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六讲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主要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条件成熟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 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 …”—— 毛泽东(1939年).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背景和条件. 背景:

Download Presentation

毛泽东思想概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第六讲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主要内容: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条件成熟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毛泽东(1939年)

  4.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背景和条件 背景: (1)中国资产阶级既没能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人民不希望走资本主义道路。 (3)国际环境不允许在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 (4)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 战后的中国

  5. 条件: (1)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 (2)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中国共产党初步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土改

  6.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特征: (1)经济方面,形成了新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2)政治方面,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文化方面,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2月)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8.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反”运动 :1951年底在国家机关中开展“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1952年1月,在全国各城市中开展“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9.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需要。(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10.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道路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11.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第二,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结合起来,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三,坚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12.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合作化 初级形式——手工业供销小组 中级形式——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高级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3.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利用、限制、改造 道路:国家资本主义 方法:和平赎买 改造: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14.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界限。 第二,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在把私有制企业改造成公有制企业过程中,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上海市私营棉布业实行 全行业公私合营

  15. 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2)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得到巩固。 (3)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6. 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3.毛泽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3.毛泽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参考文献:

  17.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2、怎样评价五十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