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包身工

包身工. 延津第一高级中学 郑中方. 夏衍( 1900-1995 ),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 《 包身工 》 起用。. 作品有 《 上海屋檐下 》《 法西斯细菌 》《 考验 》 等话剧本,并把小说 《 林家铺子 》 《 祝福 》 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 包身工 》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左图是 1964 年周恩来接见荷兰电影家时,夏衍等陪同。. 右图为 1994 年 10 月 30 日,夏衍 90 岁诞辰,李铁映等前来祝贺。. 报告文学.

vang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包身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包身工 延津第一高级中学 郑中方

  2.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

  3.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4. 左图是1964年周恩来接见荷兰电影家时,夏衍等陪同。左图是1964年周恩来接见荷兰电影家时,夏衍等陪同。 • 右图为1994年10月30日,夏衍90岁诞辰,李铁映等前来祝贺。

  5. 报告文学 •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 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6. 背景简介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7. 什么是包身工 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8.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包身工的悲惨的遭遇的?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包身工的悲惨的遭遇的? • 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的

  9.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对于包身工的生活条件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的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对于包身工的生活条件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的

  10.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对于包身工的劳动条件是如何进行描述的?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对于包身工的劳动条件是如何进行描述的?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罚规——殴打、罚工钱、停生意,来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11. 文章以记叙为主,除了记叙包身工的 悲惨遭遇,文章还穿插了哪些背景材料? 这篇文章除了记叙包身工悲惨遭遇的一些新闻事实,还穿插交代了一些背景材料,交代了包身工制度发生的背景,发展,结果等。

  12. 思考: 是什么造成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这种情况的根源在哪里?

  13. 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 东洋厂有“脚路”的带工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

  14. 包身工制度恶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怜

  15.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日籍员工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激起了工人学生市民的愤怒,引发三十日的罢工游行.英国巡警开枪打死群众十余名,伤数十,酿成了”五卅惨案”.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日籍员工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激起了工人学生市民的愤怒,引发三十日的罢工游行.英国巡警开枪打死群众十余名,伤数十,酿成了”五卅惨案”. 顾正红事件:

  16. (1)包身工的身体是带工老板的,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1)包身工的身体是带工老板的,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包身工都是从乡下来的。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 (3)工价的低廉。

  17. 那么这种吃人的制度终将会灭亡么?

  18. 作者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主义对包 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19. 我们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的制度及其发展有了一个全面以及概括性的了解,那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典型事例穿插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的制度及其发展有了一个全面以及概括性的了解,那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典型事例穿插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呢?

  20. 芦柴棒是众多的典型的人物中 的一个: • 第一次, 老板喊出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的像芦柴梗一样”的外貌. • 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的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 • 第三次写她的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她回去.

  21. 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能够加深文章的主题。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能够加深文章的主题。 • 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 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 • 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 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

  22. 为了更好的表现文章的文学性,文章中使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呢?同时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为了更好的表现文章的文学性,文章中使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呢?同时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23.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24. 比喻: 用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 的关系,十分的精当,有力的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

  25.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26. 比拟 •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

  27. 对比 • 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方面的对比. • 包身工 与”外头的工人”作对比,包身工是”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外头工人则是”衣服多少的整洁了点”,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好的工种. • 通过对比真实的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 境地.

  28. “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9. 象征 • 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 , 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30. 拓展延伸 •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今天,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的中外企业里,是否依然存在着超时工、歉薪。雇佣童工的社会现象呢,是否还存在现代的包身工呢?

  31. 板书: 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 四点过一刻 住 芦柴棒--- 包身工制度的来源 四点半 食 \衣 芦被打---- 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 五点钟 工作 小福子---- 包身工创造的利润 面 点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