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90 Views
中国 《 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 》 若干问题.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严铁雄. 关于 《 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 》 的说明.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由来 1954 年,我国地质部全国储委决定将苏联 1954 年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作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参考。 1959 年,编制了我国自己的第一部 《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 》 。 1977 年,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调整了分类分级,编出了新一轮金属矿、非金属矿的勘查总则,提出了新的分类分级。
E N D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若干问题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严铁雄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由来 1954年,我国地质部全国储委决定将苏联1954年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作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参考。 1959年,编制了我国自己的第一部《固体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 1977年,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调整了分类分级,编出了新一轮金属矿、非金属矿的勘查总则,提出了新的分类分级。 1992年,为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再次调整了有关内容,出台了所有固体矿产的勘查总则和新的分类分级。 1999年,编制出台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思路、概念与前完全不同。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二、采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三维信息(地质评价、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并吸纳美国分类部分要素。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 分类框架
JORC规范分类与我国分类的对照 矿藏资源量(Mineral Resources) 矿石储量(Ore Reserves) 推断的 (333) 推测级(Inferred) 控制的(332) 预可采储量 余为(2M2、2S2) 地质了解和 表明级(Indicated)可能级(Probable) 可信度增加 探明的(331)可采储量 余为(2M1、2S1) 实测级 (Measured)证实级(Proved) 考虑到采矿、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因素 (“变化影响因素”) 第20条 “推测级”资源量是指资源量的吨量,品位和矿物含量的估算具有一个低水平的可信度。它是根据地质依据和假设而推定的,尚未证实其地质和/或品位的连续性…。 推测级资源量不能与任何矿石储量相联系。 若在推测级资源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致”的术语。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勘查阶段要求一览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勘查阶段要求一览表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中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对比 中国的分类有以下特点: 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地质轴用的是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等 经济轴将联合国分类中的潜在经济的分解为: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 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资源量及联合国分类框架中没有的基础储量三类;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分为十六个类型,较联合国分类框架多了6个类型:采用潜在经济的亚类多了3个,基础储量3个。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三、关于十六个资源储量类型 从矿政管理的角度出发, 储量是矿山企业生产所必需的,管理、设备、生产技术水平,对其有明显的影响;资源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数据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增加基础储量作为矿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因其变动甚小,相对稳定。 四、关于矿体连续性和工程间距 《分类》中对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强调对矿体连续性的不同控制要求;对矿体连续性的要求:普查是推断的,详查要达到基本确定的,勘探要达到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而不强调一定要达到的工程密度。 《总则》中有一段话“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就强调了为满足不同资源储量类型的要求,方法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突出发挥勘查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科学、有效的布置工程。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推断的资源量(333)的条件中明确“地质可靠程度是推断的”,《总则》中明确:普查阶段:“地表要用取样工程稀疏控制,深部要有工程证实,不要求工程网度”; 联合国的分类框架中指出:“普查是…寻找矿床的系统过程”,“据露头检查、地质填图、间接方法和有限的取样推测的”; CMMI指出“这部分矿产资源是根据地质证据和假设的”。 在找矿阶段,确定工程间距的依据不足,此时布置工程,确定工程间距,项目实施专家应根据物化探成果、地质观察、矿化蚀变特征,从实际出发、从找矿角度布置工程。不论具体情况,都采用参考的系统控制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的做法不科学。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五、关于可行性评价 联合国分类框架中有,CIM标准中有预可行性研究,CMMI、JORC等标准中没有提可行性评价。但这些标准中,资源量转化为储量,都强调了充分考虑采矿、冶金、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政府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容也是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内容,也是我国《分类》中的内容。 可行性评价也是我国基建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 矿产勘查阶段的可行性评价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他行业都是投资前做可行性研究,而矿产勘查则是在阶段间进行。这是地质工作的属性决定的。是规避风险,克服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分类》中的可行性评价阶段,由低到高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与联合国分类框架相对应。由于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需要有资质的地质、经济等各方面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现在野外队缺少有资质的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无法完成这两种研究。相关文件明确由有资质的设计院和咨询机构完成。野外队只承担可行性评价中的概略研究。 由于我国的体制机制原因,矿山建设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相关规程、规定,各工业部门都有。储量司也就可行性评价专门立项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其中还包括了对“概略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中,对概略研究有较具体的要求。 概略研究通过对矿产地的自然地理与经济条件和建设条件、矿产资源经济形势分析、矿产地勘查、开发的可行性及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总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偿还)期等。),对项目的投资机会做出评述。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说明 六、关于工业指标 国外的同类标准中,没有工业指标的内容,我国《分类》中也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总则》中有,这部分是我国历次矿产勘查规范中都有的内容,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与我国的体制机制及改革开放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矿山的工业指标,应据市场的矿产品价格来确定,应是动态的。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圈矿指标,普查用一般指标,详查则应据预可行性研究推荐的指标圈矿,勘探则应据可行性研究推荐的指标圈矿。但我国还未达到这种程度,现行的是各勘查阶段圈定矿体的指标,用规范中的参考指标即可。降低或提高指标参数,都要有论证资料。 规范中的一般指标,需要根据市场矿产品价格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