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06 Views
114 29 游宛芸. 賴聲川 ::::::::::. 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 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 在劇場短暫的那一剎那中, 演員和觀眾同時知道, 他們彼此經歷的共同經驗是唯一的。 燈暗、幕落, 即使是同一個劇團, 同一個劇本,同一個演員陣容, 這一場演出永遠再世不會重現 ──賴聲川.
E N D
114 29 游宛芸 賴聲川:::::::::: 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在劇場短暫的那一剎那中, 演員和觀眾同時知道,他們彼此經歷的共同經驗是唯一的。 燈暗、幕落,即使是同一個劇團, 同一個劇本,同一個演員陣容,這一場演出永遠再世不會重現──賴聲川
被《亞洲週刊》譽為「亞洲劇場之翹楚」,賴聲川1954生於美國華盛頓,自1984開始劇場創作,持續為中國語文劇場開拓新的領域與境界。賴聲川的舞台作品,多數由他在台北創立的劇團【表演工作坊】以及他所任教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演出,曾被世界媒體稱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劇場」,包括《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回頭是彼岸》、《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紅色的天空》、《我和我和他和他》和八小時的《如夢之夢》等。被《亞洲週刊》譽為「亞洲劇場之翹楚」,賴聲川1954生於美國華盛頓,自1984開始劇場創作,持續為中國語文劇場開拓新的領域與境界。賴聲川的舞台作品,多數由他在台北創立的劇團【表演工作坊】以及他所任教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演出,曾被世界媒體稱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劇場」,包括《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回頭是彼岸》、《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紅色的天空》、《我和我和他和他》和八小時的《如夢之夢》等。 • 賴聲川曾二度榮獲台灣「國家文藝獎」。他的電影《暗戀桃花源》也曾榮獲包括東京、柏林、新加坡國際影展的大獎,他的另類電視劇《我們一家都是人》也在台灣創造各種紀錄及特殊觀賞經驗。 • 賴聲川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創院院長、【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其劇作多數出版於《賴聲川:劇場》一至四冊(台北:元尊,1999)及《如夢之夢》(台北:遠流,2001)。《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台北:時報,2003)是第一部研究他的作品。 • 1954年10月25日生
學歷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1983 輔仁大學文學士,1976 • 重要經歷 戲劇工作者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教授、教授、戲劇系主任,戲劇研究所 創辦所長 【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獲獎 傑出表演藝術獎(1986) 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1988)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989) 東京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暗戀桃花源》、1992)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暗戀桃花源》、1992) 柏林國際影展卡里加里獎(《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暗戀桃花源》、1993) 建國中學傑出校友(1994) 金曲獎最佳傳統說唱錄音(《又一夜,他們說相聲》、1998) 輔仁大學傑出校友(1998) 聯合報台灣文學經典(《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99) 香港舞台劇獎特別榮譽獎(2000)
創作作品: 劇場(原創,編劇與導演) 1.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4;1984參加第五屆實驗劇展演出) 2. 《摘星》(蘭陵劇坊演出、1984) 3. 《過客》(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4;1985參加鑼聲定目劇場劇展演出) 4.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85;1993重演,1994美國、亞洲巡迴) 5. 《變奏巴哈》(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5) 6. 《暗戀桃花源》(【表演工作坊】演出,1986;1991重演、美國、亞洲巡迴;1999重演) 7. 《田園生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6) 8. 《圓環物語》(【表演工作坊】演出,1987) 9. 《西遊記》(【表演工作坊】演出,1987) 10. 《回頭是彼岸》(【表演工作坊】演出,1989;1990亞洲巡迴) 續下頁
11.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89;1989-90美國、亞洲巡迴) 12. 《臺灣怪譚》(【表演工作坊】演出,1991) 13. 《紅色的天空》(【表演工作坊】演出,1994;1994美國巡迴;1998執導香港話劇團於香港演出;1998-99執導大陸北京一級演員於北京演出) 14.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97) 15. 《先生,開個門!》(【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16. 《我和我和他和他》(【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1998代表台灣於香港第二屆華文戲劇節演出) 17. 《十三角關係》(【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18.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2000) 19. 《如夢之夢》(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2000) 20. 《在那遙遠星球,一粒沙 》(【表演工作坊】演出,2003) 21. 《Mumble Jumble亂民全講 》(【表演工作坊】演出,2003) 續下頁
劇場(導演、劇本非自創) 1. 《落腳聲?古厝中的貝克特》(劇作家貝克特;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8) 2. 《海鷗》(劇作家契訶夫;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90) 3. 《面試》(劇作家范‧義大利;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91) 4. 《一夫二主》(劇作家高多尼;【表演工作坊】演出,1995) 5. 《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劇作家庫許納;【表演工作坊】演出,1996) 6. 《靈戲》(劇作家郭寶崑;新加坡實踐話劇團演出,1998) 續下頁
劇場(舞臺設計) 1. 《摘星》(蘭陵劇坊演出、1984) 2. 《先生,開個門!》(【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3. 《絕不付帳!》(【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 4. 《十三角關係》(【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5.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2000) 電影(編劇與導演) 1. 《暗戀桃花源》(1992) 2. 《飛俠阿達》(1994) 電視(編劇與導演) 1. 《我們一家都是人》(1995-97, 共244集) 2. 《我們兩家都是人 》(2004, 共59集)
The End 資料出處:http://www.ylib.com/author/stan/ http://www.pwshop.com/pwshop/people_detail.php?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