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课堂观察 :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 :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我学会了吗? —— 自我检核表. 通过此专题的学习,以及培训后的实践,请你以等级的方式自我评价。说明: 1- 我学习过; 2- 我会模仿应用; 3- 我会独立应用; 4- 我会指导别人应用. 一、课堂观察 LICC 模式:为何?. 听评课普遍存在的“三无”现象 改变心智模式 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听评课普遍存在的 “ 三无 ”现象. 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 无证据的推论:有结论,没证据 无研究的实践:有实践,没研究. 校本教研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堂观察 :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观察: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2. 我学会了吗?——自我检核表 通过此专题的学习,以及培训后的实践,请你以等级的方式自我评价。说明: 1-我学习过;2-我会模仿应用;3-我会独立应用;4-我会指导别人应用

  3. 一、课堂观察LICC模式:为何? • 听评课普遍存在的“三无”现象 • 改变心智模式 • 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4. 听评课普遍存在的“三无”现象 • 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 • 无证据的推论:有结论,没证据 • 无研究的实践:有实践,没研究 校本教研—— 改变对“教师生活”的看法:还灵魂于教师——我思故我教,不是“你思让我教” 改变对“教学研究”的看法:基于教学现场的真实问题——“我”研究“我的教学” 改变对“专业制度”的看法:从“约束人”走向“解放人”——学校搭台,教师唱戏

  5. 换一双慧眼看课堂:心智改变 • 从简单走向复杂 • 理论与实践:“死猪与活猪”说 • 听评课:此时此地就此课与此教师对话 • 好课:多样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与课堂底线) • 从对立走向理解 • 自我本位——换位思考 • 改进缺点——发挥优势 • 从业余走向专业 • 关注学生学习 • 基于证据 • 同行评议

  6. 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 经过近五年的合作研究和持续努力,我们探索出了一种课堂观察LICC模式:技术性、证据性、合作性。并在2007年12月召开全国研讨会公布。 • 直接结果 • 老师人人愿意上公开课,因为心里有底了; • 评课时,人人想说话,都说自己的话; • 老师积累了丰富的课例,愿意写论文,能写出自己的话语; • 学生成绩提高了,导致更多的人投入学习,促使学习更有效; • 教师专业发展了,特别体现在写论文、做课题上。 • 影响与传播 •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发行100000多册。 • 教研员研修:详见E-教研员之家http://ejyyzj.ecnudec.com/index.aspx • 在百度上查“崔允漷课堂观察”有“146000个” • 在日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传播

  7. 二、课堂观察LICC模式:是何? • 知识基础:课堂教学、观察、合作 • 专业活动程序 • 课前会议 • 课堂观察 • 课后会议 • 课例结构

  8. (一)知识基础 • 课堂: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 观察: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 合作:四要素

  9. 如何解构课堂教学? LICC模式

  10. 课堂观察框架: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11. 以“学生学习”维度为例(P104) (1)准备 (2)倾听 (3)互动 (4)自主 (5)达成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12. 以“教师教学”维度为例(P105) • 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 •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 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 (1)环节 (2)呈示 (3)对话 (4)指导 (5)机智 •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 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 ·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

  13. 以“课程性质”维度为例(P106) (1)目标 (2)内容 (3)实施 (4)评价 (5)资源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怎样利用? ·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 ·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14. 以“课堂文化”维度为例(P107) • 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 学生思考的习惯(时间/回答/提问/作业/笔记/人数)怎样? •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行为? (1)思考 (2)民主 (3)创新 (4)关爱 (5)特质 •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 • 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 • 课堂环境布置(空间安排/座位安排/板报/功能区)怎样体现创新的? •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 在哪些方面(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体现特色? • 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语言/学识/技能/思维/敏感性/幽默/机智/情感/表演)? • 师生/生生关系(对话/话语/行为/结构)体现了哪些特征(平等/和谐/民主)?

  15. 观察: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1)核对清单法;(2)级别量表法;(3)记叙性描述。 优点:自然、真实、生动,还可获得出乎意料、无法言表的资料 缺点:受观察者、对象、时间、方法本身的限制

  16. 合作:四个元素 详见《中国教育报》 2007年5月8日; 《教育研究》2008 年第6期的相关内容

  17. (二)专业活动程序

  18. 课前会议 • 上课教师陈述: • 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 • 2、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 • 3、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 • 4、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 • 5、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 观察者提问与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 •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19. 课中观察 课前会议后,一定要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 体现课堂观察具有任务导向或问题解决的性质。 • 提前进入课堂 • 明确观察任务 • 选择观察位置 • 如实做好记录 • 避免影响教学

  20. 课后会议 • 上课老师陈述: •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情景创设、讲解、对话、小组讨论、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 •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

  21. 三、如何开发观察/记录工具? • 澄清“我想解决什么问题”(观察点) • 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 • 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 • 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22. 关于观察点 • 谁来决定:观察者;被观察者;合作体 • 观察什么? • 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参考4维度20视角68个观察点) • 好的观察点是什么样的? • 以问题呈现 • 必须明确 • 可解决、可把握 • 与该课关联、有意义

  23. 关于理论:证据变量框架 观察点 ——参与人数 ——参与时间 ——参与程度 按变量设计 对应的记录工具

  24. 关于行为表征:证据 • 行为类型 • 语言线索:如语言互动,公开报告,自言自语 • 动作线索:如听、说、读、写、做、演、走、看 • 体态语线索:如眼神、面部表情、坐姿、走动 • 证据类型 • 定量:如提问或叫答次数;时间 • 定性:如描述性语言 • 绘图:如教师移动、眼光注视图示 • 作品或文本:如练习纸 • 图片、声音或视频:

  25. 关于课堂观察记录表(例1)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研究问题:两位学困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怎样? 评课分析参考:1.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2.基于这 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4.综合几方面的知识解决比较复 杂的问题;5.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26. 关于课堂理答的记录表(例2) 评课分析:视观察者的数据处理能力而定 1.理答的次数:如肯定、表扬、否定…… 2.理答的质量:如与生答的关系、与目标的关系、学生的感受 3.理答行为编码:A:没有直接理答;B:肯定;C:否定; D:表扬或鼓励;E:批评;F:精致;G:探问;H:续问 I:追问;J:转问;K:设问 4.理答的话语分析: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分析

  27. 关于评价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例3)(主题式观察,6个观察者合作完成)关于评价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例3)(主题式观察,6个观察者合作完成) 1、三人分别观察4位学生,工具: 2、两人分别从说(互动)、做或演角度观察“教师是如何 获取与处理评价信息的”,工具格式如上。 3、一人从说与做两方面全面观察“教师是如何获取与处理 评价信息的,以与上述观察点相互验证。 推论:本节课教师如何获取与处理评价信息的?设计了哪些 评价任务、采用了哪些评价方式、处理的结果怎样?等等

  28. 观察记录工具:一种评议框架 • 指向明确 • 拟解决的问题即观察点比较明确 • 该问题与此人/此课的关系密切,体现针对性 • 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教与学的改进或教师专业发展 • 分解合理 • 该问题涉及的核心概念按某种逻辑或情境合理分解 • 分解后的相关次级概念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关键行为(证据) • 该关键行为(证据)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 • 该关键行为(证据)记录与表格的匹配程度 • 记录可行 • 该表格已说明“用户”是个人还是合作及特别要求 • 该表格容量适合记录人在现场边观察边记录 • 该表格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推论

  29.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 它只能观察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只是一种归纳的方法。 • 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普适性比较差。 •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步曲。 • 它需要一个专业合作体作为教研文化基体,在基体内教师可以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

  30. 呼唤听评课的专业化! • 第一,要学习; • 第二,学习后行动; • 第三,在行动中反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