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12k Views
? ? ?. 昆蟲 是什麼?.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昆蟲 是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已知的種類大約有一百萬種左右, 佔地球上所有動物種類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昆蟲在三億五千萬年前即出現在地球上,而人類出現的時間,也不過是一百萬多年而已,由此可知昆蟲出現年代的久遠。 一般人常會將體型微小、生存空間不大的 『 蟲 』 都歸類於昆蟲,其實牠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 昆蟲在分類學上屬於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E N D
??? 昆蟲是什麼?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昆蟲是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已知的種類大約有一百萬種左右,佔地球上所有動物種類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昆蟲在三億五千萬年前即出現在地球上,而人類出現的時間,也不過是一百萬多年而已,由此可知昆蟲出現年代的久遠。 一般人常會將體型微小、生存空間不大的『蟲』都歸類於昆蟲,其實牠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 昆蟲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節肢動物簡單的說,是指身體和腳都有很多節的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品動亦最繁多,約佔全部動物品種的百分之八十五。對環境的適應力特強, 一、蛛形綱:蜘蛛、蠍子等。 二、倍足綱:馬陸類。 三、唇足綱:蜈蚣類。 四、甲殼綱:螃蟹、蝦等。 五、有爪綱:櫛蠶等。 六、昆蟲綱。 所有動物種類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最簡單辨認昆蟲的方法,你(妳)可以先從它們的外觀上,依照下面的幾個特索: • 1. 身體外有個像殼的構造,所以通常比較硬; • 2. 外觀上可清礎地辨認出一節一節的,且無脊椎。 • 3. 明顯地可以區分出頭、胸和腹三個部份; • 4. 頭部通常有一對觸角、一對眼睛(複眼)和一個口器; • 5. 胸部上方通常有兩對翅膀,而下方通常有三對腳(足)。 如果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上面的特徵時,我們可以很勇敢的說: 它九成是一隻『昆蟲』 -- 辨別昆蟲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昆蟲的身體看起來就好像一節一節接起來的,所以稱它們為節肢動物。 現在讓我們比較仔細地觀察一下昆蟲的構造: 首先,它們的身體可以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個主要部分。
觸角 頭部前方,長在一對複眼之間的兩根鬚鬚就是觸角,它是許多感覺神經末稍的所在位置,除了兼具觸覺、嗅覺、味覺外,甚至少數種類昆蟲的觸角還有聽覺的功能呢! 簡單的說,觸角可說是昆蟲從事各項活動,如覓食、求偶時,用來探測外在環境的「雷達」。由於昆蟲種類的差異,觸角的外觀有極大的差別,有絲狀、念珠狀、屈膝狀、櫛齒狀、棍棒狀、鰓葉狀、雙櫛齒狀、羽毛狀、鞭狀、鑲毛狀、、、等各種形狀。
金龜子的鰓葉狀觸角 鍬形蟲的觸角是屈膝狀
天牛擁有超級長的鞭狀觸角 蝗蟲的觸角呈短鞭狀
螽斯的觸角比它的身體還要長,呈細絲狀 蝴蝶的觸角外形像一根長長的球棒.呈棍棒狀
蛾的觸角有各種不同的形狀,下圖為櫛齒狀觸角蛾的觸角有各種不同的形狀,下圖為櫛齒狀觸角 羽毛狀觸角
關於複眼與單眼 複眼(一般來說,昆蟲有兩個複眼) 複眼一對長在頭的兩側。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複眼的功能和我們的眼睛一樣,用來看東西的。它的構造也因昆蟲種類的不同而變化。 單眼: (昆蟲有0~3個單眼) 單眼是一個非常不明顯的構造,位在兩個複眼之間。它雖然是眼睛的一種,但是昆蟲並不用它來看東西,而是用它來幫助複眼辨別物體明暗。在有些昆蟲它甚至退化不見了。
蒼蠅的兩個大眼睛是由共四千個小眼睛所組合而成蒼蠅的兩個大眼睛是由共四千個小眼睛所組合而成
蜻蜓的複眼 蜻蜓的複眼大,常常有超過一萬個小眼,所以牠們的視力較好,可準確捕捉頭前一、二公尺、約270度範圍的獵物。兩複眼間的三個小點是單眼。
螞蟻的複眼 螞蟻的複眼小,頂多包含一、兩百個小眼,所以螞蟻的視力較差。 螞蟻的複眼,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二次電子影像(SE image)。
昆蟲的複眼雖然由許多小眼組成,但它們的視力遠不如人類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蒼蠅只能看到40~70毫米。 可是,昆蟲對於移動物體的反應卻十分敏感,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時,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應。捕食性昆蟲對移動物體反應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口器 • 昆蟲吃東西的傢伙,不叫做嘴巴,稱為口器 。,其外形和功能因種類的不同與食物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 • 昆蟲的口器,基本構造包括上唇、一對大顎 、一對小顎及下唇等六部分。
1. 咀嚼式口器:用以咀嚼固體食物,如蟋蟀。 2. 刺吸式口器:適合刺穿動植物組織吸收汁液,如蟬、蚊子 3. 舐吮式口器:能夠吸收液體食物也能取食小顆粒物體,如蒼蠅。 4. 曲管式口器:口器形成管狀,不用時捲曲,如蝴蝶 5.咀吸式口器:是可以咀嚼與吸收並用的口器,如蜜蜂。
昆蟲家族 胸部 the entomic family 胸部是昆蟲主要運動器官所存在的位置。從外官上可以區分為三節,就是前胸、中胸和後胸。在每一胸節下方的兩側長著一對腳,因此三個胸節共長著三對 ( 六隻 ) 腳。另外,在中胸和後胸的上方,通常各長有一對翅,所以昆蟲一般有兩對(四個)翅膀。 1.翅:翅是昆蟲用來飛翔的構造;和其它構造一樣,翅也是因昆蟲種類的不同,而有明顯的變化。 2.足:足是昆蟲用來爬行的;不過,有些昆蟲的足卻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昆蟲家族 腹部 the entomic family 比起前面兩部分,昆蟲腹部的構造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附屬構造。 比較明顯的構造應該是位在末端的生殖器了--雄蟲的交尾器或雌蟲的產卵器。
成長 昆蟲的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在昆蟲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現象是比較特殊的,介紹如下: 一、蛻皮 我們人類的骨骼是被包裹在皮膚和肌肉裡面,但是,昆蟲正好相反,昆蟲體表披覆著一層富含幾丁質的體壁,這層位在外面的「表皮」就它們的骨骼,肌肉則被包裹在裡面了,所以我們稱這些昆蟲為「外骨骼」動物。 其作用主要在保護與支持,不僅可以增加筋肉的附著面,保護內臟器官,減少水份的蒸發,其表面廣佈感覺器,可隨時探知外來的狀況。 因為昆蟲的外骨骼不能不停的長大,所以當它們長到一定大小時,就必須脫去原來的舊表皮並形成新的表皮,這種現象我們稱它為「蛻皮」。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二、變態 昆蟲的成長過程中會經過幾個不同時期,也就是有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等。在這不同時期,它們的外觀上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譬如常說的「毛毛蟲變蝴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昆蟲變態之一。但是,許多昆蟲的成長過程中,並不一定會出現這四個不同時期。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一般而言,昆蟲的變態可再區分為下列三種不同的情形: 1. 無變態:有些比較低等的昆蟲,從卵中孵化後一直長到成蟲,除了體形變大之外,它們的外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我們稱這種變態為「無變態」。衣魚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代表蟲。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2. 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昆蟲所指的是在它們成長過程中少了蛹期,也就是說生活史僅有卵、若蟲(由於幼期與成蟲生活環境與習性類似,形態相似,因此被稱為若蟲,如蝗蟲、蟋蟀、蟑螂、螳螂、蟬、蝽象等,幼期翅的部份像發芽般,隨時間與齡期而增長,到成蟲時才長完全。)、成蟲三個階段。沒有化蛹的過程。
不完全變態 • 不完全變態又稱為半變態,這類昆蟲通常更進一步分為漸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類。 • 漸變態昆蟲:蟋蟀、椿象等幼期除了翅膀沒有生長完全,生殖器官外,其他形態與成蟲很接近,它的生態環境也與成蟲相同,這種變態形式的昆蟲,稱為漸進變態類。其幼期稱為「若蟲」。 • 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生活的環境則不同,蜉蝣目、蜻蛉目,及部分半翅目昆蟲的幼期形態結構與生態環境與成蟲不同。它的變化情形較漸進變態為大,但不經過蛹的階段,這類昆蟲,稱為半行變態類。其幼期稱為「稚蟲」。如蜻蜓的稚蟲水蠆生活在水中,而成蟲蜻蜓則生活在空中。蟬的若蟲生活在土壤中而成蟲則生活在樹上。
不完全變態 • 外生翅群的有蜉蝣目等十幾個目,外生翅群簡單的說在幼蟲時期即生有翅膀者( 但其翅膀尚未生長成熟可稱為翅芽 )。 • 僅將常見的幾個目介紹如下:
關於蟬…… 葉蟬(若蟲),外觀近似的種類,本圖體色黃色,腹背具褐色斑,斑紋延伸至腹端呈紅褐色的縱斑。 細膩觀察,發現蟬已具有兩對小翅,表示蟬在幼年期就有翅,只是成蟲的翅較幼蟲大罷了,根據此可推得蟬的變態方式是屬於不完全變態。也可看見自胸部到頭部有一條明顯的裂縫,這是因為蟬長大時,外面的外骨骼會限制其長大,故需自舊的外骨骼中破裂出來,長大並再長出新的外骨骼。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3. 完全變態:所謂的「完全變態」昆蟲是指在這類昆蟲的成長過程中會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階段的變態,不像前面那種少了化蛹的過程。像蝴蝶或蛾、蜂、蚊、蠅,甚至甲蟲等昆蟲,牠們的長成過程,需經過生活史的各階段不論外形或習性均大相逕庭。 翅在幼蟲時期尚未出現﹐直到蛹期才發育,在成蟲期羽化時撐開硬化,發揮飛翔的功能。此謂「完全變態」。這類昆蟲佔所有昆蟲的85%以上,是較為進化的一群。
完全變態 • 行完全變態的昆蟲共有九目,都屬內生翅群(幼蟲時期無翅,成蟲期有翅),如鱗翅目( 蝶 、蛾 ),鞘翅目( 甲蟲類 )、膜翅目( 蜂、蟻類 ) 、雙翅目( 蚊、蠅類 )、毛翅目( 石蠶蛾 )、脈翅目( 草蛉、蛟蛉類 )、蚤目(跳蚤 )等。這些昆蟲的翅膀都屬於內生翅群,到成蟲階段才會長出,不過其中有些已經退化、不具飛行能力。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變態過程中各個時期之變化: 1. 卵:卵在雌蟲體內形成、當雌蟲和雄蟲交尾後,雌蟲受精囊中有精子,而精子會跑到輸卵管中與卵相結合完成受精。 2. 產卵:雌蟲會將卵產在孵化後幼蟲容易找到食物的地方。產卵的地方因昆蟲的種類、幼蟲食物、生活環境而有所不同。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3. 孵化:從卵中掙出卵殼外的過程就叫『孵化』,有些種類用顎將殼咬破,有些種類則用口分泌酵素溶化外殼掙脫而出。 4. 幼蟲:有些幼蟲和成蟲外部形態相似而有些則完全不同。外生翅群類的昆蟲中之陸生種類的幼蟲就如成蟲的縮小版。因幼蟲形態酷似成蟲,稱此種幼蟲,為『若蟲』。而幼蟲棲息於水中的水生種類,其幼蟲形態和成蟲大不相同,如蜻蜓之幼蟲水蠆,其形態和成蟲大不相同,此種水生種類之幼蟲,稱之為『稚蟲』。而內生翅群類完全變態的昆蟲其幼蟲形態及成蟲形態簡直有天壤之別,正如我們常說醜陋的毛毛蟲(這裡指蝶之幼蟲)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一般。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5. 蛻皮:幼蟲必須不斷進食,方能長大。但昆蟲之身體結構為外骨骼,無法身體拉長變大,牠必須將較小的皮蛻掉,換上更大的新皮,這種過程就叫做『蛻皮』。蛻皮的次數因種類而異,一般說來約三至四次,最多可達十多次。 6. 蛹:完全變態的昆蟲才具有蛹期;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則無此一階段。完全變態類昆蟲之幼蟲,經過一定的成長之後,會停止攝食而進入靜止狀態,此時即可稱為前蛹期,隨後蛻變為蛹。此時體內會分泌荷爾蒙,對皮膚及體內器官作用,徹底改造,以適應成蟲期之需要。蛹大致可分為三類:
昆蟲家族 蛹大致可分為三類 the entomic family (1) 裸蛹:觸角、腳、翅膀都和身體分離、有活動能力。如甲蟲、蜂、蟻 (2) 被蛹:觸角、腳、翅膀都沒有分開,不能活動的。如蝶、蛾之蛹。 (3) 圍蛹:幼蟲最後一次體皮硬化沒有蛻掉,與蟲體完全分離而形成蛹殼,蛹就被包圍在裡面。如蠅類的蛹。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7. 羽化: 完全變態之昆蟲自蛹掙脫而出變成成蟲,或水中昆蟲的稚蟲脫離水面在陸地上變成成蟲的過程就叫『羽化』。 成蟲自蛹殼脫出之後,通常會暫懸垂於蛹體上或就近的植物或其它物體上,等待其體液注入體內或翅膀內,慢慢伸展,至完全乾燥後即開始活動。蛹期之長短,因種類而異,且會因氣溫及其它因素而有所變化,一般狀況下大約一、二星期左右。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8. 尋偶及交尾 昆蟲生長至成蟲後,傳宗接代乃成為主要的任務。昆蟲藉著嗅覺、聽覺視覺來尋找配偶。有些昆蟲藉嗅覺作為傳遞訊息的工具,而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稱之為「費洛蒙」。雌蟲或雄蟲就藉著散發費洛蒙來吸引異性,達到交尾的目的。 有些昆蟲藉著聲音來尋找配偶,如蟋蟀、螽蟴及蟬就是以鳴叫聲來吸引異性的。而以發光來尋找配偶,當屬著名的螢火蟲了。交尾行為常因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部份昆蟲進行交尾時,大致上是雄蟲爬到雌蟲的背上。而蚊、蜂及蟻類則在飛翔中進行交尾。交尾過後,雌蟲隨即尋找適當地點來產卵。
為什麼雌螳螂會將與其交配的雄螳螂當作食物吃掉呢?這是因為雌螳螂在交配、繁殖、產卵的過程中,必須消耗大量的體能,因此交配時的雄螳螂就成為其最方便的一種食物了。其實,大部分雄螳螂在交配後都會趕緊離開雌螳螂,只有那些倒霉的來不及離開的雄螳螂才會被雌螳螂吃掉。原因在於,一是螳螂的捕食本性是自相殘殺,二是雌螳螂當時相當飢餓。為什麼雌螳螂會將與其交配的雄螳螂當作食物吃掉呢?這是因為雌螳螂在交配、繁殖、產卵的過程中,必須消耗大量的體能,因此交配時的雄螳螂就成為其最方便的一種食物了。其實,大部分雄螳螂在交配後都會趕緊離開雌螳螂,只有那些倒霉的來不及離開的雄螳螂才會被雌螳螂吃掉。原因在於,一是螳螂的捕食本性是自相殘殺,二是雌螳螂當時相當飢餓。
椿象以尾部相連、頭部反向的方式交配。 無尾鳳蝶雌雄尾部相連,頭部反向
昆蟲家族 我們常常在路邊看到不同昆蟲在覓食,看他們吃的食物千奇百怪,似乎什麼都可以吃,我們依昆蟲的取食方式歸納四點來說明: the entomic family 1. 植食性(草食性) 以植物為食物,啃食樹葉、稻草及吸食樹汁、花蜜等,大部分的昆蟲都屬於植食性,如蝴蝶、蜜蜂吸食花蜜,鍬形蟲吸食樹汁;稻蝗、螽斯啃食稻草。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2. 肉食性 以動物身體為食物,以取得食物的方式,又可分為捕食性、吸血性、寄生性等,捕食性昆蟲通常直接捕捉小型昆蟲來吃如螳螂、蜘蛛;吸血性昆蟲吸食動物的血液或體液為主,如蚊子、跳蚤、食蟲椿象;寄生性昆蟲以啃食寄主的內臟為主,如寄生蜂。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3. 腐食性 以動植物死亡殘餘之有機物或動物之排泄物汁液為食物,如蛇目蝶及,以吸食腐朽物蛺蝶科及排泄物汁液為食、糞金龜以動物糞便為食,腐食性昆蟲再自然界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貢獻很大。
昆蟲家族 the entomic family 4. 雜食性 雜食性昆蟲幾乎無所不吃,他們可以綜合草食性、肉食性及腐食性昆蟲的食物,因例子此他們的生存能力很強,如常見的蟑螂、螞蟻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