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36 Views
3. 冯谖客孟尝君. 《 战国策 》. 《 战国策 》. 《 战国策 》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 略。 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 族田 婴的 儿子 。 田 婴死后, 田文继承他的封邑薛,招集各国士人 ,共有食 客 3,OOO 余人 。 齐湣( mĭn ) 王 时,孟尝君先后两次为齐相,主持国政 。. 全文主旨. 通过冯谖为孟尝君 “市义” “营三窟” 之故事,赞扬策士冯谖的见识和才能,反映战国时士人在政治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全文主旨. 营三窟: 第一窟:“烧券市义”
E N D
3.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战国策》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 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孟尝君 •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田婴的儿子。 • 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他的封邑薛,招集各国士人,共有食客3,OOO余人。 • 齐湣(mĭn)王时,孟尝君先后两次为齐相,主持国政。
全文主旨 • 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 “营三窟”之故事,赞扬策士冯谖的见识和才能,反映战国时士人在政治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全文主旨 • 营三窟: • 第一窟:“烧券市义” • 第二窟:邀魏礼聘孟尝君,使孟复 齐相位 • 第三窟:诫孟尝君立宗庙于薛以厚植根基
内容简介 • 第一、二、三段: • 叙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之情状,似贪而无能者。 • 第四段:冯谖自荐收债,隐见其有才能。
内容简介 • 第五、六、七段: • 冯谖初试其才, 烧券市义,其效力见。 • 第八段: • 冯谖邀魏礼聘孟尝君,使孟复 齐相位,冯谖之才华毕见。
内容简介 • 第九段: • 冯谖诫孟尝君立宗庙于薛以厚植根基,使退有所据,冯谖之高才远见全然烘托出来。
主要人物 • 冯谖:虽家贫身贱,但具有高度洞察力,能高瞻远瞩,又能创造机会,伸展长才,助人转危为安。 • 孟尝君:虽位高权重,却无警觉性,才智平庸而无自知之明,终至受制于人。
写作特点 • 全文条理井然,脉络分明,写冯谖由怀才不遇到渐露锋芒,终至旋乾转坤,将君王将相呼來唤去的志得意满情状。 • 人物性格之描写尤为深刻而具体。
总结 • 冯谖有超人的智慧和极具战略的眼光。 • 他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 • 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里,“无纤介之祸”,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4.《鸿门宴》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 •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人。 •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司马迁《史记》 • 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初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 鲁迅评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题解 •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 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内容介绍 • 第一、二、三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破咸阳,项羽闻讯勃然大怒,屯军鸿门。 •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击败刘邦的军队。
内容介绍 • 刘邦从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与他约为亲家。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向项羽谢罪。
内容介绍 • 第四、五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 鸿门宴上,范增一再示意项羽发令杀刘邦,但项羽却默然不应。 •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
内容介绍 • 在危急关头,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
内容简介 • 第六、七段: 写会后余事 • 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回到自己的军营。 • 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并献上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 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并大骂项羽。
人物性格 项羽 • 自视很高、自信心强 • 性情豪爽、坦直,但脾气急 躁 • 目光短浅,不善用人
人物性格 刘邦 • 深沉精细、机智权变 • 能够忍辱负重 • 善于吸取众人的智慧
语言特色 • 精炼生动、绘声绘影,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 项羽:骄横气盛 刘邦:礼仪备至 樊哙:豪壮威严
场景描写 • 着墨不多,犹如目睹 • 项庄项伯拔剑起舞:杀气腾腾 • 樊哙闯宴:紧张、提心吊胆
总结 • 鸿门宴在秦末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 • 它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转折点。
5.陈情表 李密
李密 • 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 • 晋初散文家。 • 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ĭa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
写作背景 • 李密从小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刘十分孝顺。 • 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辞不赴命。 • 他曾仕蜀汉,而今亡国贱俘,故深恐晋武帝疑己,怀念旧朝,于是上了这篇表。
题解 • 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 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 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 朝廷的知遇之恩外,又倾诉自己无 法从命的苦衷。
内容简介 • 第一段从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伶仃孤苦,全靠祖母躬亲抚养。 • 写其成年后家门人丁不旺,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他赡养侍奉。
内容简介 • 第二段叙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 • 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
内容简介 • 第四段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达到陈情的目的。
文章特色 • 1. 文笔委婉恳切,耐人寻味。 • 不直接切入正题,由身世、家境到 个人意愿,娓娓道来,委婉诚挚, 其凄凉之境,催人泪下。
文章特色 • 2. 以“情”编制全文,情真意切。 • 以感情为主线,一切从“情”出发,字字真,句句切,不刻意渲染,自然流露出辛酸与无奈。
文章特色 • 3. 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 全文诉情之语又句句是陈理之言,情理相兼、相融、相得,情以动人,理以服人。
文章特色 • 4.语言骈散相间,参差交错, 有极强的感染力 。 全文用散处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用骈处工致密丽,辞气恢宏,文辞极富魅力。
总结 •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 • 晋武帝看了为之感动,赞叹李密的孝心,不仅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