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likes | 1.33k Views
现代汉语. 目 录. 第一章 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章 语音 第三章 文字 第四章 词汇 第五章 语法 第六章 修辞.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第二节 声母 第三节 韵母 第四节 声调 第五节 音节 第六节 音变 第七节 语音规范化.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凭借声音来表达的。语言里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第一,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第二,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第三,其作用在于社会交际。. 1 、语音的物理属性.
E N D
目 录 第一章 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章 语音 第三章 文字 第四章 词汇 第五章 语法 第六章 修辞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第二节 声母 第三节 韵母 第四节 声调 第五节 音节 第六节 音变 第七节 语音规范化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凭借声音来表达的。语言里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第一,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第二,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第三,其作用在于社会交际。
1、语音的物理属性 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源于发音体的振动。发音体振动时,会扰动周围的空气或其他媒介,使之产生波动,这样就形成了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产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便产生了听到声音的感觉。
音高: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成正比 音强:声音的强弱。和振幅成正比 物理属性 音长:声音的长短。和振动的时间成正比 发音体不同 音色:声音的特色 发音方法不同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语音的生理属性 发声器官由肺、气管、喉头(包括声带)、咽腔、鼻腔组成,按功能又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和咬字器官。 (1)呼吸器官(动力源):由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和相关肌肉、横膈膜 和腹部肌肉组成。 (2)振动器官(发音体):即喉头和声带。 (3)共鸣器官:包括喉腔、咽腔、口腔以及胸腔和头腔。 (4)咬字器官:主要是指口腔各部,包括唇、齿、舌、牙、腭等。
3、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就行了。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英语是“book”,日语是“ほん”,汉语普通话是shū。即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肺和气管 生 理属 性 喉头和声带 口腔和鼻腔 语音和意义之间是 约定俗成的关系 社 会属 性 本 质属 性 语音具有系统性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例如“休” 是一个音节,“西欧”则是两个音节。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 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次,每一次肌肉地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例外的情况是儿化的音节,如“花儿”是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二)音素和非音色语音要素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如“爸”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和 “a”两个不同的音素。 一个音节除音素外,还具有音高、音长和音强。它们在语言中也起重要作用,表现为声调、轻重音、长短音和语调等,这些就是非音色语音要素。 如“书”和“数”的不同,“老子”(人名)和“老子”(自称)的不同等,就是非音色语音要素在汉语中区别意义作用的具体表现。
(三)音位 音位是一种语言或方言在某个时期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即按照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如普通话“小陈”(xiǎo chén)和“小程”(xiǎo chéng)不同,“男的”(nán de )和“蓝的”(lán de )不同。这就说明普通话中en~eng、n~l具均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音素就要归入不同的音位之中。而在北京话中的“文”,念“wen”或“ven”,北京人听了都一样,则说明“w”和“v”在北京话中读音的差别并没有造成意义的不同,所以这两个音在北京话中可以归入一个音位,即/w/。
(四)元音和辅音 音素可以根据发音上的特征,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 1、元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的乐音。有以下特点: a.发音时声带总是振动,声音响亮,可延长; b.发音时气流较弱,通过共鸣声道时不受阻碍; c.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不同的元音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口腔的形状又决定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圆唇不圆唇。根据这三个条件,语音学上规定了八个最基本的标准元音。
2 辅音 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共鸣腔中受阻碍的音。有以下特点: a.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总是振动,声音不响亮; b.发音时气流较强,通过共鸣声道时受阻碍; c.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辅音可以按照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两个方面来分析。辅音可以按照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两个方面来分析。 发音方法是气流通过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冲出口腔的强弱等。 发音部位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五)声母和韵母 声母和韵母,是汉语音节结构的传统分析法所用的两个术语。 (1)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音节“ɡé”(格)中的辅音音素“ɡ”就是声母。如果一个音节的开头没有辅音声母,就叫零声母,如“ōu”(欧)。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普通话里的声母全部由辅音充当,但两者并不等同。如辅音“nɡ”就不能充当声母,只能充当韵尾,辅音“n”既可以充当声母和韵尾。 (2)韵母是指音节后面(除声调)的部分,如音节“huā”中的“uɑ”。普通话中的韵母主要由元音充当,辅音中只有“nɡ”和“n”可以充当韵尾,“r”只表示卷舌动作,不代表音素。
三、记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 国际音标。 • 《汉语拼音方案》是60多年(从清末到1958年)来我国人民创制汉语拼音的总结,是集大成之作。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1958年秋小学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比注音字母更先进,更科学,它的制定有三个原则:国际化、音素化、标准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拼写规则等部分。
<<国际音标>> • 研究语言,要用符号表示,标记语音的符号叫音标,国际上最通行的一种记音符号是国际音标。 • 国际音标的记音符号基本采用拉丁字母印刷体的小写形式,加之以附加符号、合体字母、大写字母、倒写字母、变形。所有符号都加[\],表明它是音标,不是字母。 • 这样,每一个记音符号只表示一个固定的音素,每一个音素只用一个固定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就不会有标音含混的毛病,用这套符号(必需时增补特殊的音标),可以精确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音素。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辅音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发音部位是指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发音方法指构成、持续、解除阻碍的方法。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成阻、持阻、除阻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声带是否颤动。
1、声母的发音部位 双唇音:b, p, m 舌尖后音:zh, ch, sh, r 唇齿音:f 舌面音:j, q, x. 舌尖前音:z, c, s 舌根音:g, k, h. 舌尖中音:d, t, n, l
3. 声母的发音方法 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成阻、持阻、除阻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声带是否颤动。
① 阻碍的方式 塞音:b, p, d, t, g, k 擦音:f, h, x, sh, r, s 塞擦音:j, q, zh, ch, z, c 鼻音:m, n 边音:l
② 声带是否颤动 清音:声带不颤动 浊音:声带颤动。m, n, l, r
③ 看气流的强弱 送气音: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p, t, k, q, ch, c 不送气音: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b, d, g, j,zh, z
二、声母辨正 1. 分辨 n 和 l 发“n ”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 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孔通过。 发 “l ”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舌身收窄,气流由舌头两边或一边流出,不带鼻音。
2. 分辨 zh, ch, sh 和 z, c, s 发zh, ch, sh 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 z, c, s 时,舌尖不翘,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3. 分辨 f 和 h f 音是上齿和下唇形成阻碍 h 音是舌根和软腭形成阻碍
4. 读准零声母字 零声母:汉语的音节大多以辅音开头,这个开头的辅音即声母,但也有一部分音节不以辅音开头,这种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如: 安 爱 昂 恶 恩 碍 怄 傲 卧 硬
附:声母练习绕口令 h-f:一堆粪,一堆灰,灰混粪,粪混灰(《一堆粪》)。 n-l: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四辆四轮大马车》)。 s-sh: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成是“实事”,也不要把四十说成是“细席”。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第三节 韵母 一、韵母的分类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 普通话的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或由元音加鼻 辅音构成。韵母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可以从结构上分,也可从发韵母时开口的口形分,传统还根据韵尾进行分类。我们只看从结构和口形上的分类。
单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 1.按结构分 带鼻音韵母
开口呼:韵母不是 i, u, ü 或不 以 i, u, ü 起头的韵母 2. 按韵母开头的 元音发音口形分 齐齿呼:i 或以 i 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 u 或以 u 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 或以 ü 起头的韵母
1. 单元音韵母的发音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单元音韵母共10个:a、 o 、e 、ê 、i 、u、ü、﹣i(前) 、﹣i(后)、 er 二、韵母的发音
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元音: 第一,舌位的高低; 第二,舌位的前后; 第三,圆唇不圆唇。
e [ ]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a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 [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ê [ε ]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 [ i ]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i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2. 复元音韵母的发音 由复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元音韵母。 共13个:ai, ei, ao, ou, ia, ie, ua, uo, üe, iao, iou, uai, uei。 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元音。
复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是逐渐变动的。 复韵母的几个元音之间响度和清晰度并不同等。
3.带鼻音韵母的发音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 共16个: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 ün, 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带鼻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元音向鼻辅音过渡。 ng [η] 舌根、浊、鼻音 n [] 舌尖、浊、鼻音
三、韵母本身的结构 有的韵母可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头:i, u, ü 充当 韵腹:主要元音。10个单元音充当 韵身 元音:i, u(o) 韵尾: 鼻辅音:n, ng
四、韵母的辨正 韵母辨正就是辨别韵母的差异,纠正方音。 1. 分辨 in和 ing 发韵尾n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发韵尾ng时,舌根轻轻抵住上软腭。
2.分辨en和eng en: 沉闷 粉尘 愤恨 门诊 神人 审慎 珍本 振奋 深圳 人文 eng: 成风 承蒙 逞能 丰登 萌生 声称 升腾 征程 蒸腾 整风 en·eng: 奔腾 真正 人生 深耕 eng·en: 诚恳 登门 缝纫 征文
附:韵母练习绕口令 i-ü:这天天下雨,体育局穿绿雨衣的女小吕,去找穿绿运动衣的女老李。穿绿雨衣的女小吕,没找到穿绿运动衣的女老李,穿绿运动衣的女老李,也没见着穿绿雨衣的女小吕(《女小吕和女老李》) eng—en: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陈庄城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陈庄城进程庄人,陈庄人进程庄城。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进人,那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那个城?(《陈庄城和程庄城》)
第四节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特点 1.声调的性质 声调是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2.声调的特点 既然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而音高取决于发音体的快慢、频率,那么声调的高低就是由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二、声调的归类、描述和记录 1、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 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好懂,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调法”来标记声调。
2.调类 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将同一调值的字归为一类。妈、拉、知、包、低、非、区……55阴平(第一声) • 麻、陈、才、齐、雷、皮、平……35阳平(第二声) • 马、女、楚、老、好、等、院……214上声(第三声) • 骂、岁、对、料、告、号、造……51去声(第四声)
3.调名 把一个语言的声调归纳出调类以后,给每一个调类取一个名称,即调名,或者给它们一个顺序。北京话的55、35、214、51分别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或者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古汉语声调分为四种: 平、上、去、入
在不同的方言中,声调往往不同,有如下几种情况:在不同的方言中,声调往往不同,有如下几种情况: (1)调类相同,调值不同。如普通话和天津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但调值却不同,天津话的阴平念11,阳平念55,上声念24,去声念42; (2)调类的数目不同。如普通话有4个调类,长沙话有6个广州话则有9个; (3)调类范围的广狭不同。如重庆话和北京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但重庆话的阳平调包括的字比北京话多,而阴平、上声和去声包括的字比北京话少。
平分阴阳 (全)浊上归去 4. 古今调类比较 入声全浊变阳平 入派三声 入声次浊变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