3)学校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鼓励教师发展的措施。
3,学校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库: 1)各学科是否建立了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和试题库; 2)各学科是否有教师成长规划? 2)学校是否形成了了解学生与教师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工具等; 3)学校是否形成了构建合理课程结构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4)是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办学思想? 5)教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环境管理、文化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 6)是否形成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4,学校是否有效地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1)管理人员的配备与发展的情况; 2)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 3)研究性学习等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
5,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本: 1)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 2)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及在教育和社会中的作用等 6,学校是否已经形成了有效的管理: 1)学校是否形成了大家认同的目标; 2)学校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是否有效; 3)是否有顺畅的信息沟通; • 学校的办事效率; 7,人们对学校的满意度 五满意:学生、家长、教职员工、政府、社区
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 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 • 拓展教研的内容,丰富教研的组织方式
三大内涵七种不同组织类型的教研活动 • 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 针对班里学生现象和问题的同班科任教师的研讨 • 针对某类学生现象和问题的年级班主任教师的研讨 • 针对某些学生中疑难问题的师生互动的研讨 • 针对某些学生中疑难问题的全校教师自由组合的研讨 • 以“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 针对学科教师发展的学科教研活动 • 针对教师发展的普遍问题的全校教师教研活动 • 以“教育改革”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 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研活动 • 关于学科教学实施综合渗透的各学科教师联合的教研活动
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 学校就一定是学习型学校吗? • 目标——促进组织的专业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 内涵——组织的心智模式的转变 • 与行政组织的关系——项目管理、授权
双界面组织系统 校长 副校长 主任 组长 教师 行 政 组 织 以等级、常规、控制为主要特征 以平等、研究、 开放为主要特征 授权 研 学 课 讨 习 题 学 习 型 组 织
祝大家工作顺利!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