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前进中的

前进中的.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青海安多藏语译制工作的开展可以追溯到 1953 年。当时文化部组织借调青海等地藏族干部、学生 16 人,由青海省文化厅厅长桑热加措带队,赴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故事片 《 金银滩 》 的藏语译制工作。从此,青海省每年都派人去长影译制影片,到 60 年代中期,先后共译制 20 余部影片,开创了我国民族语译制的先河。由于历史原因, 60 年代中期,这项工作未能延续。.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uzu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前进中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前进中的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2.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 青海安多藏语译制工作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953年。当时文化部组织借调青海等地藏族干部、学生16人,由青海省文化厅厅长桑热加措带队,赴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故事片《金银滩》的藏语译制工作。从此,青海省每年都派人去长影译制影片,到60年代中期,先后共译制20余部影片,开创了我国民族语译制的先河。由于历史原因,60年代中期,这项工作未能延续。

  3.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1975年,国内民族省区借鉴8.75毫米放映机磁还音技术开展了16毫米片边涂磁录音技术,民族语译制又有了新的转机。1975年青海省借鉴外地技术,译制了全部工序在省内完成的第一部民族语译制片。民族语译制事业从建国初期起步,发展到青海省民族语影视制中心今天这样的规模,是多少有志于献身民族语译制事业的有识之士契而不舍、艰苦创业几十年而得来的。我们将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辛勤的耕耘者。

  4.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创业初期的译制人员对影片译制都很陌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但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实干加苦干,把办公室改造成录音间,为“同步跟踪”,将16毫米放映机改造成同步放映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首部16毫米涂磁录还音藏语译制片 《渡江侦察记》。现在我们再看这部译制片时,或许能感到它的稚嫩,能挑出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这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啊!

  5.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创业初期译制人员白手起家,没有专用设备,仅有的放映机、开盘录音机技术指标很低。等、时间不容,靠、没有依托,要、无从伸手。只有依靠自己,发挥聪明才智,用土办法、“笨”办法,在实践中一遍遍反复,一次次摸索,自己动手加工配件、辅助设施,用现在看来不可思意的简陋设备,完成了译制片的技术制作。

  6.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1975年,为开展16毫米涂磁录还音影片工 作,青海省委批复了译制人员编制报告,确 定了20人的事业编制,并在青海省电影公司 宣传科成立了译制组;1978年从宣传科分离 出来成立了译制科;1980年,再净增20人编 制,成立了青海电影译制厂。

  7.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到了1985年,青海电影译制厂事业编制达到50人;再到1996年,为创 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充分利用青海电影译制厂人才、技术、设备的优 势,青海电影制厂更名为“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2006年正式改名为“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8.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自1981年起,选调、招入了一批品学兼优的民族院校毕业生,壮大了译 制队伍。但民族语译制是一个特殊行业,没有书本知识可循,我们只有 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首先翻译就有自身特点,影片中有字数的限 制,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意,还不能超出原片字数。电影更是包罗万象,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名词、术语,难度可想而知。配音演员不仅要对准口 型,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物内在的情感变化。为了提高译制工作人员的感 性认识,从1975年起,先后派出多批专业技术人员赴延边电影公司、内 蒙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等兄弟单位学习、观 摩、交流,对译制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9.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80年代电影胶片译制时期的配音演员排练、配音实况。

  10.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80年代电影胶片译制时期的涂磁、台词录音、检片实况。

  11.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译制片生产环节,除翻译、配音外,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是提高译制片 质量和效益的关健所在。

  12.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1990年,为提高译制片的生产效率,利用成熟的录像技术嫁接到译制影 片中,降低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经省科委批准立项,我中心研制 “电影、电视同步转录系统”。1991年专家鉴定认为:达到预期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使译制影片的前后期工作得以在录像带上完成从而降低了拷贝损耗,提高了译制片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这项成果获广电部电影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13.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从译制组创立时起,技术人员虽身守简陋设备,但始终把目光盯在国内 电影机械最新发展动态上,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渴望一直没有停止 过,中心的译制设备是6-7年上一个台阶。这个时期青海译制中心完成 了“百部爱部爱国主义影片”“百部优秀科教片”等在大型电影译制项目。

  14.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肩负着译制各民 族不同语种电影节目的神圣职责。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当地政府的 密切配合下,从建国初期至今中心为蒙语、土语、撒拉语、青海方言等 译制进行了多年合作,为他们进行台词录音和后期制作。这些不同语种 的译制片不仅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褒奖,也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15. 译制科 (60人、三个译制组) 院线公司 (10人、210个放映点) 行政办公室 (8人)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内设部门

  16.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原版台词抄录: • (针对无台词本的节目) • 根据统一安排抄写影视剧原文台词及字幕,原则上抄写台本要有表格设计,人物名称与对白要按出场顺序一一对应到表格内,上下对白及人物名称不能有混淆,不得有错别字、无标点符号或错误的标点符号现象;对白以外的字幕及没有字幕的广播声、片名及小标题等也要按顺序抄写到表格内,人物名称栏内写明“字幕”或“广播声”等,原则上,需要观众知道的对白都要抄写。

  17.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本翻译: 1、翻译台本符合语法规律,修 辞习惯;无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 符号;译本中人物台词要口语化, 要结合原片人物的动作、讲话的 口型、时间长短来调整语言形态, 以观众能够接受并理解的语言表 达方式来翻译,口语习惯来翻译, 使其充分理解外语片的“言语与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与原片一样的语言文化和视觉体验。

  18.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本翻译: 2、译文与原文长度基本相等,符合人物口型要求。要达到准确、通顺、优美,对白的译文还必须有可表演性和与画面配合的一致性。可表演性是指对白语言具有电影人物的生动性,使演员能够把人物演活。与画面配合的一致性就是演员说话的起止时间、口型开合的节奏、幅度与画面一致。

  19.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本翻译: 3、台本要排版整齐,规范,字号统一,页码明确;要有藏汉双语的片名、集数、翻译姓名、审稿姓名。

  20.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译文审稿: • 1、把好政治关。译文观点正确,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路线、方针和政策。 • 2、把好学术关。主持完成影视作品,音像节目的台词翻译、译文终审及把关,使译本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应用价值、信息价值等学术价值。

  21.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译文审稿: 3、把好语法修辞关。对译文台词的语法、修辞习惯进行规范、润色;使译文语言规范、准确、通顺,无病句、创译新词术语并收集、整理、统一;检查译文与原文长度是否基本相等,是否符合人物口型要求; 参与重大题材节目台本的翻译并终审;处理其它翻译疑难问题。

  22.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译制导演: 1、把好总体关,按剧情要求、 人物特点分配角色,选择合适的 配音演员、配音演员的特长基本 符合角色年龄、性格特征、身份 地位等。 2、正确把握剧中人物情感,角 色的喜怒哀乐及心理状态等,对 配音演员的人物塑造方式、语言 表达及发音、语调、节奏、 口型、台词内容等严格把关指 导。

  23.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译制导演: 3、认真填写导演日志、工序交接表、剧组考勤等,录音完成后把双语台本、导演工作日志等完整资料入艺术档案。

  24.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录音:基本上按北洗厂的技术要求执行。 1、声音的中、高、低频、响度等控制适当,台词声音 的厚薄感和圆润感恰当,语言的丰满度强。 2、配合导演、演员对好人物口型、声带波形。但是,因为语言的不 同不能一味地强求波形位置的准确度,如:汉语“你好”是两个音节 两个峰值,藏语必须要说三个,三个音节,不可能和汉语的波形是 一样的,因此认为,只要不严重影响到口型,波形应灵活掌握。

  25.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录音: 3、声音效果处理:对白中不能有口腔杂音、喷话筒、吸气声、翻 剧本的声音、衣服摩擦的声音、小音量原声、环境声、断音、爆 音等。配合后期做好电话、扩音器、广播、电视、电影、变声器、 回声、人物特殊声音等效果,效果处理保持与原片接近,并保证、 对白的清晰度。这也是每届技术培训会上提出的技术要求,我们 基本按标准执行。

  26.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配音: 1、配音是一种语言表演艺术,具有其特殊的要求,配音演员必 须具备较强的对原片的理解力和吐字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敏 锐的艺术感觉,善于发现和把握角色的语言特征与独特韵味, 对角色情感、语调、口型等要把握的恰到好处,运用不同的语 调和独特风格突出人物性格。

  27.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台词配音: 2、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声调语气的变化、重音的移动等掌握语言分寸感强。3、语气助词(如叹息、喘气、打斗声等)也是配音的内容。4、科教片中人物有对白的,可参考故事片的配版配音要求。旁白虽然没有“口型”一说,但应当与画面、字幕等视频内容相对应。解说员要做到声音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刚柔并济,色彩丰富,变化自如。具备语言的表达技巧,即: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外部技巧,气息稳定、均匀。

  28.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三审制度: 一审:台词音频审查、二审:混录合成审查、三审:艺委会终审。审 片员要严格审查节目的每个工作环节,包括配音水平,译文内容、录 音质量、后期技术处理、字幕设计、错字别字等;发现突出问题时要 亲自接触该环节责任人,提出严格要求并督促尽快修改完善,确保以 后节目的总体质量。

  29.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 艺术档案: 做好每部影片的档案, 如:导演日志、原文台 本、译文台本,节目交接 周转单,审片单等完整入 档。管理媒资库,分类做 好每年的数据资料库。

  30. 中心影视译制主要流程及质量要求 总之,青海是 一个多民族的 省份,青海省 民族语影视译 制中心肩负着 译制各民族不 同语种电影节 目的神圣职责, 译制、放映一 条龙服务是青 海省民族语影 视译制中心的 最大特点。

  31.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More Related