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29 Views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集仕港中学 沈荣尔. 一、主题. 珍视生命 关爱动物.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 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古今中外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 1 、 西方纯粹的动物小品 如法布尔的 《 绿色蝈蝈 》 ,布封的 《 马 》 。. 2 、 反映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 如郑振铎的 《 猫 》 ,冯骥才的 《 珍珠鸟 》 。.
E N D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集仕港中学 沈荣尔
一、主题 珍视生命 关爱动物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古今中外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 1、西方纯粹的动物小品 如法布尔的《绿色蝈蝈》,布封的《马》。 2、反映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 如郑振铎的《猫》,冯骥才的《珍珠鸟》。 3、借物喻人的文章 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三、单元目标 1、积累在满怀情感的诵读中,学生可积累文辞优美,含义深刻的语句和语段,以丰富他们的语言仓库。 2、感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感悟到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会激发他们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3、探求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会发现我们所追寻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宁静,人与动物的和平相处。
四、导入方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同样如此。 诗词导入 诗经《燕燕于飞》:“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衔花弄霍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间戏,多从幕上飞……”小燕衔泥弄草,拂叶啄花,出入庭堂,活像自家顽皮的儿童,人鸟之间是多么和谐信任! 情景导入 介绍斑羚这种动物,用多媒体演示资料,了解其过去、现在。 比较导入 欣赏《泰坦尼克》影片中几个场景,体会面临灾难与死亡时人类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和对生命的渴求、尊严。蓄势激情,这些可贵品质同样能在动物身上体现,导入《斑羚飞渡》。 观察导入 出示一幅《虎啸松林》图,让学生观察后描述图中虎的形象,或者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平时的印象谈谈虎的形象。 展示导入 预先让学生收集有关虎的画、诗、成语或故事。上课前向全班展示。这时学生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马》、《狼》这样的文章同样适合。
五、设计思路 新课标中规定语文教学过程是三维交融的过程,即在教学中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知识与能力 1. 积累生动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本单元课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妙传神,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斑羚飞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圈划出成语,有价值的词语,然后用“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心甘情愿,目瞪口呆”等词语来复述文章内容。 对于羚羊飞渡过程,也同样可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加上图表演示等方法来复述飞渡过程,以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和精妙。 《马》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描绘马的四字雅词,如慷慨以赴,兴奋抖数,耀武扬威,豪迈剽悍,相得益彰…… 描绘马的佳句:如表现马高中美丽的句子;表现马忠诚善良的句子;表现马勇敢无畏的句子;表现马生活自由的句子;表现马团结友好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语句、语段文辞优美、含义深刻,在对动物的描写中闪烁着人性化的光芒,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如《珍珠鸟》最后一段,《华南虎》全文,《马》的第三、四段。
2. 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珍珠鸟》、《华南虎》这类以情取胜的散文、诗歌,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思想去向。 《珍珠鸟》在开篇中写到:“真好,朋友送了我一对珍珠鸟”,提炼文中表现感情基调的字眼“真好”。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真好?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1)找出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2) 为什么珍珠鸟会有这些变化?(3)“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什么感受? 《华南虎》一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评析诗歌关键语句与情感内涵。 (1)找出表现华南虎处境的诗句,说说它的处境如何。 (2)勾画出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诗句,谈谈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3)找出对华南虎评论态度的句、词,评评“观众”和“我”的形象。8
对于《马》这种有一定说明性的文章,则引导学生把握马的品性特征。通过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马的各自特性去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 对于《狼》这样简易的文言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强调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指导学生从屠户和狼的角度来概括故事情节。老师可示范第一部分:“屠户遇狼”,学生讨论后对其它段落进行概括,如: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从狼的角度概括,可得出:两狼跟踪,两狼穷追,两狼逼人,两狼被杀 。
3、精心设计诵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精心设计诵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学习各种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的运用。 (1)《斑羚飞渡》中对于彩虹的描写,理解这种衬托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在对飞渡过程的描写中详略结合的手法。 (2)重视《马》一文中工整的整句、排比句的积累、理解。 (3)《马》一文也可以重点阅读第五段,理解比较的写作方法,提问:为什么用七种动物来写出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用图表的方式整理出马的身材、颚骨、眼睛、耳朵、鬣毛、尾巴等外部特征。 (4)《狼》文可以从描写方法上来分析屠户与狼的形象 如屠户主要从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来表现其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关于斗争的精神。如“惧---投骨避狼”,到“大窘----骨尽狼仍从”再到“恐----前后受其敌”最后“悟----刀劈两狼”。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享有同等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权利。 《珍珠鸟》与《斑羚飞渡》中的人类进行角色对比,可感悟到温馨宁静和谐的境界需要人类的参与。斑羚群面对绝境时的无助正可以让我们反思人类对其他生命的践踏。从中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人类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了:是否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它们的生存方式,甚至产宰它们的生死呢?从这一角度解读本单元,可以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鸟》一文抓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出这种美好境界?深入去思考本文为我们描绘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理想境界。 《华南虎》可抓住诗句本身,引导学生找出人与动物紧张关系的写照。像那“两道铁栅栏”,那“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那“水泥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 布封的《马》,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的特点的比照,再一次将人与动物的矛盾摆到我们面前:人对马的“教育、改造”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 更不用说《斑羚飞渡》中人类那极不光彩的猎杀者的角色了,可以设计学生给狩猎队写封信,通过这些学习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
3. 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 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反映出人类的理想和追求。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本单元的几位作者甚至可以说是以动物为鉴,观人类之言行。 《华南虎》诗中,可以抓住诗句“我终于明白……”让学生畅谈“我”终于明白了什么?从而体会考虑在绝境中表现的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这既是对那些“胆怯而绝望的观众”的谴责,也是对具有像华南虎一样不羁灵魂的人的颂扬 。 《斑羚飞渡》可让学生从斑羚群中选一个最打动他心灵的对象倾诉内心的感动与震撼,此文对斑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的描写可以理解为对人类这种品质的讴歌。 《马》一文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歌颂了马的高贵、剽悍、豪迈和狂野,为我们勾勒了这种动物的精神形象。围绕“这两种马,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一题展开讨论,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的人生理想。
(三)过程和方法方面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则要尊重学生在研读文本时独特的个体体验与感受。 如《狼》一文,“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好地生活。答案绝不是唯一 的。 学生学习此文后所得的启发也一样是纷呈不一,作为教师都要加以适当的鼓励与引导。
六、课文拓展 课堂应成为打开学生学习天地的一扇门,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天地。 (一)课文拓展点 1.课文背景资料拓展 《华南虎》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十年动乱”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寻找那些具有和“华南虎”一样努力抗争,追求自由独立精神的人们。 2.课文内容的推陈出新 《斑羚飞渡》推荐影片《可可西里》,了解藏羚头号在我国的生存状况。 《华南虎》现状如何?我国为保护虎采取了哪些措施? 3.课文内容的生发创新 《珍珠鸟》一文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出“鸟家庭的对话”。 《狼》一文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二)推荐的文章书目 候希辰 《猎人和狼》 毕淑敏 《母狼的智慧》 贾平凹 《怀念狼》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三)了解动物的相关网址 http://www.wildlife-plant.gov.cn中国野生动植物网 http://www.dwjy.com动物家园网 http://www.nre.cn中国自然保护区网
七、 《马的世界》活动设计 分成四个活动小组,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这四个课题各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 。 1、成果展示 让学生分别展示他们在四个课题中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不同的形式:现场书法、乐器演奏、诗歌朗诵、故事会等。 2、口语交际 讨论一:关于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天性;一是马被人类冷落、遗忘而趋消亡。总之,讨论要基于两个基本点:一是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借助科技的力量,而无需借用“马力”;二是人类对动物态度的重新思考和根本转变。 讨论二: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教科书上列举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只是两者考察、思辨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
3、写作训练 活动是作文的准备,作文是活动的小结。作文既是检测前期活动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呈现方式。 本次作文就体裁而言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改写故事”凭借已有的历史故事改写一则小故事。这类作文,一是要注意展开适当的想像,使历史故事中的“筋骨”变得血肉丰满;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倾向融进历史故事,这样写出来才会感人 第二类是“谈谈感想”,这类作文偏重于议论,也可适当融进抒情。行文中有“述”的成分,一般要“述”得简明,相当于“概述”“综述”之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写好这类文章,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综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方面下一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