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2006年11月2日班主任工作会议

2006年11月2日班主任工作会议. 总结近期学校德育工作 李立泽主任讲话:继续加强常规管理 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王保刚副校长:增强责任意识 确保学生安全. 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把学生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 把学生的进步作为第一标准 把学生的倾诉作为第一服务.

vanig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6年11月2日班主任工作会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6年11月2日班主任工作会议 总结近期学校德育工作 李立泽主任讲话:继续加强常规管理 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王保刚副校长:增强责任意识 确保学生安全

  2. 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把学生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 把学生的进步作为第一标准 把学生的倾诉作为第一服务

  3. 近十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 导致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轻生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4. 颁布有关文件 1、1993年2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994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3、1999年6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1999年8月13日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5、2002年8月 1日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5. 一、 心理健康的有关概念 • 1、健康 •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所以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6. 2、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7. 心理健康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维护、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积极治疗异常心理,改变适应不良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标在于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使工作更有成效,生活更有幸福感。

  8.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智力发展正常 • 2.情绪适中,稳定乐观 • 3.意志品质健全 • 4、行为协调适度 • 5.人格统一,完整独立 • 6.人际关系和谐 • 7.与社会协调一致 •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9.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心境、激情、应激 • 意志过程 坚持性、果断性、自主性、自制力 • 心理 • 个性心理倾向 (兴趣、需要、动机、 • 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 • 个性心理 •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 性格 • 能力

  10. 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并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从完全健康到有严重的精神疾患,中间有着广阔的中间地带。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并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从完全健康到有严重的精神疾患,中间有着广阔的中间地带。

  11.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 有关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学生发展的第一公敌。 • 1995年,捷克国际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心理健康与教学工作同样不可或缺的推动现代学校这部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 • 原国家教委对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碍。以此推算,我国约学生中有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就高达三四千万。 •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2961名大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发现占总数16.7%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67%,高中生为18.7%,而大学生高达25.39%。

  12. 三、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 当前中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如下几方面: • (一)学习困难 • (二)人际关系障碍 • (三)自我意识偏颇(四)行为障碍 • (五)青春期教育问题 • (六) 挫折适应问题

  13. (一)学习困难 • 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 • 一种是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能力的缺陷。这种表现一般由于生理原因引起,部分可能因心理原因而导致暂时性的能力缺失。

  14. 另一种表现是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很想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却一直未能取得好成绩,慢慢的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认定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儿。也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突然下降,骤然受到打击,于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动摇,结果造成了学习困难的心理障碍。另一种表现是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很想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却一直未能取得好成绩,慢慢的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认定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儿。也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突然下降,骤然受到打击,于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动摇,结果造成了学习困难的心理障碍。

  15. 学习困难第三种表现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学习没有计划性或没能全面地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补缺补漏,或不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或不善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导致一错再错等等。这些同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整天埋头苦读,结果却总是不够理想。还有的学生存在有学习的压力、厌学、考试焦虑等突出的学习问题。学习困难第三种表现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学习没有计划性或没能全面地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补缺补漏,或不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或不善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导致一错再错等等。这些同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整天埋头苦读,结果却总是不够理想。还有的学生存在有学习的压力、厌学、考试焦虑等突出的学习问题。

  16. 学习困难的最后一种表现 ,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多与家庭 、社会、学校等因素有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比如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念书的不重视甚或是轻视;家长经常要求学生“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使学生造成了学习只是为了成绩,为了升学而已,没用的人才会拼命念书,有本事的人,花钱照样可以升学的错误想法等等,都是学习态度偏差的原因。

  17. (二)人际关系障碍 • 人际关系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交往等。 • 无论哪一种关系处理得不好都会引起冲突,使双方陷入紧张的关系中,从而引起心理上的焦虑。

  18. (三)自我意识偏颇 • 所有自卑、自负、自我中心,孤独、妒忌、懦弱等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都属于自我意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健康问题(包括生理缺陷、身心各种疾病)、家庭教养问题和学校环境所造成的。

  19. (四)行为障碍 •   根据行为障碍的不同表现方式,将其分类如下: (1)不良动作习惯。 如挤眼,吐舌头,咬指甲,脸部抽搐等。 (2)退缩性行为 。厌学 、退学、欺瞒、倦怠等。 学校适应不良、家庭因素、个体身心问题都可能成为退缩性行为的起因。 • (3)攻击性行为 。破坏、攻击、斗殴,甚至犯罪。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是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4)特殊行为问题。 如追星、 耍酷、爱慕虚荣, 迷恋游戏机等等。社会风气影响、 青春期自我表现心理、 攀比心理等是特殊行为的原因。

  20. (五)青春期问题 •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1.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2. 3、青春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3、青春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

  23. (六)挫折适应问题 •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 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24. 四、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生理因素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个人心理因素 、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

  25. 五、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应对策 • 我们可以从客观作用和主观努力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客观方面,学生所处的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

  26. (一)家长方面:1、对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一)家长方面:1、对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 2、创立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 • 3、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类型。

  27. (二)学校方面: • 1、开设有关课程 •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 3、学科渗透 • 4、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28.  (三)在学生的主观方面: • 1、增进智慧、完善认知 • 2、调节情绪、丰富情感 • 3、意志的锤炼、良好习惯的养成 • 4、完善个性、人格和谐

  29.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 1、按照性质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 • 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 心理辅导一般是发展性辅导,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可以是学生集体,也可以是个别学生。

  30. 心理咨询与辅导:指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与辅导有两种形式。心理咨询一般是发展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指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与辅导有两种形式。心理咨询一般是发展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 心理治疗:指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它的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要辅之以药物。

  31. 怎样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 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的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 。 美国总统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1972年,联邦政府批准设立“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作为白宫办事机构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32.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存需要 1、需要层次说

  33. 成长需求 •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自我 实现需求 美的需求 知的需求 自尊需求 基本需求 隶属与爱的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34.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这样的话“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的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 是啊,作为教师的我应该明白:我的一个行为有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35. 谢谢!! 2006年11月2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