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90 Views
第 16 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 2. 巴黎和会. 1. “ 二十一条 ”. 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 “ 五九国耻 ” ? “ 二十一条 ” 的实质是什么?. 日本. 1915 年 日本 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 二十一条 ” 。 1915 年 5 月 9 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 “ 二十一条 ” 的全部内容。这就是 “ 五九国耻 ” 。.
E N D
一、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 2.巴黎和会 1.“二十一条”
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日本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从此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人为什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人为什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 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巴黎和会是在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国际 背 景 十月革命的影响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内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据材料一,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p61 •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 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最担心什么? •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打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担心工人罢工与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联合起来, 危及北洋政府统治。
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 材料三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帖。 • 材料四 (五四运动)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商人斗争与学生运动联合起了,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做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商人斗争与学生运动联合起了,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做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第一 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过 程 斗争方式:示威游行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第二 阶段 斗争方式:三罢 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结 果 取得初 步胜利 释学生 撤国贼 拒签约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大会现场 青年学生高举声讨卖国贼,谋求国土完整统一的标语
五四时期的上海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的游行队伍
在民众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民众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被罢免。
陆宗舆参与签订 “二十一条”等卖 国条约和向日本 借款的合同。 曹汝霖,亲日派,参与同日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多次向日本借款。 章宗祥,曾任驻日公使,多次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废除二十一条” 反帝、爱国、救亡、图存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 思想解放、文化启蒙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爱国主义精神
三、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领导 社会主义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 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 资产阶级共和国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相 同 社会性质:半殖半封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巩固练习: B 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B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B
(2007年广东省高考理基试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于( ) • A.五四运动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A
D • (08年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A • 能全面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B.废除二十一条 •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
A • 四运动具有新时代特点表现为( ) • A.无产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 B.由先进的知识份子领导 • C.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 D.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下图为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 C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 • 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黝;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基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 •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D
A •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 • A.爱国主义精神 • B.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 C.追求真理的精神 • D.团结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