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702 Views
中国建筑史.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史 ?. 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难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这是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三、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一) 用材
E N D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史? • 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难而创造的空间。 •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这是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 建筑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 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三、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 (一)用材 • 以木料为主要结构材料,土、竹、砖、石为补充材料。一座建筑的形成是以选用的材料来确定其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形式上的特征。 • (二)结构形式: • [抬梁式] •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柱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瓜柱上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
(三)、立面 • 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一段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1.屋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屋顶形式; •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单坡、双坡、平顶风火山墙、囤顶、穹顶 • 等级较高的用重檐: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
2.台基(阶基): 建筑外型的显著轮廓
四、平面 • 以间为基本单元组成一栋建筑。 • 间: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五)、总体布局 • 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 • 1.绝对对称-中尊意识 • 2.绝对自由-接近自然,天人合一
(七)、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 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 2.抗地震性能好,墙倒屋不塌。 • 3.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 • 4.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 5.不耐火,不耐潮湿,易腐蚀、虫蛀。
四、中国古典建筑的价值 • 结构体系完善,构造规范严密,类型丰富,可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 • 有极大的生命力 • 东方建筑体系的始祖 • 独特的建筑风格 • 独特的建筑设计理论 (主要建筑著书有:《考工记》、《营造法式》、《梓人造制》、《鲁班经》、《园冶》、《工程做法》等)
五、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 1、居住建筑:城市乡村各类住宅; • 2、政权建筑:宫殿、衙署、驿站、军营; • 3、礼制建筑:祭祀建筑、天坛、地坛、社稷坛、先农 坛、太庙、孔庙; • 4、宗教建筑:寺庙、道观、教堂; •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商铺、会馆、酒楼、作坊; •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国子监、天象台、藏书阁、戏台; • 7、园林、风景建筑: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区; • 8、市政建筑:鼓楼、钟楼、桥梁; • 9、标志建筑:风水塔、华表、牌坊、门楼; • 10、防御建筑:城垣、城楼、墩台。
六、工官制度 • (二)国家最高工官: • 1、周—秦(司空):国家最高的工官,因为主管人居空间而得名 • 2、秦--汉(将作):将作少府,将作大将; • 3、唐、宋(将作监):少将,少监; • 4、隋设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仍设作监或少府; • 5、明、清(工部):营缮司(所),营造司。 • 大匠和监的副手称为少匠和少监 • (一)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 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历史上作为突出的工官: • 隋:宇文恺 • 曾任宗庙副监、将作少府、将作大将、工部尚书; • 主持修建隋都大兴城(即为后唐长安城)、仁寿宫(即为后唐九成宫)、东都洛阳城的规划、营造; • 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 宋:李诫 曾任主簿、丞、少监、监; 主持多项大型工程建设:太庙、朱雀门、开封府署; 他突出的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 3明:蒯(Kuai)祥(江苏苏州府吴县香山人) • 曾任工部营缮所丞、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 • 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七、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 新石器时代——萌芽阶段 • 夏、商、周时期——初步形成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 • 隋唐至宋——成熟兴盛 • 元、明、清——持续发展后渐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